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读过书的人,尤其是女孩子,没有对三毛不感兴趣的。
她是父母眼里的“古怪”孩子,特立独行,文学和艺术上有着特殊的天分;她一生流浪颠沛,重复着“流浪—安定—再流浪”的循环;她的爱情浪漫美好,她的故事动听感人,她的人生传奇波折……
她的文,她的人,都如磁石般牢牢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感知。
翟晓斐的《永远的红尘追梦人:三毛传》,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三毛的一生,对于喜欢三毛和三毛作品的人,无疑是值得一读的。
全书分九章,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三毛从出生到豆蔻年华受伤自闭数年,从初尝恋爱的甜蜜到因情困扰远走马德里,从机缘巧合初识荷西到千回百转情定荷西,从迁居沙漠,度过一生中最艰苦却也最幸福的日子,到几年后荷西意外离世开始孤身生活,再到遍游世界,最后选择归彼大荒的一生。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三毛各个时期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结合三毛的作品、家人朋友的评价,以及作者的个人理解,感性而又不失客观地对三毛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情感心境等加以阐释,打动人心的同时,也让读者在三毛自身的作品之外,能更加全面、多视角地看到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三毛。
三毛说:“我的一生,丰富、鲜明、坎坷?!?/b>
是的,三毛的一生,是追求浪漫的一生,是唯爱至上的一生,也是曲折的一生,传奇的一生。
有人说,三毛是一个有多面人格的女子。
是啊,她倔强强孤僻却又人缘极好,落寞寂寥却又如繁花般盛放。热情与含蓄,奔放与内向,粗犷与细腻,超脱与固执……每一个看似相反的特质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影子。
可是,如果将三毛的文学成就剔除,剩下的,不就是一个普通女孩的模样吗?
自卑又高傲,低调又张扬,脆弱又坚强,追求浪漫和无所保留的爱……
应该说,每个女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三毛。
旅行和漂泊,只因此心无处安放。
三毛第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属于十九岁那年和才子梁光明的。她初尝爱情的滋味,情到深处,想用婚姻给两个人的爱情一个归宿,却遭到对方的拒绝。所求无果,待在熟悉地又情伤难愈,倔强的三毛选择出国。
我想,她并非是真的想去异国他乡,只是被情所困,无法排解的无奈选择吧。
就像前些日子,章泽天被爆赴英国剑桥大学读书,网络一片喧闹。有人艳羡,有人嫉妒,而我却认为,这里面包含了复杂的感情,作为刘强东的妻子,这两年来她一定承受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压力,当初满满的幸福感悄悄转变为心里的苦涩,而这些,却很难对外人讲。
也许不知道该如何决断,也许想换个环境,静下心来想清楚未来该何去何从。她选择了去大学,去一个陌生的、包容性强的地方疗伤。这和三毛当初的选择,似乎有共通之处。
此心安处唯有爱情。
情定荷西之前,三毛一直过着旅者的生活,漂泊、流浪,没有安定的居所。遇到荷西,这个除父母外唯一一个全心全意无所保留地爱着她的男人,三毛从最初的毫不在意,到愿意为其安定下来。纵然撒哈拉沙漠有她想要的荒凉和落日,但若没有爱,又怎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自得其乐?
很多人说现在的女孩子物质,我想,也许更根本的原因是爱得不够。如果一个男人肯对一个女人毫无保留,倾其所有来爱她,又有哪一个女人不愿沉浸其中,同样顷其所能予以回馈呢。
有人说,男人给女人一个房子,女人给男人一个家;男人给女人一堆食材,女人给男人一顿美餐。
每一个女孩,都幻想着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若能得偿所愿,即使披荆斩棘,也愿意相依相守。她们愿意放下身段,为那个爱着自己的男人,洗手做羹汤。而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爱情。
人最终需要解救和成全。
少女时代的自闭让三毛长达七年无法走出心理阴影,而最终解救她的除了父母无私的亲情,更有爱情的巨大力量。而荷西的去世,使三毛再次陷入绝望和心痛,这次,谁又能解救她呢?
再没有谁能如荷西,既如知己般走入她的灵魂,又如父母般爱地毫无保留。于是,没有解救之法,只剩成全之径。她成全了自己,选择归去。
这样决绝的方式,自然为我们不提倡,相比成全,寻找解救的办法也许更为积极。
时常闻得有女孩子因情所困,陷入苦恼,整日郁郁不能释怀。我不知道每段感情具体如何,只是想,我们既生而为人,从出生的那刻起,便要试着全盘接受生命的安排,在困苦中排解,在情海里煎熬,无论人生多么失意,困扰和困难多么重重,我们总要记得,人可以自我救赎。
走遍万水千山,尝过情爱滋味,历经几十年,回过头再看,救赎自我,无异于永生。
如此,人生,才能堪称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