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上部)观后感
小时候我只知刘关张,只知曹操诸葛周公瑾。大一点,我问妈妈,三国打仗谁赢了?妈妈说:“谁也没赢啊,若真说是赢,是司马懿赢了?!蔽沂?,为什么不是蜀,不是吴,而是魏,又好像,不是魏。
我对这样的结局并未理会,管他司马懿是谁,定不是我所敬佩之人。我,好像错了。一个人究竟有多大能力可以做到如此强大,乱世真是出英才,他司马懿,鹰视之相,狼顾之才。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十年二十五年,也不是最后首阳山阴阳两面,而是你在魏志,我在晋书。
这是一个以魏国为视角的故事,是一个在此之前我从未了解的角度,我对魏国竟所知甚少。有那么多传奇人物,我竟今日才知。
或许是我太熟悉诸葛亮了,舌战群儒借东风,智慧过人,尽是忠君之态。那时我尚不知还有那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曹操挚友不多,军师祭酒自是其中一位。天生鬼才,他的才能又怎会差过他人。官渡之战定军心,留下遗计定辽东,只可惜英年早逝。
月旦评初识,彼此竟成了一生的敌人。说杨修成在这一点小聪明,败也在这一点小聪明。他恃才放旷,去求曹丞相免去父亲牢狱之灾之前偏偏还要换上一身鲜亮的蓝白衣衫也就只有他了,敢在众人面前才华外露的也只有他了。仲达劝他:“前路坎坷,小心驰骋”,他却答:“前路坎坷,更要放手一搏”,这才是他的性格。但事实上,这个性格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能力就恃才傲物,努力展现自己。
每一个人都在穷尽一生之力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我欣赏他们,我知道我做不到。那是他们的信仰,丕植如此,德祖仲达更是如此。杨修与司马懿拼死相搏却一刻都未把对方当做敌人,临死相送,是怎样的情谊。
在剧里我最敬佩三个人:荀彧,崔琰,钟繇。
“明公知臣,臣知明公”,我不知落了多少泪。刘协看到曹丕前来,高兴得像一个困在屋子许久未出的孩子,双手捧着玉玺高高兴兴一个劲的往曹丕的手里塞。他等了太久,“我等了你父亲一辈子都没等到,如今终于等到了你”。曹操为了令君一诺,一生终未称帝。临别当晚,看着曹操送来空食盒“我荀彧终无汉禄可食”。从不认为这是愚忠,荀令君是当之无愧的最后一位汉臣。
“求生之人救得,求死之人就不得”身为子建的老丈人,见子桓犯错也毫不吝啬的指出,此等刚正不阿最终含冤而死却并不计较,崔尚书真的可谓是真正君子。一个人的身上有多少光芒不在于他在历史上做了何等多的大事,而是一件小事便可知其人品。
第一次知钟繇,他是历史课本上的大书法家,第二次知钟繇,他是身担廷尉之值的大臣。不会因为关在监狱里的是位高权重的人而从宽特殊对待,也不因关在监狱里的是平平之辈而从严无理对待。这样的为官原则是正确的,秉公无私的。
司马懿的前半生就这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过去了。他谦虚,谨慎,万事多下跪,从不藏私心。身为士族领袖,为了坚持艰难推行的新政变法,他成为了一介庶民。但是柏灵筠信任他,因为灵筠相信一个人越是没有私心,也许,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她朝堂幕后,睥睨众臣,认定了他。为了司马懿,她选择留下,而司马懿,没有让她失望。狼顾司马的后半生,不会是在田间度过。
? ~~~~~~分割线~~~~~~
虎啸龙吟(下部)观后感
之前一直高举蜀吴联盟大旗,希望诸葛亮胜诸葛亮赢。如今反向视角,发现了另一种不同的东西。他并不是神一样的人物,他也有失误,有无奈,又惆怅。一个人,一张琴,守一座空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篇出师表,不知费了多少心血,使得他眉宇间会有若隐若现的忧愁。他与司马懿是敌亦友,棋逢对手,扇子,他们各自拿各自的。
幻境之中,司马懿也疑惑,依依东望,望的究竟是什么。是毕其一生的抱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一个学子,最大的抱负,就是找到一个君王,臣之,辅之。也许,我还能和他一起,结束这乱世?!笔鞘奔?,时间太漫长,他熬过了曹家四代,熬死了诸葛亮,也送走了张春华,“红颜尽头剩白发,莫失莫忘?!比欢酪蓝?,真正望的却是人心。
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司马懿的初心变了,为保家族隐忍不发,他依旧步步谨慎小心翼翼,依旧能够忍而不发,但他的野心也同样一点一点的显露。
以前,他渭水河畔一身女装吟诵出师表,现在,他一袭红衣决战高平陵。以前,他为别人的手中刀,现在,他是执刀人。洛水为誓,束缚得了自己,却束缚不了司马家。人生的终点,他放走了他的心猿意马,也认认真真的打好了最后一遍五禽戏。一世魏臣,终入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