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讲稿》中,关于“精确”卡尔维诺特别强调了三点:构思明确、视觉形象清晰、语言精确。对写作者来说,这些标准都不言而喻,属于老生常谈,但卡尔维诺为什么近乎崇拜地看待“精确”呢?
卡尔维诺举了很多诗人、作家的例证来讲述“精确”,我只选择一个来说,他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
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天才,达.芬奇一直在与语言进行着斗争。很多人都应该看过达.芬奇那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的手稿。与粗糙、结巴的语言相比,它们是最丰富、最细腻、最准确的表达。达.芬奇认为,一个作家最该关心的应该是,在以文字为工具进行写作过程中进行的不断尝试和探索。
对达.芬奇来说,用图画表达要比用文字表达更随心所欲。智慧绝伦的他曾自称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因为不懂拉丁文和法语,他的一些想法不能很顺畅地与他人交流。所以,他就扬长避短、另辟蹊径,用图画来体现自己的科学和哲学思想。
然而,这真的不够。达.芬奇深深知道文字的重要性,文学的重要性,他非常需要文字的帮助。为了用文字来研究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及其秘密,同时也为了赋予自己的幻想、感情和爱憎以某种形式和形象,他不断锤炼自己的文笔,持之以恒地进行写作练习。
在《大西洋草图》中,为了生动、精确地描绘一个巨大海怪的形象,达.芬奇一连进行了三次尝试。让我们从这三次描绘的变化中,来看看“精确”是如何浮现的:
第一次:
“啊,人们多次在波浪翻滚的广阔海洋之中看到你,看到你那长满鬃毛的黑色背脊,你像一座大山,傲慢地徐徐前进!”
第二次:
“啊,人们经常在波浪翻滚的广阔海洋之中看到你,看到你在海水中傲慢地徐徐翻转身躯,看见你那长满鬃毛的黑色背脊。你像一座山屹立在海浪之上?!?/p>
第三次:
“啊,人们多次在波浪翻滚的广阔海洋中看到你!你像一座山屹立在海浪之上。你傲慢地徐徐前进,用那长满鬃毛的黑色背脊把海水分成两半!”
达.芬奇在第二次描写中加入“翻转”一词,试图增加生动性,但很快他发现这样一来,反而削弱了海怪那种雄伟、庄严的形象。于是,在第三次描写中他选用了“分成”这个动词,并改变了句子结构。这样一来,不仅句子结构更紧凑有力,海怪令人震撼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卡尔维诺关于“精确”的论述和例证还有很多,我惟觉此例容易消化揣摩。大家不妨闲来多想一想达.芬奇的海怪形象,对于“精确”一定会有更深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