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斯科特杨的《如何高效学习:一年完成麻省理工四年三十三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我确定我是被题目吸引进来的。
很好奇,因为麻省理工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理工科大学?而他的课程量大,课程内容多,想来能上麻省理工大学的学生都具有非常不错的基础,而作者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麻省理工四年三十三门课程,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特别好奇为什么作者做到了,如何做的?自然而然就打开书阅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一本书,起一个好的标题,是多么的重要,书中提到作者用统计学方法决定用哪一个标题,也算是为他在书中提到的整体性学习法进行了证明。这本书,总共也就几百页,从页码来看的话,书应该特别薄,可这样的书也给人一种感觉:很容易读完。当我被吸引过来翻开书阅读的时候,才发现这就是一本,讲高效学习的书。之前也看过很多,这一类的有关于提升效率的书,比如说《学会学习》《零秒工作》《效率手册》,诸如之类,题目上看确实比不上这本有吸引力。
斯科特杨的这个整体性学习法,确实自成体系,虽然说有些内容,比如说快速阅读啊,比喻法,图表法,联想法等,在其他的书籍里面也都能看得到,但是他把这些方法,都集中起来了,依照着整体性学习这一条主线,做内容补充。
书中开篇就讲了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为了给各个模型建立个通道。而结构,我倒是想到个例子:想想windows系统没有搜索功能,找起文件夹来是个什么着急样?
作者很直接的进入到了整体性学习的步骤,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五个步骤中。然后依次展开,从获取展开,探讨信息有哪些类型:随意信息,关键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然后对每种信息进行了分析,然后过渡到理解这个步骤,讨论针对不同的信息,应该用哪种方法进行?理解完了然后拓展,把拓展的三个类型:横向,纵向,深度,对三个拓展进行了一番解释,其中要注意辨别横向,是相关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纵向是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深度拓展是瞄准一个知识点深挖,有点像看准一个人查他祖宗十八袋的意思。然后纠错,应用这两点很容易理解很不容易坚持行动。
个人感觉,整体性学习步骤和完成一个大程序的过程有点像,首先你要知道你做那个程序是为了什么?程序的目标是什么?比如说你要写一个五子棋的游戏,那么如何写这个五子棋的游戏?用c++写的话,你要怎么弄?如何新建项工程项目?需要写哪些????然后你每个模块怎么写,这都需要查找相关资料,这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然后对这个这些资料进行理解,理解每个概念,然后给每个概念建立联系,这样框架就出来了。然后撸起袖子干,等你把程序编完之后有一个调试的过程,这就对应纠错,调试好了之后,就去玩游戏吧!通过做这一款五子棋游戏,你就熟悉了做游戏的这些步骤,然后把做游戏的这个框架应用到其他的项目开发中去。所以,作者给出的这个整体性学习步骤,其实也是身边中很常见的做一个事情的流程。
同时书中给出了一些关键技术点,如快速阅读、笔记流、比喻法,内在化、图表法、联想法、挂钩法、信息压缩、实际应用、模型纠错、以项目为基础。这些概念好理解,更重要的是去了解这些技术分别针对哪些信息。书的最后还给出五个高效率的建议:
- 保持能量
- “不要”学习
- 绝不拖延
- 批量管理,
- 有组织。
这都是非常不错的建议,尤其是能量这一点,和现在所提倡的健康生活,相契合,比如说早睡早睡,多喝水,多运动,吃饭多吃粗粮。而且“不要”学习,讲的居然是不要做一个只会把读书挂在嘴边,整日限制自己在书桌旁装学习的人,想想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看完全书,感觉作者是在提倡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尤其是最后那个以项目为基础。更说明学习要主动地去获取,去实践??凑獗臼槟慊峋醯煤芏嗟牡?,都是熟悉的,但却比不上这本书有条理的将各个点联系在一起。从这本书的结构,我们也能看出作者对整体性学习的把握,整本书的节奏够特别清清楚,每一个点都有他的父节点和子节点,逻辑很清晰,联系紧密。这类书读起来特别的顺畅,作者在梳理完整体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后,再给出一些小的TIPS,告诉你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像是上了一道大餐再给点饭后甜点。
从这本书的编写也能看出来,斯科特扬,确实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尤其是对于学习的观点:不是坐在书桌旁才叫学习,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才是主动学习,而且学习要有方法,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也不该把一个方法应用到所有的学习类型中,也不管是否适合。总而言之,算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