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之事又再一次前往贵阳。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买票,赶车,转车,挤公交,到省人行报到,找酒店,找餐馆,一路匆忙,一路心慌,一路烦躁。
到酒店办好入住手续,托着麻木的双脚直上房间。推开房门,甩开包鞋,脱掉大衣,整个人软绵绵的瘫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感觉被寒风冷冻的额头和双手渐渐变得暖和起来,沉重的双腿也越渐轻盈,内心的烦躁似乎也被软绵绵的被窝所温存,暖出一片平静。
对于漂泊之人,酒店是停泊之港湾,不论是华丽高档还是经济便民。于我而言,步入初中便与酒店打交道,酒店似乎已成为我漂泊在异乡的临时家园。无论到达什么样的城市,路过怎样陌生的街道,遇见多少陌生的脸庞,一路的孤独,恐惧与无助,似乎都会在我关闭房门的那一刻开始烟消云散。
初中之时,我们几姐弟到县城来读书,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几姐弟都不喜欢到亲戚家留宿,毕竟不是自己家,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
由于家里离县城比较远,那时路又烂,来回一趟就是一天。所以,每次遇到放假或者开学回校,我们都会把车站旁边的旅馆当做一个过渡站。放假了在旅馆住一晚,第二天赶早班车回家,收假回校又要在旅馆住一晚,等第二天学校宿舍开门。
到了高中,我到市里读书,姐姐们也到外地读大学。不管我们到了哪里,每逢假期,我们都要和酒店打交道。由于离家的距离变远了,我们住酒店的时间从之前的一晚变成了两晚,头一天各自在所在的城市里住一晚,次日赶早班车前往县城,第二天几姐弟在县城汇合,再住一晚酒店,次日一同回家。几姐弟各在一方,见面机会变少,刚见面难免有聊不完的话,说不完的事,每次碰面,一聊便到深夜。
高中,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但再高的围墙也关不住青春岁月里的疯狂。到了周末,和同学哥们一起,逃离老师的滔滔念,逃离看不到边的题海,到街上瞎逛,在网吧里团战,身上要是有足够的钱,便凑钱到KTV里狂欢,嗨到深夜,玩晚了回不了学校,大家便到旅馆里歇脚,欢谈至深夜,在无所顾忌的言语里述说着青春无罪。
到了大学,和班(我的媳妇)分隔两地,我在重庆,她在安顺,中间隔着几百公里。
我们会不定时的在对方的城市见面,有了酒店,少了外界的纷扰,两个人呆一块,可以好好的感受着彼此的心跳,好好的看看对方,好好的说一说话,好好的牵一牵对方的手,好好的抱一抱对方。就这样,分别,相聚,再分别,再相聚,坚持到最后,分别的便只是距离,心却永远在了一起!
我喜欢旅行,酒店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我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在上海,我体验了现代化酒店的时尚简约;在杭州,我体验了庭院酒店的精致玲珑;在广州,我体验了欧式酒店的富贵华丽;在丽江大理,我体验了农家客栈的淳朴静谧;在重庆,我体验了民国风酒店的厚重深沉;在深圳,我体验了工业主题酒店的独特气派;在成都,我体验了青旅的青春朝气……
酒店,方寸之地,一张床,一盏灯,是家非家,住的人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富贵贫穷,不论好人坏人,旅游的,上班的,打工的,看病的,求学的,偷情的,躲债的……,似乎都能在其中找到相应的归宿。不同的房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床铺,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这就是酒店的魅力所在!
看着房间那一帘微微摇曳的落地窗,我的脑海突然闪现一个想法:
如果有一天银行的工作干腻了,我想开一家酒店,也许说是旅馆更加贴切。
至于位置,没有过多的考虑。如要是背街小巷的古宅,带有院子的那最好。我会在院子里种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即便不出院子也能春赏桃李夏赏荷,秋赏菊桂冬赏梅,领略春秋轮回,感知四季变化。
规模的话,五六个房间就好,便于管理。装饰不要过于华丽夸张,一切从简,简简单单中能体现些许复古和文艺更好!
我当老板,媳妇当老板娘。然后我们每天就这样,静静地等着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