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惩措施”会一直有用吗?
?我们在面对一些自己不太喜欢但又需要去做的事情时,常常会引入“奖惩措施”。
比如:
为了让自己掌握深度工作技能,于是,尽可能的去控制被打断的次数,一天若是做到了自己深度工作的目标,就晚上奖励自己吃一顿好吃的,若是没做到就卸游戏。
为了让自己拿下某个证,下定决心每天晚上回来学习4个小时,每天做到了,就奖励自己可以去买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要是没做到,就3天没有零食吃。
为了让自己减肥,决定每晚至少跑步5公里,每天若是做到了,就让自己玩两盘游戏,若是没做到,那就一周游戏都不能玩。
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情况,我们面对自己不喜欢,但又想去做或者是需要去做的事情时,为了保证自己能坚持下去,完成质量不错,常?;嵋搿敖崩胧保客瓿梢恍┙?,就奖励自己,若是没有完成,那就惩罚自己。
大多数人都用这种方法来让自己去做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刚开始,这种方法可能还能让你不断有效的坚持下去,只要控制好你面对事情的难度与奖惩的程度,你的行动将会进行的非常顺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方法的局限性就逐渐暴露了出来。
一、“奖惩措施”的局限性
就拿准备一年后的考试来说,刚开始,你每天让自己每晚学习4个小时,做到了就给予自己奖励,如果没有做到,就给予自己相对应的惩罚,前一个月效果一般还是不错的,我们能在“奖惩措施”的鞭挞下,不断的前进。
但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哪怕有“奖惩措施”的帮助,每次学习4小时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意志力。
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这条曲线是边际递减效应曲线,“奖惩措施”对我们的影响,恰恰是遵循这条边际递减效应曲线的变化规律。
越学到后面,我们付出的努力更多了,但“奖惩措施”给我们带来的激励却越小了,到最后,甚至面对“奖惩措施”,没有感觉了,惩罚就惩罚,奖励就奖励,我就是不想学习。
如果大家仔细想想,会发现自己肯定也有过这种情况。
而且,可能还不用到一个月,你就放弃了学习,因为设置“奖惩措施”本来就是一件极其消耗意志力的事情,并且要严格按照“奖惩措施”去执行,又需要极度自律,这一来一回儿,对自我挑战性太大,一旦哪一次没有给到自己合适的奖励或惩罚,自己肯定会放弃接下来几次的学习,而一旦开始了放弃,那就很难再开始进步了,计划就这样泡汤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奖惩措施”真是一种“高风险”、“低持久”的激励措施啊。
那为什么有人能持续的学习、工作,去做好每一件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呢?因为他们找到了除“惩?!庇搿敖崩蓖獾牡谌旨だ胧?,这激励措施叫做内驱力,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成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举个例子,维基百科的事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了解吧,在维基百科建立初期,他的对手是由强大的专家团组成的微软百科,当初,谁也不看好维基百科,都觉得微软百科会获胜,但事实呢?维基百科志愿者在一分钱都没拿的情况下,把维基百科的质量做到超越微软百科,这也正是因为这些志愿者通过内驱力,发自内心的把建立维基百科这件事做好,或许在之前,他们并不是特别愿意做建立维基百科的事。
二、另一种动力
什么叫内驱力?顾名思义,内驱力,就是发自内心的去驱使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那些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那现在这件事可以算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了,而不愿意是过去式,是曾经的状态。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让自己具有内驱力,关键的问题是:
1.如何把不愿意做的事变为愿意做的事
2.变为愿意做的事情之后,又该如何度过安全期。
三、如何具备内驱力
1.如何把不愿意做的事变为愿意做的事
先想想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去学习?
就拿我自己来说,之前我是一个特别不爱学习的人,在我看来学习只是任务化与流程化的必备程序,也就是外界条件给我布置了学习的这样一个任务,然而,我更喜欢玩游戏,但在外界条件的压迫下,来自爸妈的压力,老师的压力,我就只能被推着走,象征性的学习一下,但这样象征性的学习,其实就跟“奖惩措施”类似,我为了避免爸妈的惩罚,所以去象征性的学习。
所以,不愿意学习的关键在于,认为学习这件事情是外界设定好的程序,我们是被动的,他们需要我学习的时候,我就去学习,我们在内心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自己是“被剥削的人”,人都是厌恶损失的,每每想到自己的“被剥削”,就特别不开心,这样怎么也没法对学习这件事起好感的。
那什么情况下,我们又是去愿意做一件事情呢?玩游戏这件事如果从获得快感来说,确实是会被边际递减效应所影响的,但从长期看我们为什么还是愿意去玩游戏呢?因为玩游戏这件事是我们自己主动去选择的,而不是“被剥削”,并且,能让人很轻松很开心,而轻松、开心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所以,我们之所以愿意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能给自己带来好处。
看到这里,从不愿意到愿意的关键也就出来了,如果,我们转变观念,把做事情变为一个主动的程序,而不是被动的被推着走,这样可以避免掉“被剥削”心理,并且认识到事情对我们的好处,你将会在学习上具有内驱力,发自内心的去学习,把不愿意的事变为愿意的事情。
解决方案:
a.主动化:
把“我又要”变为“我应该”,为什么这么说?从被动化到主动化其实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思维惯性问题,我们习惯了被推着走,所以,在思维上,也是从被推着走的角度来看的,我是被“剥削的”,而打破思维惯性的方法,就是反方向的思考,总是反方向的思考,思维习惯往北走,那我就总往南走就行了。
现在可能没有被爸妈或着老师压迫了,如果按照之前的思想来看,现在的压迫者是生活,生活推着我们学习,每当要准备学习时,我们常常会想:“唉,我又要学习了?!贝酉衷诳迹颜庖痪浠案谋?,改成:“我应该要学习了”,哪怕你现在理解不了这句话的意思,但请把它牢牢记下来,并且不断告诉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学习会逐渐变得主动化,而这句话的意思,你也会逐渐的理解了。
这是一种思维上的转变,当然不仅仅是学习,其他不愿意做的事情,都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b.功利化:
谈到功利化这个词,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回避,但我们在学习与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上,是真的需要让自己功利化,就拿学习来说,学习之前想想学习有什么好处吧,别总把学习就当做一个行动与普普通通的两个字。
要是想不出来有什么好处,那就搜索一下吧,找到可信度高的答案,并牢牢记住,每次学习之前都想想好处,明确告诉自己,我是为了好处去的,坚持下去,你将能发自内心的学习。
比如,刚开始我自己做阅读这个行为,目的真的很简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因为自己之前的逻辑、表达、沟通能力与同龄人比,差了十万八千里,于是想着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
你看,从刚开始,我的阅读就是充满了功利化的,我每次阅读之前都会想书本能给我带来的好处,我也常?;嵊胁辉敢馊プ龅氖焙?,但只要我一把自己变得功利化的一想,我就立刻充满了主动性,并且,确确实实,我因为阅读而取得了各种各样的好处,所以到现在,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愿意去做阅读这样一件事,具备了阅读上的内驱力。
2.立定跳远
当我们具备了“主动性”与“功利化”的意识之后,我们会开始行动了,但如果要把不喜欢的事情,变为喜欢的事情,并且心甘情愿的去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一旦没有做好,一切都会前功尽弃,我们需要掌握立定跳远这个技巧。
大家可以看这张图。
因为我们这样一个行为,其实正是一个跳出舒适区的行为,如果我们一下用力太猛,直接跳到了自己的恐慌区,比如本来特别讨厌学习的人,一下让他每天学习6个小时,这样远超他状态的事情,只会给他带来巨大的不适应,根本没法获得内驱力这种能力。
但如果我们一步步来,立定跳远,先跳到学习区,压力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并且一定的压力还会让我们更加有动力,但又不至于把我们压倒,这样,就能持续的坚持下去,度过安全期。
坚持按上述的系统来执行,你将会具备内驱力!
总结:如果“奖惩措施”对自己没用了,请通过主动化、功利化、立定跳远的方法,让自己具备内驱力,把不愿意做的事情,变为愿意做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把事情做好。
我是阿胖,多平台签约作者|写作教练,专注自我提升,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主页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