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其二? ? (张九龄)
? ? ?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 ? ? ?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 ? ? ?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 ? ? ?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 ? ? ?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赏析:单看标题,就是抒发个体经历感受的诗歌。心中抑郁不平,托物言情。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屈原《橘颂》,歌唱丹橘“独立不迁”的品格以抒志向。诗人以丹橘自喻,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而在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并非一棵橘树,而是一片橘林。诗人是在描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群像”。这就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开阔,形象更为高大生动。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下面六句,是叙事,也是抒情。五、六两句是说:这些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山重水险,阻隔深深。言外之意,他本可以将贤者推荐给朝廷,可惜道路被阻塞。这两句诗人借用眼前的景物,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封建社会一个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遭贬的情况下,仍然不甘沉沦,依旧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品质。
七、八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这是诗人根据自身经历所发出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贤者鸣不平。也就是说,贤者能人,不会不如李林甫之流。这两句是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的严厉斥责,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