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感受有对错之分吗?你能接纳孩子抱怨和发牢骚吗?你能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感受吗?
感谢张老师给我推荐这本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自以为比较了解自己的孩子,自以为说话的方式,也照顾到了孩子的感受。也很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与其产生共情。读这本书的第1章发现自己在很多细节上做的还不够,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很感谢能够及时读到这本书,及时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以免给孩子和学员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1章讲的是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有了情绪,有了负面的感受,他是很难把这件事情做好,除非先把这种情绪和感受解决了。而许多大人往往在面对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否定他们的这些情绪感受。
例如,孩子说: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的。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你就是爱犯困。
……
最后所有的对话都演变成了争吵,问题也没有解决,反而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张。读了这个例子,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会以自己的价值评判或在自己的感受去否定孩子的感受,最后强制结束这个话题。而孩子此时是无奈的困惑的。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感受是忽略的否定的说教的方式,其实我们也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
我们先来了解几个认知问题。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他的感受。
反正我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
所以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是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父母可以通过练习来学会接纳孩子的感受。(本书就是实操型的,通过大量案例和漫画,让人们更好的理解接纳情绪与否定与情绪之间的差异;以及还有一些练习题目,让我们可以在家进行模拟练习)
了解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我深深的反思了自己在而过程中对孩子感受的处理以及对学员感受的处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去给出自己意见,自己还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其实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之后,想要得到的并不是意见,而是我们能对他的这个情绪有回应和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其实对于成人也是一样的,当你的朋友被老板骂了,这时候你并不需要给他提什么意见,或者是给他设想什么可能性,而是真实的回应和感受他的感受,让他知道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是理解他的就可以了。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呢?有4个技巧:
1.全神贯注的倾听。如果孩子这时候跟你抱怨一件事情,请你放下手里所有的事情蹲下来,安静的听他说,并且目光要直视他的眼睛。这样孩子才觉得你很重视这件事情,你很在意他的感受。
2.用“哦……”,“嗯……”,“这样啊……”等,来回应他们的感受。这是一种一般倾听。当孩子比较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感受时,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比如孩子说我现在感觉很生气,你可以说“嗯,看出来了”。
3.说出他们的感受。这是一种积极倾听。主要孩子的感受,其实他们自己也没有很清楚的体会到,他们只会描述他们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先想出一两个词描述孩子的感受,再用一句话表达你理解了孩子的感受。
例如
孩子:“我最好的朋友搬走了”(难过)
你:“那你一定很难过吧!”
这时候,我们需要帮孩子明确他现在的感受和以及认同他现在的感受。
4.还可以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他的愿望。如果孩子现在就希望得到某件东西,但是现在家里没有,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例如:
孩子:我想吃曲奇饼干……
你:真希望咱家能有这个饼干
孩子:我就想要
你:听出来了你很想吃
孩子:是的,我很想吃,真希望现在就能吃到
你:我真希望能给你变一盒出来!
孩子:那爸爸下次帮我买一盒吧!
用这种幻想的方式,其实孩子也是知道暂时家里会没有这样东西,同时我们又很好的理解了他此时此刻的感受。
家长在实践这种方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为什么我不可以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样?或者直接问“你怎么了?”
这样孩子直接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其实他们其实很难回答的,有时候他们情绪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所以这样的体温会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困扰
是不是我接受了孩子所有的感受,就成了一种溺爱?我们只接受孩子所有的感受,但是我们要对孩子的行为作出约束。
所以我们要明白所有的感受和情绪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成人也不应该用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孩子的感受,简单粗暴地评价孩子。父母是一个挺不容易的角色,我们如何在做好自己与父母之间平衡?又如何在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的情绪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人也会面临很多压力痛苦,我们需要发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一个出口,但那个出口绝不能是孩子。
所以学会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其实也是帮助自己来面对自己的感受。我们按照书中的4个技巧来做其实不是很容易。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想改变的心,再加上不断的去练习,一定会成为一个平和轻松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