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上了一为才女—蒋方舟
知道蒋方舟这个人,是在一次《奇葩说》节目上,几分钟的自我演讲,我知道了被清华破格录取的女孩,随后关注了她的微博,买了她的这本《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br>
这本书我花了一个多月才看完,本身看书慢,加上对于这本书是硬着头皮看下去的,虽然自己不喜欢这种风格的书籍,觉得没意思,没有故事情节,自己觉得这是什么破书,可是必须承认作者的阅读量真的很大,通篇段落故事中各种引用,对于我这种阅读量很少,而且还只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有好多引用都不了解,起初读到不了解的还好趣查询一下,越往后越发现,不懂得太多了懒得查了。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不好,可能大多数原因是因为自己看不懂,不能感同身受!
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书中最后一篇《写什么》,她疑问:写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她自诉:童年时期,写作是为了把自己和周围人区别开;青春期,写作是为了克服孤独感,以至于从中学到大学,老师对她的评语永远是“无法融入集体”。
她发现,写作并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相反,生活是它最大的敌人,生活的富足或贫瘠,都会让创作失去动力。生活过于平淡,让人没有写作热情;生活过于跌宕,则让人无暇平静地坐在书桌前。只有生活服务于创作——而不是相反,才能让人长期恪守写作者的身份,一天天地写下去。
现在越来越多人加入作家这个行列,都想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写出点名堂,混个名,出个书那就成了!自媒体的发展更是给大家提供了更大的平台,那些阅读量达到10万?的人,称自己是作家,每天在公众号里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各种鸡汤,贩卖焦虑、字正腔圆的说着人的一生应该怎么过,当下这个热门事件应该怎么看!在我看来这不是作家,应该算是写手!为了赚取金钱的写手!
就像蒋方舟认为现今国内谈判到文学,过多的话题集中于稿费!审查这些创作环境,而还不去探寻新的创作空间和方法。
我关注的一些自媒体公众号,发现其实他们写的语言都很简单,并没有像蒋方舟书中那样引用古文,名人事迹。就算是有的引用,也一定是家喻户晓的例子和人物,让每个阅读者都可以从头看到尾,不会像翻阅书籍那样、半道合上书睡觉去了??墒?,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看时间长了会觉得好像说来说去表达的就无外乎那几件事,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我们要多学习;渣男怎么了;女人怎么挽留婚姻等等,这些话题都是我们茶余饭后经久不衰的聊天事迹,这些写手无非是更好的组织了语言,通过手机这个形式传达给我们。
写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写作也是每个人都可以产于进来的事情??墒?,你到底是想成为一个可以赚很多钱的写手?还是可以写出一些动人心弦的故事?这个你就要问问自己了!
同样两者的付出我相信也是截然不同的!就像是成为作家,可能你没有蒋方舟的海量阅读体验,但是最起码也需要针对某一个类别苦下功夫专研吧。对于写手,可能更多的是了解当下热门事件,热门话题,热门词汇,最后抢先热点写下一篇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