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读后感,应该与旁人不同,很俗,很通俗。
今天读马伯庸《长安的荔枝》第一章,内容很简单,就是上林署的李善德终于在为官18年之后,借贷买下了长安城的一进小房。喜滋滋之余,浑然不觉地跌进了刘署令的圈套之中,接下了“荔枝使”一职。在发现真相之后求助刘署令,对方却矢口否认,让李善德气得是失魂落魄。非常巧的是,他遇到了好友韩洄和杜甫,在酒桌上两人有意无意的劝解之下李善德心胸豁然开朗……
读完这第一章,觉得很有意思,很想记录点什么。
比如,古代竟然也有房奴。李善德在工作了18年之后,终于有能力置办一处小宅子。但他没有那么多的积蓄,只能靠借贷。于是,他无论在交通工具(健驴or老驴)的选择,还是能否想办法搞点外财,都有了跟以往不一样的想法。因此,他才会在刘署令设计让他上当的时候,不辨青红皂白,只想着从此可以“捞点油水”。
古代已经有了“出租车”的雏形,就是文中的贷驴铺子。想想也是,这是发生在晚唐时期的故事,人们的经济意识已经相当崛起,“用钱解决问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人的“职场”也不平静。李善德为买房子请假半天,回到上林署时,感觉到了氛围有异,但因为沉浸在买房的喜悦之中,于是直觉也变得迟钝起来。直到接下差使,直到发现欺骗,直到无从对质,李善德成为了职场中那个“替罪羊”。
最后,我想说,无论在哪个年代,有几个知心朋友很重要,这样会在抑郁的时候得到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