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最热的话题恐怕是高以翔的死了。
很少关注娱乐新闻的我,也破例多浏览了几条消息。
高以翔是一位演艺名星,演了很多部戏,录了很多娱乐节目,人长的又高大帅气,属于自带流量型。这次又在电视台录制节目的现场突发意外,既吸引目光、又吸引镜头,当然更吸引流量。
高以翔才35岁,这么年轻就突然离世,确实令人惋惜。但一个娱乐名星在娱乐节目录制现场死亡,虽说也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但总让人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在心头。
中国电视的综艺节目虽然还冠以“综艺”的名头,实际上却与“艺术”毫无关系,早已沦落为单纯的娱乐活动,沦落为艺人们的“真人秀”,沦落为功能强大的吸金工具。
无论是十多年前的造星、“选秀”节目,还是后来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消费明星和“星二代”节目,都在大赚特赚的同时,助长着社会浮躁风气,一步一步把社会主流价值搞偏。演艺名星的社会知名度和身价远远超过其他职业;许多年轻人崇尚名星的生活方式,幻想着一朝成名、一夜暴富,大好青春不是用来奋斗,而是沉迷在虚幻的娱乐和自我迷醉之中。
笔者在湖南长沙生活了二十多年,当地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曾一度领先全国同类节目,长沙也成为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娱乐之都”。直到今天,一些娱乐节目录制现场的门票依然一票难求。这些节目的录制时长动辄六、七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十来个小时,不光是对明星,对现场观众来说也是一种体力透支。再加上观众进入录制现场后,始终伴随着一种如愿以偿的喜悦感,与心仪明星近距离接触的刺激感,长时间处于高度亢奋状态,精力上的透支也非常严重,只是很少有人想到、感觉到而已。
高以翔猝死事件发生后,一度占据着娱乐热搜榜,不管网民们心态如何,讨论内容怎样,事件本身成为又一波娱乐话题却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注意到,在众多评论和讨论话题之中,也有理性声音,检讨电视娱乐节目的乱象。这一声音实属难能可贵,如果能够引导后来的舆论走向,那么这一惨痛事件的发生也算是有了积极意义、正面价值。
虽然生活在电视娱乐节目非常发达和领先的长沙,笔者却不喜欢娱乐节目,所以对如何治理这类娱乐节目难以提供合理建议。但是,笔者坚持认为我们的娱乐方式出了问题,电视节目的价值导向有偏差,这几年虽然大有改观,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利用好类似于高以翔猝死这种标志性事件,下猛药、出重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