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奉亲眷:别打着我的旗号,咱俩面子上都下不来
代表人物——太公
刘邦这平民出身的“皇帝”,荣归故里之后,攀龙附凤的场景可想而知。其他人都好说,自己的父母到是为难:说是君臣,更是父子,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再摊上个不孝的罪名,更是麻烦!而且以刘邦父母的性格,一旦获势便会为所欲为,甚至传播许多刘邦以前的事情,给他“抹黑”。与其如此,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富足的生活,那就好吃好喝伺候着,少了许多麻烦。
《汉书》原文文本如下:
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亡二日,土亡二王?;实鬯渥樱酥饕?;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焙笊铣?,太公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上心善家令言,赐黄金五百斤。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p>
把自己的父亲尊封为“太上皇”,是刘邦对家人亲属的安抚措施,收获了孝顺不忘本的帝王美誉、隔绝了不良言论的传播途径,也让刘邦的亲眷觉得他不是得势忘本之徒,又成了“好评收割机”。如此一石多鸟,多么划算!
如此一来,以太公为代表的“刘邦亲友团队”,便安定了。
刘邦开国初年的安抚措施,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方式,恩威并施,避免了刚夺取的政权“后院起火”,如此一来,他便有精力去治理天下,安邦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