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之前先要澄清一下,我所指的焋糕,是我们本地方言里面指的蒸糕的统称,既包含网上所指的蒸桶糕,也包含方蒸糕,本文主要想要讨论蒸桶糕。
桶蒸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年糕,我们不叫年糕,也不叫桶蒸糕,就一个字叫糕,而方形的方蒸糕则要特别说明(道理和猪肉一样,由于猪肉最常见,因此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说的肉指的就是猪肉,而其他肉类需要说明是牛肉、羊肉还是驴肉),做这个糕的过程叫焋糕,焋是一种加工方法。
一、隆重而神秘的焋糕
焋糕这件事,上海郊区、昆山、苏州,或者往大了说整个吴语区应该都有差不多的传统,很隆重,也很神秘。
首先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焋糕的,过年的刚需,象征着新的一年的甜甜蜜蜜、蒸蒸日上。其次谁家有结婚或者房子上梁的时候,也要有糕。谁家要是办婚礼要在新房的床上放上焋糕,成为铺床糕,一般由男方的舅舅、阿姨和嬢嬢准备糕,一家最少八蒸(女儿出嫁的时候要准备圆子,称为状头圆,放在杭州篮里面,还需要放在盘子里铺在嫁妆被褥上),都是最美好的祝福。
一般糕直径在30厘米,厚度一般5-6厘米左右(我看到网上很多都说10厘米,其实这么厚的很少见)。焋糕是个技术活,很容易夹生,夹生了之后糕就容易裂开。对于未知的事宜,人们要么探究,要么自我合理化,因此焋糕成了一件很神秘的事情,有一些神秘的禁忌:比如谁家在焋糕的时候,不能去外人,也不能说在焋糕,不然糕要裂开。
二、焋糕的新老配方
我的记忆里,过年焋糕分两种,红糖糕和白糖糕,主要的区别是一种糯米+红糖,另一种糯米+白糖,制作工艺都一样,糯米粉和糖水隔水蒸。那个时候,很少像现在这样在糕里面放红枣、核桃仁等这么多好东西,基本上就是糯米粉和糖,现在觉得这东西都是碳水,甜的不得了,有点消受不起。但在物质不是太丰富的年代里,也只有重要日子才能够吃上的好东西,我小时候的记忆里,过年就是有很多甜,有相对的“糖自由”。
吃这个糕的时候,按照习俗还要就着糖水喝,你说有多甜?
我们现在处于日常糖过量、终日肉饱,确实是对传统过年的食品感到压力,也说明社会在进步,我们比原来富足太多了,不必事事都要等到过年或某些特定时刻,我们日常就可以。因此现在焋糕的时候,大家也是有意识地降低糖的比例,加入红枣、核桃、葡萄干等各种尊贵配料。
三、就地取材的焋糕点红
现在有一件事不太做了,就是点红。在乡下随处可见的植物果壳(貌似是苘麻)沾上红水,在糕上点红。这个植物的长得很规整,点出的花纹很漂亮,也算是一个就地取材的典范了。
四、焋糕独特的计量单位
焋糕的计量单位是蒸,一块完整的焋糕叫做一蒸糕,两块叫两蒸糕。一般过年的时候,家里每次最少要蒸上十几蒸,多则几十蒸。一开始蒸了之后,要一鼓作气,中间不能断,一蒸接一蒸,直到蒸完手工。
因此焋糕的时候,磨粉(提前磨好)、拆粉(音译)、上模子、上水蒸,需要房门紧闭,一家人从早到晚起码忙上整整一天时间。热气腾腾,忙碌而温暖。
那会儿我在干嘛呢?假借帮忙在土灶上看火,等着一蒸糕出锅,现在那里趁热吃着,过年最快乐的当然是孩子。大人会在边上边笑边劝,少吃点,糯米吃多了不好消化。
五、焋糕的传统SHOW
那时候没有冰箱,最常见的方法是:在糕上面穿一个孔,然后用绳子把糕都存在一起,悬挂在阴凉通风处,等到表面硬化干燥。
这个也是各家亮出实力的时候,糕的数量是一方面,糕的质量也是重要的方面。若是糕焋的没夹生、没开裂了,颜色均匀,光洁有型,再仔细点红,这种卖相好糕往外一挂着实有面子,这家人会干活,来赛。
六、不解崇明糕为什么要这么大呢?
这件年崇明的好朋友每年都会送崇明糕过来,都是自己做的,非常好吃。我了解了一下崇明糕的制作工艺,和前面讲的焋糕工艺基本一致。但是崇明糕的体积是我们平时焋糕的好几倍。据说传统做法的崇明糕要40多斤,现在每年送过来的糕也是非常之厚。
糕厚了之后,焋糕的难度是要增加了不少,据说崇明这里焋糕也有不少神秘的禁忌。那么为什么崇明糕这么大?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