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笑来老师专栏时头脑里总是觉得有一丝疑惑,为什么关于周围人的刺激我总是不那么敏感呢?
因为人在遇到不友善待遇或者以为的不友善待遇后保持心态平静或者说不对心态造成太大影响是很难做到的,因为面对刺激后的反击是深深印在人类基因之中的,即使由于理性人们表面上并不会表现出来,但是对情绪的影响并不会因此消失。
由于李笑来老师提到的注意力,重要性排序等概念,每当遇到不友善待遇时都会通过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你在生气了啊,你和他争论那些东西有用么?你因为他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值得么?你是不是有更重要的东西可以去做呢?当你问了自己这几个问题只有你自己显然也就不想去生气了。
可是我发现当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面对这种情况时注意力直接就跳到自己之前正在做的事情上去了,只是嘴角一翘,想都不想想这种事情。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在那种状态下如此从容面对这种事情,因为我不在这种状态下时(少数情况)是很难理智立马占据上风的,有时生气的厉害。
今天看了米奇·普林斯汀《欢迎度》万维刚老师的解读才了解到这件事很可能是源于自己高中时的身高的问题,因为我在高中时个子一直是同学之中比较高的,座位也一直是在最后两排附近转悠,所以经常能一眼看到全部同学,感觉十分不错。再加上周围环境由于普遍对个子高比较重视,以及13岁开始格外重视同龄人的看法的认同感的改变,他们也经??梢源油涞暮⒆由砩系玫奖蝗贤母芯酰运腔岜冉嫌凶孕?,思考问题也经?;岽永止劢嵌热タ创ご艘酝蔷捅饶切┚J艿嚼渎涞暮⒆釉谛愿裆细踊止?,能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和一些不友善的境遇。这就是所谓的性格优势。
而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受到身高的影响。也就是说基因方面的优势是完全有道理的,女孩子喜欢高个子的男生也完全是符合逻辑的,那样他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真的是可能天然就具有心理方面的优势呢。
这也就解释了我为什么能在更大概率下去忽视那些负面刺激,因为那是在高中时自己形成的性格的影响,自己看问题更加乐观、积极,由于并不缺乏周围环境的认可,也能更加从容的面对一些小概率否认状况的发生。
但这种优势并不是决定性的,不论一个人基因上的差别在大,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你要知道这些差距在刻意练习面前是脆弱不堪的。所以只有不断磨练打磨自己的认知水平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
就像那句我很喜欢的英文——Though few of us like to hear it, the fact remains that success in any endeavor requires patient, regular training and daily rou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