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朋友去年就把征稿的文章发给我,建议我投稿,可我却一直犹犹豫豫,担心自己写得不好,更担心自己的文章和故事不够精彩,后来想想大家也许只是想听我们的有趣故事,不如写出来,在园区巨大建设的画幅上,哪怕加上一点淡淡的痕迹,也是一种贡献,最主要的,记录下园区最早建设者们的故事,因为太早,知道的人并不多。
我是在1994年大约5月份的《苏州日报》上看到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的招聘启示,我当时在观前街口的食品大厦工作。
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岗位是“招商执行员-日文,英文各一名”,“财务部-财务会计 、财务部出纳兼秘书”和“行政总经理秘书”等职位,报纸上的信息是公司招聘人员会在一个周三的上午在人民路的人才市场现场招聘。
当天早上我请两个小时假骑了自行车去投简历,到了人才市场门口一看,人潮涌动,非常拥挤,还需要交5元的入场费,我当时觉得就去投个简历,这个价格有点贵,于是放弃,只是把简历资料按地址邮寄了出去。
毕业分配工作后, 那是我第一次试着投简历,为了证明自己的英文水平,还把托福考试成绩放了进去,尽管成绩并不好。资料寄出之后,就没有消息了,我也没有太过关注。
6月份的一天下班回家,妈妈问我是否申请了工作,因为她接到一个通知我去面试的电话,问我是什么公司,怎么没有听我提到过。我大致介绍了一下报纸上看到的信息,对公司的具体情况,我并不了解,因为我当天没有去人才市场??。
初次面试是在南园宾馆的一个会议室里,面试官是几个苏大的教授,大家安安静静地像开会一样地坐着,看着听着别人怎样回答面试问题,我看到一个女孩,长长的秀发盘起,打扮很雅致,正在和面试官用流利的日文交谈,另一边,是一个身材高挑打扮时髦的女孩,正在应聘财务部出纳兼秘书,我也是应聘的这个岗位,我当时觉得这职位很有意思,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轮到我面试的时候,先是由那个考日文的面试官和我讨论我所负责的工作,问了我有关财务管理和如何坚持财务原则等的问题,然后问了我的当前收入和工资期望,之后,就让我去和英文面试官对话。
英文面试相当顺利,只记得当时考官问我汇丰银行的英文翻译是什么,我没有回答出来,当时不知道。
面试结束后不久就收到复式通知,这个时候才知道初试是由中方人员面试筛选,复试则是和新方的主管见面。收到复试通知我开始紧张,怕自己的英文不够,特意去找了老师练习了口语。
复试地点是竹辉宾馆,通知的人电话里特意提醒要提前十五分钟到达,是和新方管理人员见面。当时竹辉饭店特意布置了几间临时办公室用来面试和处理工作,在竹辉饭店的底楼。
那是我第一次去竹辉饭店,只记得走廊里给等待面试的人安排了几把漂亮的椅子,人不多,我再次遇到了在南园宾馆给我留下印象的那个讲日文的女孩,还有一个英语讲得非常漂亮的斯斯文文的戴眼镜的男孩,没有遇到其他人。
新方管理人员的面试过程很轻松,一句英文都没有说,全程讲的是中文,还讲了很多笑话。问了我会不会电子表格Lotus,等等,我说:“我会basic语言,Lotus我不会,但是会学得很快?!?/p>
当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报到时,我说:“我需要完成公司的季度报表,10月30号结束,工作交接一下,最早11月4号才能到?!?/p>
当时可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完全不懂变更工作的流程。
面试完之后就杳无音讯,没有任何消息,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 这个过程中收到通知去苏州市体检中心做了一次体检。
10月中旬,我们单位正好调整办公室,我留的是原先办公室的电话号码,整天竖着耳朵听着遥远的办公室里是否有电话铃声,每次听到后就飞跑过去,看看是否是找我的。
终于有一天飞跑过去接到了给我的电话,对方说:“你是某某吗?请你在10月*号下午一点到竹辉饭店某某会议室来签雇佣合同,请带好两张两寸照片?!?/p>
我激动不已,强作镇定地问:“是要免冠的吗?”问出来了后就觉得自己好蠢。(当时报纸上都说要两寸免冠照片, 他只说要两寸的,我觉得少几个字)
对方电话里愣了一下,说:“是的,免冠的!”, 后来爸爸笑我,问我是否准备戴着帽子拍照,我说我只是作为财务人员,严谨地确认一下。
去竹辉饭店签雇佣合同的那天,妈妈问我,这样的合资企业是否是短期合同,有年限的?不像我所在的国有企业,是终身制的,当时年轻,几次面试之后觉得公司的行政操作非常有档次,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去了。
竹辉饭店的一间会议室里,公司总裁和大家见面,把一式两份合同给每一个人,让大家仔细阅读之后签署名字,一份给他,一份我们自己带回来,合同是无限期的。
签好合同我才向单位里递交辞职申请,工作交接的时间相当短。
去报到的当天正好赶上公司从竹辉饭店的临时办公室搬入街对面的新装修好的办公室里。CSSD的第一个旗舰地址是在竹辉路上,那是一栋两层楼房,一楼沿街的左边一部分是裕廊工程建设设计公司,主要负责在园区初期的土地上进行测量等等的初期工作,员工来自新加坡,中方员工多是西安交大来的。
一楼右半部分是工程部和基础设施部的办公室,因为他们整天都出外勤在园区里勘测,平时办公室都是静悄悄的,每次傍晚看到他们回来,都是一腿一脚的泥,他们也总是会笑着给我看,但是从无抱怨。
一楼转二楼的平台设置了总台接待和总机接转,前台小姐姐们非常友善和尽责,每次出外勤回来她们都会把留言认真地交给我,那个地方冬天冷夏天热,小姑娘们真的不容易。
二楼左半部是招商部,那些执行员都是日语或英语专业的,在我看来每个人都那么年轻优秀,充满热情和朝气,右半部是公司总裁以及行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及秘书的办公室。
竹辉路办公室运营了将近一年半后开始往金鸡湖度假村的办公室搬迁。
从那个时候开始,第一批进入公司的员工开始被各大早期进驻的公司邀请聘用去做管理人员,也有一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我也是在那时候开启了继续求学之路,辗转到了国外。
可以说,因为当初的国家投资园区项目成就了今日的苏州,有幸见证园区开发公司最早的成立和建设过程是我个人的荣幸,而每一次当身边的同事问我-是从中国哪个城市来的时候,我都会骄傲地打开网页,搜出苏州的园林,小桥流水还有苏州工业园区美丽的图片给他们看,告诉他们那里有东方威尼斯,有工业园区,但是,他们不知道,我曾经和一群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一起,努力掀开了工业园区建设的第一页,那时,我们是踩着泥泞的土进去的,那时,园区里所有的街道都还没有名字,那时,第一批填土,第一批树苗,第一批路灯,支票都是我准备的,那时候,我只希望我们的支票可以做得漂亮挺括一点。
遥寄此文于欧洲小国,致敬一起并肩同行的小陈,小竺,小唐,小符,小谭,小吴,小赵,小沈,小张,小周,小俞,小刘等,他们都是最最早的建设者,应该被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