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不是一个自理能力很强的人,尽管,十年的独居生活我都能挺过来,但我依旧这么认为。
而且,当爸妈和老公希望我学会更多生活技能,比如做饭、修理小物件之类的,我并不想为之付出任何努力,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缺乏自理能力的人。
我为什么会为自己贴上“自理能力差”的标签?
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曾被一个长辈多次指责为“动手能力差、不能自理、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这样的暗示,已经内化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让我甘于沦为这样的人。
可见,暗示的作用如此强大,而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也印证了这一点。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曾在一个实验中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他告诉第一组小白鼠的训练员说,一组的小白鼠经过了基因筛选,智商很高,请好好训练它们,不要辜负了它们的天赋;同时他告诉第二组小白鼠的训练员说,二组的小白鼠智力平庸。
经过几个月的饲养和训练之后,这两组的老鼠都参加了“穿越迷宫”的测试,第一组小白鼠竟然真的比第二组的小白鼠“聪明”,它们不仅都成功走出了迷宫,而且比预计的时间还快。第二组小白鼠的表现则不太理想。
实验结果让人大为惊叹!实际上,罗森塔尔教授分配给两组的都是标准的实验用鼠,并没有基因或者智商的差异。
其实,是因为罗森塔尔教授对训练员说过的话,让他们对自己领到的小白鼠产生了不同的期望,这些期望在实验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训练员对待小白鼠的态度和行为。
暗示的效应在小白鼠身上应验之后,罗森塔尔教授又在教育领域展开了类似的实验。
罗森塔尔教授在美国橡树学校开展了一项测验,然后他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并将名单告诉校长和老师,说这是“哈佛测试”中排名拔尖的学生。
后来,当学年结束时,这些曾被随机抽中的学生,果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学业十分优异。
这些学生明明是被随即抽取的,为何会真的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呢?
其实,是因为老师们接收到罗森塔尔教授对学生的“测试结果”之后,认定了这些学生是有天赋的,于是在平时的授课中,与学生的交流中,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他们的期待和鼓励。这些学生也接收到了来自老师的暗示,在学习态度和信念上也会有所改变。
这便是典型的“罗森塔尔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一种催眠。人们会不自觉地接收到身边人对自己的暗示,即使当时我们是不舒服的,或者不愿意接受的,但当这种暗示反复出现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地植入我们的心灵深处。
就像我小时候,被一个长辈贴上了“自理能力差”的标签之后,我似乎也默认了自己是那样的人,甚至不愿意自发地做出努力去改变。
或许,我们期望什么,最后就真的会得到什么。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朝着自己期待和相信的方向,积聚能量去努力,去接近我们期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