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惧->逃避->拖延->怀疑->痛苦,不断更迭,永不缺席。
畏惧,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条件反射,一种心理状态,摆脱畏惧,刻不容缓。
六级考试的脚步正悄然逼近,大学挚友昨日发来了对真题深深的吐槽和嫌弃,言辞之中饱含了对英语学习的无趣和对六级的绝望。我一针见血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已转化为书面语)在你心中隐藏着对六级更多的是畏惧,你畏惧单词背诵的困难、畏惧阅读理解的艰难、更畏惧英语写作过程中的磨难,所有的畏惧构成了一道阻碍你前行的屏障。他深表认同,并详细地向我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身边批量的男青年在话题波及恋爱之事时,皆唯恐避之不及,大言目前并无需求抑或未邂逅合适之人(2年前的我也是如此)。每每此时,便会戳中我这个理工男的思考开关:到了二十三四岁这个适婚的年龄区间,谁不想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谁不想亲手铸就爱的城堡,谁不想创造幸福温馨的家园,其根源在于畏惧异性的拒绝,畏惧恋情的失败,畏惧各种先入为主的恋爱之路上的荆棘。
当爱情的阀门还没按下,臆想下的未来种种矛盾已挫败了那颗萌动的心,假设下的未来种种摩擦已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虚构下的未来种种磨难已悄然浇灭了这初燃的星星之火,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丝察觉,没有一毫痕迹,静静地、悄悄地、默默地,作畏惧状,躲避在专属自己的安全避风港。
宁可累死,也不要闲死。
这是马云曾说给年轻人的话语,然而纵观社会中部分生命的生长和发展状态,生活完全是大写的“闲”,像失去航向的小船,又宛若旋转的浮萍,在茫茫的人海中漂浮不定,随波逐流。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畏惧,畏惧奋斗过程的艰辛,畏惧大脑持续高强度运转的痛苦,畏惧打拼随之携带的身心俱疲。所有的畏惧横亘在自己和美好生活之间,难以逾越。
以上从生活学习中的三个常见的例子分别列举了对困难、失败以及痛苦的畏惧,三个不同的侧面,提供了一个直视畏惧的窗口,那么,其运行机制和产生模式又是怎么样的呢?基于我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在此仅发表下个人的见解:
01 运行机制
当畏惧的想法在大脑中生根时,逃避的萌芽也紧随其后,慢慢地,用不了多久,”拖延之茎”也会诞生,在其上,便会开出”怀疑之花”,最终生成”痛苦之果”,这样就完成了从萌芽到跌落深渊的全过程,而整个过程都由大脑一手完成,一气呵成,当我们开始意识到痛苦的时候,整个机制已经运行完毕,为时晚矣。
02 产生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畏惧是一种行为习惯:当想法成为行为,当无数的行为铸就习惯时,那么,畏惧便会扎根于大脑皮层,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时,大脑用纳秒级的运行速度抛出一个“畏惧”,接下来就启动了运行机制。
畏惧亦是一种条件反射:就如同我们看见美食会流口水一样,在后天的培养下,大脑也会有这样的机制,会将这种运行机制保存成条件反射存档,下次一旦触及就直接作出相应。
畏惧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简称:心态,一旦完成了行为习惯和条件反射的建立,那么,心态的形成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将自动完成,而且,这种心态还会波及到我们做的其他事情,像地震一样,似龙卷风一般,席卷“一片片”。
那么,畏惧这么可怕,它的形成机理在哪里呢?经过最近几天的思考以及综合亲身的生活经验,在此简单从三个方面(过去,现在,将来)来谈谈我的认识:
01 过去
我坚信,大脑不会平白无故产生畏惧的想法,肯定有什么东西在推进着这个“大脑决策”的产生,不过,幸好被我发现了——痛苦失败等所有会让大脑不开心的情绪所产生的阴影?;蛐硎枪プ鱿嗨剖虑榈氖焙蚍蚜思赴倥#Φ亩攘康ノ唬┑牧ζ?,吃了好几十斤的苦,抑或是过去失败的经历笼罩的阴影,也或者是做这件事情让你失去很多珍贵的东西等,所有的这一切都会为大脑这个司令部对当前这件事决策提供材料。
其实,从问题解决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今天的我一定是比昨天的我优秀的,在面对相似问题时,如果暗示大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同时,告诉自己,曾经的失败经历也为现在累积了经验,如今处理起来会游刃有余的多。
02 现在
畏惧,跟对自我合理的评价有关,跟自信度有关,跟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有关,当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首先不考虑事情本身,而毅然决然地否定了自己,那么,产生这个念头的同时,畏惧也便肆意而生,充满整个大脑。从问题分析上看,最根本问题在于解决自信度问题,当调整心态,恢复了自信时,那么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03 将来
当我们处在大数据的今天,唯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可是,当信息充斥之时,而我们又缺乏甄别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受到干扰,比如,当做某件事时,“百度知道”告诉你做这个会遇到各种困难,会碰到各种麻烦,最终心力交瘁。那么,很可能,我们就直接将这种莫名的畏惧引进了过来,连关税都没有,直接移植到大脑中。这是非常可怕的,网络信息的误导可是直接影响我们做某件事的心态和态度。
所以,从问题解决方面来看,重在不可轻信网上的言论,面对一件事,逻辑的分析,客观的评价,才是首要之事,而不是让别人的一面之词堵死了本该前行的路。
最后,简单谈谈从思想的维度来根本上解决畏惧。某位学者曾说,
当你播种了一种思想的时候,你就收获了行为;当你播种了一种行为的时候,你就收获了习惯,当你播种了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就收获了一种性格,当你播种了一种性格的时候,你就收获了一种命运!
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畏惧还是来自思想的维度,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正视畏惧,才能无所畏惧。面对畏惧时,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并不是不能克服的,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地漂漂亮亮,是为心动;然后立即着手去做,让行动抢占先机,不给大脑太多的纠结时间,是为行动;综合来看,即为“心动不如行动”。
当这种行为像种子一样洒满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的草原时,那么,久而久之,便会开满习惯的花朵,满上遍野,好一番繁荣的景象,随后,当其成为性格的一部分时,那么,最终降临的将是期待已久的命运之神!
愿年轻的我们,一路向前,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 ? ? ? ? ? ? ? ? ? ? ? ? ? ? ?此文来自自己在生活、科研之路上奋勇前行途中的体会,谨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