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值得深度阅读的奇幻小说,把它视作儿童文学,孩子大多会喜欢其中的魔幻世界与历险遭遇。若将其看作成人哲理文本,也未尝不可。
有着近50年《道德经》研究经历的作者-厄休拉.勒古恩,或多或少地把道家思想映射在这个系列作品里。
翻开书中开篇前言文字,读者就会深有感悟:
? ? ? ? ? ? 唯静默,生言语;
? ? ? ? ? ? 唯黑暗,成光明;
? ? ? ? ? ? 唯死亡,得再生;
? ? ? ? ? ? 鹰扬虚空,灿兮明兮。
若非因学生推荐,不会知道这个作家,亦无缘读到此书。初时,以为不过是浅显的儿童读本,方有略微轻视之意。
然,封面勒口处的作者简介,让小瞧的心变得谨慎起来。再深读下去,其中,人生哲理可悟之处比比皆是。不由惊呼,确为可与J.R.R.托尔金、C.S.刘易斯并称为“奇幻小说三大家”。
一、关于写作
作者在书中,以海中群岛的模式,创造了一个庞大的魔法世界,并独立绘制地域图。并为这个世界设定行为准则。
1.魔法的修习形成少数具备天赋的群体,对群岛普通居民负有守卫责任;
2.此间万事万物皆有“真名”,却不能为外人获悉。一旦泄露,掌握“真名”即代表对比人或物拥有绝对控制权。
3.世界虚遵循“一体至衡”原则。此间魔法并非随心所欲,在一处使用必会在另一处补回,可参照“蝴蝶效应”理解。
以上为创作幻想类文学作品提供了基本模版,一个非现实故事的构建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无懈可击的逻辑设定。
二、关于阅读
借用某娃的阅读评价,这本书在阅读时会给读者打来一定的障碍。
首先,如此庞大的虚构世界,以及文中暗藏着深度哲理的思想,作者却只用了短短十个章节来讲述。既要将世界架构表达清楚,又要给后续故事埋下伏笔,还要让故事情节曲折。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文字简单而内容却繁杂,需要阅读者调动生活经验辅助理解。
其次,故事情节以单线索为主,可思想意识却是多线索的。在深度理解和感悟时,对于生活经验有限或是共情能力不足的阅读者会有限制。
再有,作者自身思想研究,不断在书中以各种形式潜藏,既有东方文化(包括传统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还有西方哲学思想。如非多方都有涉猎之人,总会流于浅层???,文字又总在明显的推动你去思考,于是,阅读的纠结点就在知识与思想互撞之间纠结。
三、关于主旨
至关重要的“真名”
书中,名字的不同使用法则,联想到中华文化对于“名”、“字”、“号”的不同定义。由长辈赐予的名,往往不能轻易使用,印证了书中“真名”的设定;为了方便他人称呼,在一定年龄后,自儒或他人给予的“字”,为书中时有时无的相关人物公开名提供依据;而源于人物某项异于常人的专长,被公众认可后,更为形象的称呼(如“雀鹰”),又或有古中华“号”的影子。
而,鉴于这一“真名”的设定,为后续书中人物格得最后战胜“黑影”提供了依据。
反复出现的“黑影”
书中以人物格得对于力量获得的欲望,将故事从地图的一角推动前行,通过魔法力量的变化来体现人物成长的过程。不同的人物出现,就像是人生路上的各种欲望的驱使,每次基于自身选择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而这些欲望就如“黑影”般,你或许能觉察,有或许毫无所知;面对它,你是选择逃避,还是基于恐惧退缩,又或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无从选择;最后,唯有直面它,了解它,并寻求途径与其融合。
或许,这也是作者了解的“中庸之道”的体现。
历经磨难的“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过多或少都经历过曲折和坎坷。书中再一次以13岁作为界限,划出儿童迈向成人的那道分水岭(可参考《灵力》那篇)。童年时期的渴望,在13岁以后开始付诸于实践,在困境与迷茫中闯荡天下,于屡屡失败里总结出新的人生方案,不断调整,不断试探。
所有的历练,都将在此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品质,融进灵魂。这些品质,又将影响你在踏出下一步时的选择。人生之路,就这样被你一点一点地走了出来。
在你勇往直前,疲于寻找答案时,是否想过“转身”?每个分岔口的转身,会不会是解开命运?;钠趸??学会转身,会不会成就一个拥有新高度的灵魂呢?
多年后,日暮黄昏时。当,生命走向一个既定终点,那时再一次“转身”,会是带着遗憾落下残泪;还是浅浅一笑,留下雁过之声、鹰击之影、鱼潜之浪花呢?
人生因其不可预期性,而充满期望。
一生很长,且行且思量,
一生很短,抬手鬓苍苍。
唯,以梦想织帆,闯世间繁华,方不悔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