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家附近,时有燕子成群结队地飞。
如一阵风呼啸而过,又盘旋回来,最后轻快地绕转到屋顶的背后,不见踪影。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见那么多燕子。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小时候经常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却没有一丝见过燕子的记忆。
也许偶尔会碰到一两只,但也不知道是燕子,“衔泥旧燕垒新泥”的恬静情趣便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因此,当我看见这许多燕子在屋顶上飞来飞去,也亲眼目睹了它们传说中似剪刀的尾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妙音不禁在心中响起。
伴随它们的叽喳鸣啼,像是孩童可爱纯净的歌声,洗涤了我久居城市车水马龙、人声喧嚣的麻木的双耳。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人类的朋友。
它们专门捕食蚊子、飞蛾、蝗虫等害虫,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据鸟类学家观察统计,繁殖期的燕子一个季度可以吃掉超过25万只害虫,农民把燕子称作“庄稼的保护神”。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人燕共处一个屋檐下,做了千百年来和睦相伴的邻居??墒窍衷?,尤其是在城市中,越来越难见燕子的踪迹。
燕子最常居住的地方是农村老房子屋檐下的内折角处,这个位置能够遮风避雨,视野也敞亮。
老一辈认为燕子是吉祥鸟,来家里做窝是一种吉兆,代表家里的风水环境好。
春季时,燕子会衔着春泥堆积到屋檐下,在泥土里混入一些稻草、树枝和羽毛,再用自己的口水把这些元素和在一起,提升巢穴的牢固程度。
而现在燕子很难找到合适的屋檐。老房翻新后,适合筑巢的椽、梁结构减少,并且房屋外墙都抹上水泥,贴上瓷砖,燕子衔来的泥土无法附着在这些墙面上,难以垒巢。
随着越来越多的绿地被高楼大厦取代,茂密的树林减少,能立足的电线也少了,燕子随地大小便的“陋习”,也被许多领地意识增强的人厌恶驱赶,燕子后代不得不面对更加险恶的生存环境。
更另人怅惋的是,为了满足人口增长、欲望膨胀的需要,商业社会拼命追逐经济效益,农产品变得更“高大上”。
以前的农民大多种植五谷杂粮,而今一些人开始养殖水产和家禽,地里也用上了大棚培育水果蔬菜,这些原因导致昆虫的数量锐减,食物供应不上,燕子幼崽只能饿死。
同时,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杀虫剂防治病虫害,打破了大自然原本和谐共生的自然规律。
而这些害虫体内残留了大量农药,经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毒素浓度从食物链底端逐渐向顶端增加,最终燕子体内积累大量毒素,直接导致燕子数量减少。
这一次与燕子的惊鸿一瞥,让我欢喜让我忧。
喜的是:近年来四川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植树造林,创建森林城市活动,让绿地、森林拥抱城镇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极有可能促成了燕子等自然生灵的归来。
忧的是:化肥、农药大肆渗入农田,钢筋水泥挤占生态绿地的威胁依然存在,生态环保意识尚薄弱,而商业化裹挟的奢靡、拜金之风愈演愈烈,大自然不堪重负。
当杨柳枝披上淡绿色的春装,杏花盛开,桃花吐蕊,小草萌芽,燕子成双成对从南方飞了回来。
这美好的春景映入眼帘,老农笑着说:“春天是燕子从南方衔回来的。”
我希望,以后每一年,都能有燕子衔回来的春天。
它们灵巧可爱的身影,不只出现在书本里、手机上,也能活生生地跃进人们的视线,在碧蓝长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生命线,带给孩子的童年无限乐趣,演绎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