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三峡》教后记
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四面环山。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让课文内容与凤县合二为一?!度俊罚馄涝拿?,我已教过数次。但今年教学设计时,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换个形式呢?于是,这次的学习,我总体的想法,就是让学生先走进文本,然后再从文本走向生活。
第一课时,在梳理字词时,我将文章中的文字用图片不断展现给学生,同时,引导他们从文本中找出能展现家乡美景的词句。于是,在学生尽情欣赏三峡的美丽风光时,他们总是会不断发现,原来我们的家乡就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通天河,心红峡都可以欣赏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壮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前几天大家就在家门口亲眼目睹。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在灵官峡则是常态……
因为从文中找到了自己熟悉的美景,所以学生在理解字词,句子时,显得热情高涨,整个课堂学习气氛轻松和谐。但也还是有遗憾,一节课板书除了写了山与水,就没有别的内容,没有很好的发挥板书的作用。这点,似乎常常在我的课堂上出现,得引起重视才对。
第二课时,主要以品味文章语言为主。在通过多种方式诵读后,主要引导学生将认为写的美的句子还原成画面。在学习过程中,有过游览经验的孩子,在描写时就比较轻松。而很少体验山水之乐的孩子,明显缺乏想象力。
两节课后,能完成背诵的同学寥寥无几。很明显,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两个班,从上学期后期就开始退步。尤其是十班,今年开学,更为突出。其实,八上古文的背诵,在假期是布置过的。但统计时,却发现,能在假期背诵的,几乎没有。没人配合的教育,注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