窝在床上看一本书《皮囊》,只看到第二篇《母亲的房子》就几度落泪。文章讲的是作者母亲,在小镇建一座四层楼房子的曲折故事。建房子本来是件很直白、没什么好拿来说的事,但发生在一个父亲瘫痪,姐姐到了结婚年龄给不出嫁妆,作者大学学费没有着落的家庭,母亲却执意要把10万块积蓄用来建房子,即使在知道房子最终会因为修路而被拆掉的情况下依然要建完它,这事儿就十分荒唐、可笑、没道理了。作者的母亲执念于此,理由是“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
这口气是啥?是中国乡村,人情来往最看重的“脸面”,是俗世意义上的“出息”,而建房子这样一件“大事”,做成了,脸上就有光。
这篇文章看得人扎心,让我想起了我的爸妈,他们这一生也是执着盖房子买房子,为了那一点看得见的“脸面”,咽下许多看不见的生活的苦。
我想讲讲我的爸妈,和他们房子的故事。
我家有两房子,县城一套,乡下有一栋两层的水泥房,这栋水泥房子从盖成后的“新房”生生空置了近20年,变成了旧房子,自建成后就没有住过一天。
但在我的童年,它却是我爸妈想做成的,最大的事业。
和作者的家庭一样,赌着一口气,非要在众人眼中挣点脸面的人,大概都曾经被瞧不上过。作者家的原因是他父亲中风瘫痪了,在中国的乡下,就是家里没了主心骨,所以容易被瞧不上。而我爸爸的原因,是另一种惨法。
我爸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最小的,通常有2种待遇,一种是很被疼爱,一种是很不被疼爱。我爸是后面那种。
他有2个哥哥2个姐姐,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爷爷把他作为人情送给别人当儿子,五六岁的他显然已经能看清真相。在别人家住的那阵子,他感觉自己是被丢弃的,所以他表现地很怯懦,吃饭的时候不敢和别的孩子争抢食物,每天吃不饱,在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下,他显得恹恹的、特别没有灵气。
后来奶奶不忍心,去跟人家要回儿子,那人说,还给你吧,这孩子也没什么生气,大概也不是“可以成才的料”。
就这样,我爸回到了自己家,但这事对他影响很大,他感到自己是不配拥有父亲的疼爱,不配和别人有一样好的生活,变得自甘低人一等,他自然也不被两个哥哥瞧得上,这样的阴影伴随着他的童年,成长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是在我满了18岁、即将读大学的一个晚上知道的,那天他决定在县城买房。说着几十年前难堪的回忆,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掉眼泪。
我爸爸长得不高,很单薄,也不怎么好看,在那样一个熟人关系的村子里,从长辈到同辈都觉得他不是一个会有出息的孩子,他一直想要折腾的大事,就是建房子,让别人刮目相看一次。
所以那栋从来没住过的房子是怎么来的呢?
在我爷爷去世的时候,2个伯父已经都搬了新房,爷爷说,老房子就留给我爸,可能自觉对他的亏欠,嘱咐我爸爸不用建新房了。
爷爷过世的第二年,我爸就把遗言抛在耳后,着手建房子了,房址选在了山脚下,为什么是这么没人气的地方?第一,我爸已经开垦了那片山坡,种了2年西瓜。第二,没有别的地皮愿意给他建房子。
山脚不通大马路,所以装砖块的卡车,挖土的挖掘机根本开不上来,我爸妈和请的小工一起,人工挑砖、人工挖土。据我奶奶回忆,那时候我爸妈就跟一头黄牛一样,非常能干。我童年的“噩梦”之一,就是每到晚上,要给我爸妈捶背,用很大的力气,捶几百下这样,我妈把肩膀露出来,都是被重担压得粗糙而淤黑的一大块。
但那个时候,我们都很快乐。因为我们都热切期待搬到新房子,开始新生活。
努力了一年多,房子终于建成,我爸站在门前,对我说:前面挖一口小池塘,池塘前面种几排树,池塘上架一座小桥,池塘边给你弄个秋千,你觉得好不好?
我说那太好了,我屁颠儿地跟着老爸到山上去挖小杉树苗,在50米开外的门前种了三排杉树。
然后,我们在山坡上种满了橙子树,橙子就是我爸的发家致富梦。有房有钱有妻儿,你看,这已经不是loser了。
但到了橙子树可以挂果的前一年,印象中是98年,一场霜冻,把橙子树都冻死了。
橙子是结不出来了,我爸出门打工,还1万多的债和攒钱装修房子。
2001年过年的时候,家里托木工做了一个很大的圆桌,我们决定搬新家。
那个时候,我的两个伯父去了县城(没错,又甩开了我爸一条街),我的二伯父,在学校任职,他认识我们那个乡的校长老师之类的,然后跟我爸说,听说你两个小孩学习不错,不送到县城里读书吗?
于是,我们又没有住上新房子,我和哥哥奶奶一起去了城里读书,租房子住。爸妈继续去打工。2000年初的时候,乡下孩子去城里读书需要借读费,两个人一学期3600。我意识到为了供我们读书,爸妈变得十分辛苦。
从初中到高中的那几年,他们从外地回来,跟我们一起挤在出租屋里,去伯父家拜年,回来的路上,“要是我们也有房子多好啊”,“哪儿有钱买房”… 然后沉默一路。
所以,在城里买房,一直是我不敢奢望的事情。
我和我哥的学习成绩没有伯父说的那么好,或者说没有继续保持那么好。我哥甚至跟人打了一架就不肯回去读书了。而我,第一年高考的时候,只有一个三本的通知书,学费要一万多。
电话那头,我爸问我:“你想去读吗?你想去的话,我支持你去。学费我付得起”。
我说我不想去,我去复读(因为差二本线没几分,复读不用钱。)
我知道我爸硬着头皮说付得起,他不想我失望,而我不想他为难。
08年,我第二次高考完,即将读大学,意味着一家五口,除了奶奶,四个人都离开了县城,意味着平时没必要租大房子,但过年又要大一点的房子。
我爸特地从外地回来,买了现在住的房子。我们挑了面积最小的,123平,勉强付得起首付。
我很好奇他的钱哪儿来的,我有一个伯父(非爷爷所生),在银行上班,签买房合同的时候他陪着来了,他对我说,“你爸妈每年回来,在我这儿存个一万多两万多,供你们读书还把房子买了真不容易?!?/p>
买完房的冬天,过年很拮据,向二伯父借钱,二伯父泼了他一盆冷水,你买房子干什么?你在城里有工作吗?你靠什么吃饭?
也有朋友戳他,说一些泄气话,“你买亏了,现在是房价最高的时候。你会后悔”。
决定买房的那晚,他跟我说,买房的原因,是已经在城里待了6年,哪儿有打包行李回乡下的道理。硬着头皮也要买。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还不起房贷,房子被收了而已。但他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不会走到那一步。
他还说,乡下那个房子,其实建完后的第一天就后悔了。山上不远处有坟,我妈一直害怕搬去住。
对了,房子前修高速公路,长大成林的杉树被推了,这事儿发生在我读大二时。
我爸不擅吹牛,但他想要别人认为的他,一定是这样的:盖过房子买过房子孝顺了自己母亲供了孩子读书的人。是摆脱了童年那个被父亲抛弃哥哥瞧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