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讲究”不扣则不鸣“,学生应养成好学的态度,遇到问题主动寻求解答,做到”不耻下问“。
因此孔子在讲学时注重启发诱发学生思考,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原则,反对机械式学习。
孟子继承和发扬儒家,提出”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的教育方法。学生应该做到独立思考,循序渐进,老师做到因材施教。
荀子则提出“闻见知行”,闻见即是学习的起点,博览群书成为知识渊博之人,认为“广则能兼,专则能深”,把握知识得本质和规划,可以做到由已知推导未知,自如地应对新问题。“行”则是最高阶段,能将知识转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各学派中我最喜墨家,墨家注重培养“兼士”——“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拥有广博知识,高尚气节,逻辑思辨之人。墨家认为学习是具有创造性的,量力而为的,重视实践的,也是首次提出学习动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