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挺让人意外,乍一看“不完美主义者”这个词语比较空泛不太理解书的主题,结果仔细翻阅发现咦此书还真的对自卑感、强迫症、拖延症、纠结心、讨好型分析的有理有据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也真的是一本短小精湛的好书呢!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之前出版过畅销书《微习惯》,他的简介就很有意思,作者介绍自己为“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坦白说,我读书也有几百本,还没看到过哪个作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呢,不过也很好的引起了共情,让我感到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探索着渴望改变,越发对这本书感兴趣了。
一、完美主义代表着限制,自我设限导致裹足不前
首先作者用一个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生动的带入了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的区别。作者买菜回来路过健身房,可以顺便做个运动,但是第一作者没穿运动服,不方便不舒服,第二作者手指刚骨折过,会对健身造成障碍。完美主义者思维告诉作者今天不合适,最后作者转换思维坚持完成了一次不完美的健身活动。
完美主义的标准一般体现在情境,品质和数量。完美情境如运动只能在健身房完成,完美质量如家中必须一尘不染,完美数量比如说每次运动必须要50分钟。
完美主义喜欢远离恐惧才有安全感,其最重要的五种表现形式是过高期待,纠结不放,认同需求,过失担忧和行动焦虑。想象你是否难以决策?对社交场合恐惧?拖延症?自卑?这些都是完美主义。
那么我们如何改变呢?其实寻找动力就是操控情绪,对于许多工作任务来说,你只有先想到有什么好处才会想做。你的目标就是改变对该行为的情绪。而行动本身就会带来情绪并引发之后一些列的行动。行动比思维对情绪的影响大一倍。
这里书中举了两个例子帮助理解。第一,丈夫不爱了想和妻子离婚,妻子很难过请求丈夫离婚前每天把她从卧室抱到大门口,结果假以数日,行为增加了亲密感,旧情复燃。另一个例子是被试者摆出八面威风的样子比无精打采的样子更会让他们觉得坚定更愿意承担风险。一个简单的动作行为就能影响情绪。请采取行动来改变。
二、不完美主义者不受限制勇敢面对失败,珍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更容易成功
拿作者来说,作者想写博客的时候觉得第一博客不能盈利,第二不知从何开始完全没有经验。但是作者运用不完美的思维,我是否可以开始?从第一步注册开始努力两年如今积累了440位用户利用此平台展示书籍和课程,也会带来经济效益。
没有天生完美的计划,人生注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不那么在意结果更在意过程,别人的看法在意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那么在意行动正确与否更在意行动,不那么在意时机,在意目标本身。
对于过高期待我们应该调整自身的预期(要想改变情绪最好改变内心期待),正确判断是否能够,并降低标准(培养微习惯)和关注过程。
针对纠结不放我们应该接受现实,采取行动(如纠结面试糟糕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多投简历),分清意外和失败(所谓失败是决策权完全在于你的情况),消除纠结最常用的是持续尝试。
针对认同需求(认同需求意味着你无法接受自己或者缺乏自信),你可以采取化学法(充满力量的姿势),假装自信和调整参照标准等。
针对过失担忧,你可以写成绩日志(记录你的成长),这里提到了二进制思维,如果发表演讲,你说了该说的就成功了,提高社交水平(你只需要站在对方面前对着他说话练习),做等于1,不做等于?0。从小的进步做起,分阶段成功。选择一个你无论如何都做的到的行动,每天坚持直到他成为你的习惯,届时你将看到它带给你的巨大影响。
针对行动顾虑,1.拒绝消极前景的预设,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在实践中把真实的结果和预设进行对比。2.快速决策,把选项都写下来,排除法逐一划掉,10秒钟完成选择当天执行。3.分析风险回报和可能性,最糟的结果最好的结果和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发生最好结果的可能性是什么。(玩滑板遇到最坏的情况是摔断胳膊,最好的是感受乐趣掌握技能,骨折概率小,乐趣概率大,虽然糟糕结果等级高,但冒点风险也值得)。
总儿言之不完美主义也追求美好,采取积极行动,但并不指望达到完美。不完美才是世界的本质,你只要在前进,无论多慢,都会把哪些摊在沙发上的家伙远远的甩在背后。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思维,我想起前几日的做法信念竟与它不谋而合。前几日写作群里有个写者朋友,说自己每天的任务是各个平台文章一篇,微头条两三篇。然而我交流的时候说定个小目标,每天一篇微头条,她不理解的说太少了。我说每天对我很难,我先做到了再增加量。
非常推荐拖延症患者,无法快速决策的人,社恐人群,做事情总是希望尽善尽美并常常心里有落差的人来阅读此书,不完美也去做吧,在做的过程中调整方法,做你就赢了,转换思维采取行动,相信此书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推荐阅读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