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啊啾
2016年1月共读书11本,基本上是小说散文类。每本读完均手写一篇读书笔记,月末简单归总为一,不为推荐或批评,权当参考与消遣。
1 《耕堂文录十种·远道集》 孙犁
评分:四星
孙犁说,远道二字,引自一句古诗,取其字面冲淡,别无深意。我想这首古诗应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构送上?,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p>
孙犁的这本集子,及至孙犁晚年的大部分文字,其实多少都萦绕着古诗十九首中的味道:清俊、哀伤、萧索。平平常常的叙述里,无一字不饱含深情。在集中收录的《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一文里,孙犁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认为你是欺骗。桑格格评价孙犁,说他“不是笨拙,是又天真又严肃”,这句评价太合洽,真是孙犁的忘年知音。
《远道集》的后记写得实在好,如诗如歌,让人想一一摘抄下来。这里只摘抄四句:
我的记忆中断\窗外明月高悬
壁虎仍在捕捉\蟋蟀仍在唱歌
2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日】群洋子
评分:两星半
因为小林聪美的日剧而去看的小说,读完整体感觉不如电视剧拍得好。
这是本典型的日式治愈系轻小说,讲述的故事简单清淡:单亲家庭长大的亚纪子的母亲突然身亡,亚纪子辞去了编辑的工作,将母亲的料理店重新装修开业。类似于修道院食堂的餐厅里只卖三明治和例汤,却深受年轻女性的好评。亚纪子的生活也过得平淡安稳,与一只猫相依相伴,与雇来的大个头女员工相处愉快,尽管后来出现了“寻父”和猫咪病逝的情节,但整本书依然保持着从容温缓的节奏,散发着浓浓的鸡汤气息。
至于我为什么觉得书不如剧,有下面几点原因:
1、猫咪。书里的猫咪与亚纪子感情深厚,猫咪的死亡让亚纪子难以承受,以至于很长时间都难以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因为猫咪的离去,原本安稳的生活被打破,亚纪子似乎又回了到那个没有父亲的小女孩的状态了。相反,比起书中猫咪毛茸茸的存在感,剧中的猫咪则更像是一种意象派的象征,它倏忽而来,悄然而去。当亚纪子为开店的抉择彷徨之时,猫咪陡然闯入了她的生活,而当亚纪子的人生逐步走向平稳,猫咪又突然离开了。这种设定颇有些村上春树小说里的意味,我也更喜欢。
2、配角。书里的咖啡屋老板娘批评亚纪子“不会做生意”,以往光顾母亲餐馆的那些熟客们则不满于亚纪子的料理风格,板着脸与亚纪子形同陌路……与这些硬邦邦的人设相比,剧中的咖啡店老奶奶和街坊大叔们则可爱得多,亚纪子所在的商店街到处都是温暖的氛围——这样安静祥和的环境才更适合治愈系的故事嘛。
3、美食。虽然以拍摄的形式表现美食得天独厚,但以食物为主打的轻小说却没有把美食写得更诱人一点,也真是令人遗憾。
3 《冬牧场》 李娟
评分:四星
过去读李娟的文字觉得她像三毛,炽烈、顽皮、富有生命力。读完《冬牧场》却又切实感受到两者的不同:三毛居住在撒哈拉像是一种浪漫情怀的诠释,而李娟生存在阿勒泰则纯粹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活着”——
没有热水,没有暖气,没有商店,罕见人烟,惟有牛羊、马匹、骆驼,天高地远,与世隔绝。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窝子里捱过漫长的冬季,牧民们每天要做的就是赶牛放羊,只有劳碌的放牧才能维持漂泊的生活。李娟说冬窝子里昼短夜长,“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晚上十点钻进被窝。不睡觉的十四个钟头里,两个小时用来喝茶,一个小时打扫房间、清理厨具,两个小时背雪……”如此艰苦乏味的日子,于书外的我们而言,诚然新鲜,也诚然是另一个相隔万里的寂天寞地的世界。
我喜欢书中的第二章《荒野主人》,这是李娟所擅长的写人叙事的部分,文字活泼有生气。写牧民一家写得亲切得像与你在围炉八卦——沉默勤劳的妇人、青春只与牛羊为伴的少女自然动人,就连老酒鬼加赖皮鬼的汉子也一点不让人讨厌。因为李娟是坐在他们当中说给你听的,她早已与这方天地相亲。就算冬牧场那么静默,那么孤独,她也活得蓬勃如野草,安然生长着,只等着天风吹过。
4 《昔日的味道》 【日】池波正太郎
评分:三星
池波正太郎是日本著名的时代小说家,曾获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写《昔日的味道》这样的小品文,应该是信手拈来,随心而作。文章写过去的美味、过去的风俗、过去的人情,诸如这般的内容其实很讨巧,也容易触动人心。池波在序中说,这本书只是讲述了一些与他过去的生活及回忆相关的食物和店铺而已。书里的文章因此也都是以一个垂暮老人的口吻在娓娓道来,一眼望过去,全是对已逝时光的追索与怀念。
评分为三星,是因为这本书的文字确实不能吸引我。和周作人、汪曾祺所写的追忆往昔、描述美食的文字相比,实在差的太远。
5 《二十四只眼睛》 【日】壶井荣
评分:三星半
这是一本风格明净、氛围忧伤的反战小说,但它不避讳死亡,也不把隐晦残酷。把它归于儿童文学一类,无疑稍显沉重。作者在后记中坦诚,“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写快乐的故事,然而这次还是写了一个痛苦悲伤的故事。因此我不得不强调:战争只会给人类带来不幸?!?/p>
小说的起始时间是一九二八年,年轻的女老师穿着洋装、骑着自行车,前往濑户海边的一个小渔村任教。这一年村子里的一年级新生共有十二名,孩子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个亲切温柔的女老师。然而没过多久,战争爆发了,学校里“参军光荣”的呼喊渐渐甚嚣尘上,老师和孩子们都被裹挟进时代的洪流里,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打上了灼热的烙印……
壶井荣的文字干净纤细,承载战争这样一个残忍沉重的命题倒是四两拨千斤。不去渲染刀与血,只是透过二十四只清澈透亮的眼睛,就让人窥见了那无法消散的狼烟。
6 《游金梦——骆玉明读古典小说》 骆玉明
评分:四星半
骆玉明教授在前言中说,《游金梦》的书名听起来有点玄,其实就是从《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三部古典小说的书名中各取一字缀合而成。因此本书即为漫谈散步小说的随札——“事先没有周详的计划,想到什么话题有趣就说什么话题……总之,文章要有点意思又读起来有趣,便是我的写作目标。”
有意思又有趣,其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知道市面上有关古典文学的评论文字早已烂大街,但十之七八是拾人牙慧,牵强附会不说,还总把无聊当有趣。好在骆教授学养深厚,眼光不陈腐,见识亦老辣,因此在做到了有意思和有趣之外,还能给读者带来不少启发。
骆教授谈的三部小说中,《红楼梦》我最熟,研究性的文章看的也多,此次看骆先生的评论,依然有所收获。如骆教授写贾宝玉不好演,“一些研究者试图把宝玉阐释为‘封建社会末期的叛逆者’、‘一个新人’,其实是不着边际。曹雪芹看他(也是看自己),正如那块未得用的补天石,虽然‘灵性已通’,却到底不过一个废物。他被自己所从属的世界否定,他也否定这个世界具有任何价值,而最终归于老庄、佛禅所论述的虚无?!薄淙宦娼淌诖酥植秃敛豢推?,但恐怕相当贴近曹公当年的心境吧。
7 《托尔斯泰与紫绒椅》 【美】妮娜·桑科维奇
评分:四星
文首登载着次数所赢得的赞誉:每一个曾在文学作品中寻求庇护的人,都必会对这本《托尔斯泰与紫绒椅》产生共鸣。
这正是我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原因:但凡爱书之人,都无法拒绝称颂与享受文字的书籍。我也曾有一年阅读一百本书的计划,却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搁浅目标。没想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年逾不惑、有四个孩子的家庭主妇这样厉害——用一年的时间,每天阅读一本书,并写下书评,贴在自己创建的网站上。
开启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阅读计划,是为了摆脱姐姐离世带来的悲恸?!罢獗沧油芬换?,我决定把一切都放下,彻底埋首书中?!淖质腔钌?,而文学是一种逃脱。不是逃离生活,而是逃入生活?!毕露司鲂牡哪菽却由漳翘炱穑刻斐槌鲆欢问奔?,读一本300页左右的书。丈夫和孩子们理解并支持她,晚餐简单一点没关系,生日party上少一些气球装饰也没那么重要。就这样,阅读给了妮娜想要的空间,让她想清楚在失去犹如指路明灯般挚爱的姐姐之后,生活应该如何继续下去。在阅读一本本书籍的过程中,妮娜开始回视自己的人生,重新体悟与家人之间的感情,不断思考人生原有的真谛,试着原谅生活中不可规避的残酷。当阅读年过去之时,一个朋友对她说,你肯定迫不及待想放松一下吧。妮娜却这样回答,“可我本来就很放松啊,我已经享受了一年的快乐时光,天天有书为伴的一年。我还跟从前一样,全心全意的爱书呢?!?/p>
读到这里,想必书外的读者都会会心一笑——这不光是妮娜的心声,也是全世界所有爱书人的共鸣:读书怎么会是负担呢?天知道读完一本自己心爱的书,心里会产生多么大的满足感!
8 《神圣懒汉的冒险》 【日】森见登美彦
评分:两星
读过森见登美彦每本作品(国内已出版)的我,应该是不折不扣的森见粉丝。然而给出这么可怜的评分,也实是无奈之举——就算再怎么喜欢《有顶天家族》,我也很难爱上这本《神圣懒汉的冒险》,因为它竟然如此理所当然地挑战着读者的耐心,挑战到了极限之后,作者还能满不在乎地说:“毕竟,如果没有耐心的话,也不会选择看这本书吧哈哈。”
其实也不能责难森见,毕竟他的作品向来都是这种理直气壮的路数。坚持这样的套路未尝不好,遗憾的是始终保持一个口味,多少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渡袷ダ梁旱拿跋铡分械暮芏嗌瓒ǘ祭醋浴断酵蚧怠泛汀队卸ヌ旒易濉罚魅斯『吞锞埠汀端牡肷窕按笙怠分械恼兄鹘敲皇裁辞?。新出现的“嘭嘭假面”有点意思,但也不够抓人眼球。至于我一直最喜欢的森见式光怪陆离的京都背景,在这本书中也显得有些乏味了——狸猫与天狗出没,神明与妖怪共生的京都,在《宵山万华镜》里已经描述得够多了。
森见大叔,希望下本书你可以突破自己,变得更有趣一点吧!
9 《陈年旧事》 叶兆言
评分:三星半
叶兆言在自序中说,这本书“无非说说过去的人,谈谈过去的事。以人叙事,以事论人,只是每篇篇幅略短,但范围广,内容不局限于文化人,政治和军事都有所涉及”。
叶兆言出身名门:叶圣陶之孙,叶至诚与锡剧皇后姚澄之子。这样的背景算先天优势,且他自己博览群书,博闻强识,因此写起民国人士的八卦掌故来相当轻松。他不像现在的一些写手们盲目崇旧,一说到民国便如何如何,恨不得马上穿越回去流泪膜拜。叶兆言写民国人物,既尊崇当年学人们的修养学识,也会调侃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学者们赶上了“黄金岁月”,拿没拿文凭和学问另说,国外镀点金,衣锦还乡,到处都是好位置等待。这与钱钟书《围城》里所写的那个学术界倒有点相似,其实民国学术风气到底如何,确实是需要实事求是而谈的。
《陈年旧事》的一个特色是人与人之间的串联式写法。比如写曾国藩的后人,写到女考古学家曾昭燏,下篇便写她的哥哥曾昭抡,再下篇便是曾昭抡的妻子俞大絪,然后是俞大絪的哥哥俞大维……人物之间总有瓜葛,师承关系、门第关系、姻亲关系,等等串起了一整幅民国人物的群像。这幅群像图上,每个人都是寥寥几笔,用速写式的画法,勾勒出他们最生动的地方,你想再做深究,他却戛然而止。你大致看一看,翻一翻,或一笑,或一叹,于这本书的意义也就足够了。
10 《琢玉记》 叶广岑
评分:四星
叶广岑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早年我读她的《采桑子》、《状元媒》,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为叶广岑的文字,既有京派“回廊四合掩寂寞”的遗老(非贬义)气度,又有西秦黄土地宽广醇厚、坚韧不拔的慷慨风范。这种气质的形成原因,当然是与叶广岑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出身满洲贵族世家,长在兄弟姊妹众多的四合院,少年时期遭遇家庭、社会双重变故,此后客居长安四十余年至今……)。北京,长安,不是如此的两方水土,也孕育不出叶广岑这样既潇洒又悲凉、既清雅又厚重的文人做派。
我所读的这本《琢玉记》是新版文集,除了《琢玉记》一文外,另有《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及其他记人记事的篇章。叶广岑在自序中说,“我不是在写作,而是在一刀一刀地解剖自己”?!睹挥腥占堑穆薹蠛印分杏幸唤谛锤盖兹ナ篮?,母亲靠典卖来维持生计,有邻居为母亲介绍了“一个人”,我视此为末日降临,用绝食来抗议,最终逼得母亲对我下跪。此后我分配去了陕西劳改,母亲在油尽灯枯的摇曳中苦熬逝去?!按饲榇司爸钗抑两衲岩曰厥住?,此一节文字正如叶广岑所说,乃是流着泪写成的。
相比而言,《琢玉记》一文则轻松得多。写的是女儿顾大玉在成长过程中与身为母亲的自己所发生的种种冲突故事(叶广岑的女儿真是乖觉得厉害啊?。V屑浯┎辶伺胝煞虻呐园?,读起来新鲜有趣。
11 《都柏林人》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评分:三星半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背景在乔伊斯的故乡都柏林,截取若干都柏林人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段一个场景,十五个故事像十五个独幕剧,连接在一起,错落成一幅印象主义的画卷。有人将《都柏林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史上的杰作,是独一无二的神品。我读过倒没有在心中掀起这样的波澜,这当然是个人的阅读体验,不足挂齿。
当然还是敬佩乔伊斯精致冷静的笔触,最后一篇《死者》中的文字实在太有乔氏的气质,不得不摘录下来——
“玻璃上传来的几声轻响吸引着他把脸转向窗户,雪又降了下来。他睡意朦胧地望着雪花,银色的,暗淡的雪花,斜斜地迎着灯光飘落。是该他动身到西方去旅行的时候了,是啊,报上说得好:整个爱尔兰全在下雪。它在阴郁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着,在光秃秃的山丘上落着,轻轻地落入艾伦沼泽,再向下,又轻轻地落在黑森森的、奔腾激荡的香农河的浪涛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