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
或许是潜意识里觉得性价比不高吧,说到底,都是QIONG闹的。
相比电影院那铺满整整一面墙的大屏幕和立体音响,家中小小的投影仪和柔软的抱枕更能带给我放松与恣意。
昨晚,我和胡小壮在小允间歇似的反抗下一起看了《抓娃娃》。
观影过程中笑得有多没心没肺,看完后就有多沉默。
说实话,这部电影真是让我长见识了。
或者说是,吓到我了。
我知道人人都在卷教育,却从来不知经济雄厚的家庭竟能将家庭教育卷成一个体系化的产业。
沈腾与马力饰演的父母隐瞒超级富豪的身份,搬进破落的祖宅,一身破旧寒酸,只为穷养孩子马继业。
他们聘请专业的教育专家来当孩子的奶奶,只为在日常生活中无形地向孩子传输各种人生哲理;聘请各色的优秀人士来当自己的左邻右舍,只为在孩子上下学的空档儿教渗透理化学知识;聘请两名外教,只为在上学途中与孩子偶遇,练上几句英语。
沈腾饰演的父亲更是抓住一切契机,向孩子灌输顶级的思维模式。
在众人的监视下,从不知自己是富二代的马继业长期遭受同学们的嘲笑与欺负,为了帮衬家中去捡塑料瓶。
他一个人偷偷地哭,扑在爸爸的怀中放声大哭。
他一次次地不安,一次次地崩溃,一次次地立志要好好学习,改变命运。
就这样,他一路品学兼优地读到高中。
他的高考目标是全国最顶级的学府——清北大学。
看到这儿时,似乎有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压在我的心头。
我不免想到了小允。
待他长大,步入社会,会有这样的一批同龄人早已一骑绝尘地将他毫不留情地甩在身后了。
而他们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并非因为本身有多出众,而是有家庭的全面托举。
他们出生即在山巅,而那却会是小允一辈子梦寐以求的终点。
更加残忍的是,即便拼尽一生,他也未必能够成功踏足。
突然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了,想默默地埋头哭上一小会儿……
我都这么难过了,胡小壮还在一旁笑得龇牙咧嘴,浑身乱颤,真是个没良心没责任心的家伙!
哼——
好过分!
忽然很想咬人怎么办?
碍着小允在旁,我只好忍着内心那鸿沟般的落差继续观看。
一直看到尾声,我的一颗心才稍稍安了些。
那个众望所归的少年竟然放弃了高考,用一招调虎离山之计,发现了隐藏在破旧房屋之后的真相。
原来,一直以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
奶奶是假的,左邻右舍是假的,就连自己的家,也是假的……
从小到大,他都生活在别人的操控之中。
他对一脸不安的父母说:
“去个真实的地方?!?/p>
他一把拉开那扇伪装的大门,刺目的阳光一泄而入。
他奔跑在金色的阳光下,奔跑在孩子嬉戏的水洼中,与身后泪眼婆娑的父母渐行渐远……
就这样,他一路跑进心仪已久的体校,跑进一场又一场的奔跑比赛。
他是一个超级富二代,是父母重金打造的企业接班人,可是,父母处心积虑的望子成龙使他的心灵遭受了重创。
或许,这是我能进行自我安慰的唯一一点了。
还有一点,与其说是安慰,不如说是导演留给底层家庭的一份仁慈。
电影的最后,这个浑身散发着光芒的富二代正在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
可跑着跑着,他的目光被散落在地上的几个塑料瓶吸引过去了。
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超级富二代竟然去捡塑料瓶了。
这一幕,初看有些突兀和不解。
细细思量,方觉导演的良苦用心。
我心思浅显笨拙,只能想出三点用意:
其一,这是戏剧的体现方式之一。
其二,在我看来,马继来不是在捡塑料瓶,而是一脸明媚地拾取儿时的记忆。我想,那一刻,对于父母的欺骗与隐瞒,他选择了释然与原谅。-
其三,这是一种反讽,意在映射哪怕父母倾尽全力、花费重金,哪怕背后有众多专业人士的精心打造,这样的教育模式也是存在弊端的。譬如,根植在马继来内心深处的一抹贫穷的阴影残留。(但大概率下,这份阴影残留会转化为诸如建议、勤俭等难得的优秀品质继续存在于马继业的身上)
在我看来,马继来无疑是优秀得大放光彩的。
有人说,沈腾在电影最后对妻子说再要一个弟弟或妹妹,是对马继来的放弃。
我并不苟同。
他们夫妇二人看着电视屏幕中的儿子时,眼中的满意、欣赏和自豪都快要哗啦啦地溢出来了。
他们成功培养了一个接班人,接下来总算有时间养育下一胎了。
有钱人嘛,最不怕的,就是生孩子。
最不嫌多的,也是孩子。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普通的父母,我们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冥思苦想了多少遍。
此时此刻,我觉得,在金钱有限,资源有限,目光有限的前提下,大概是以下两方面吧:
其一,不断学习,升级自我,给孩子更理智,更智慧,更高瞻远瞩的爱。
其二,竭尽全力鸡自己,让孩子的起点高一点,再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