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结题季,诸多问题困惑我,最让我头疼的,是结题鉴定审批书和研究报告的撰写。我对做课题很是陌生,如何结题更是知之甚少。但是,期待课题能顺利结题就成了我和课题组成员的最大心愿。糊涂群主号召项城课题群里的小伙伴把结题问题以接龙的形式抛在群里,看到有课题家人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也把自己的问题接在下面,我们的课题按课型分成了五个子课题,对于子课题材料在过程性材料和研究报告中如何呈现以及编排顺序上有没有特别要求?在结题季,课题家人的诸多困惑,急待糊涂群主的及时雨。
一、莘莘课题路
说起我们的这个课题,让我想起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呢?
故事一:做课题的缘起、命名
这事还得从2017年说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朋友青莲老师、金平老师、贞洁老师找到我,邀请我一起做个课题,说实话,当时感觉有点困难,觉得怕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其实,对课题我也是了解不多,所以不敢轻易允诺。但是,我就是从那一刻起开始思考课题的题目。最初我定的题目是"关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组块教学的探索",也整理了部分材料,如提出原因,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后来,和小组成员讨论,他们几个都觉得对"组块教学"这个方法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实践中没进行这方面的摸索。历经讨论后,直接就把这个题目给毙掉了。不过,整理的材料我至今还没舍得扔掉呢。
2016年,有一次,在职专学习时,碰到了二中的马新勇老师,关于马老师,我得多说两句。我跟马老师并不认识,在中午休息的时间和马老师在职专的三楼走廊里聊了近两个小时,从问题到教学,从语文到地理,从校本到课题,从课堂到讲座,从教育到情怀,一个又一个故事。我也是从马老师口中对课题有了个重新认识,对教育情怀多了一份认知,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浅薄,领悟到学习对于我是多么迫切的需要。我加了马老师微信,问了个关于课题题目的问题,他并没有回复我。第二天学习时,我特意留意了马老师做的位置,就做在了他的旁边,我问他:我问你的问题你怎么看?他告诉我:我平时不看微信,业余时间用来读书,写作。心底里对马老师的敬佩又多了一分。马老师告诉我:他曾经做过一个省级优秀成果奖的校本,命的题目就是教学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过程与方法)。当然他对课题的思维也影响了我。我为何不用三维目标的第三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点文章呢。我们的课题名称就这样定了: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以情优教的有效性研究。
材料整理好了,要上交材料了,才知道我们晚了10天,因为这个十天我们又等了一年。
2018年刚过完年,我们就开始整理材料了,还记得糊涂群主和冬冬老师在qq群里说了一句话:凡是关于课题名称命名的,或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在群里问。当我看到这个消息已是两天后了,我没敢在qq项城课题群里问,而是给糊涂群主私发了一条信息:说了我们的课题名称,又问她能不能发在qq群里,能不能帮我们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让我惊喜的是糊涂群主很快回了信息:挺好的,赶紧发群里,让冬冬帮你们看看。我把课题名称发在了群里,随即冬冬老师就说:放心,邝老师,我会尽快帮你们查找相关资料的。第二天,冬冬老师发了有五张截图,是她从各大网站查到的资料,感恩,感谢,其实,有些人虽未谋面,但是依然热心肠,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情怀。
到五月份,该交课题材料了,想找人帮我们审审,糊涂群主再一次帮我们联系了八中的王春兰老师,春兰老师那时自己的女儿高考刚结束,带着家人在重庆旅游呢,她在晚上休息的时候,帮我们审错别字,病句,甚至是标点还有字体,字号,以及参考文献,事无巨细,原来,自己以为差不多的材料还有太多的不完善之处。这期间我们的课题名称改了有八九次了,到了交材料时,拿在糊涂群主手里,我心里万分忐忑,祈祷没有大毛病。糊涂群主看过后:题目再换个词,则更恰当,把"有效性研究"改为"实践研究",这样我们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研究对象也更具体了。二话不说,拿回去改,第二天,再交到糊涂群主那里,终于,心里得一块石头落地了。
故事二:开题报告
万千欣喜,我们的课题被周口市基础教育教研室立项了,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下呢,该写开题报告了,我也要再找专业的课题人帮我们看看开题材料。刚好,我们"爱阅读"老师在文化路小学有个活动,我私聊了李凤梅老师,想让她帮我们看看开题材料,凤梅老师很忙,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那天,我召集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到文化路听课,听完课后凤梅老师看看我们的材料,给了我特别棒的建议。至今我还保留着我们的聊天内容:
我:李老师,你好,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具体体现如何操作,我很疑惑,请你指点下
第二个问题:如果把这个课题分成子课题,想省力点,该如何分呢?
凤梅老师:没有情,语言只是一种苍白的符号。有多少童年可以再来,有多少生命可以重复,每一堂课都是学生生命中的唯一,向前走去,就永无回头的可能。这一堂堂课串起了他们生命中幸福的童年。那么,是什么让学生感到幸福?我想,是“情”吧。 ——王崧舟
我:就是纠结那个研究内容不够具体,不知道如何体现操作性?
凤梅老师:可以按课堂结构,也可以按课型来分类。
我:你的分子课题的想法很好,可以按课型挺好的,我就是没有头绪,向你请教。
相比较课堂结构,课型分是不是更理想一点呢?
比如,我们能不能把课型分好之后,作为子课题,写在研究内容里行不?
研究内容两三条可以不?
凤梅老师对我的这些问题一一解答,我关于子课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课题路上一路走,结识家人一路情。感恩糊涂群主的指导、引领,感谢马老师给的启发,感谢春兰老师的无私帮助,感谢凤梅老师的关键处的鼎力相助,还有我们课题组家人的通力合作。有句话叫做:万千言语不言谢,却有感激在心头。
二、悠悠结题情
辛苦一年的课题了,眼看要结题了。当看到糊涂群主让结题问题接龙的时候,我知道有了糊涂群主的这场讲座,结题思路会更清晰。虽然她自己很忙,却心里装着的是所有的课题家人,这即是一种大爱情怀,也是一种对家人负责的态度。她的课题结题消消乐,更让我见证了她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且不说她在断网的情况下用热点整理资料,也不说她接连四五个小时沙发上做出的坑,更不说克服诸多家庭困难,单就一场讲座本身的精致,就够让人敬佩了。就在两周前,我是亲眼见证了她是"如何不成疯魔不成活的",一个人开着车载着大宝、小宝去周口听她友的课,小宝才只有一岁四个月啊,和大宝一起坐在后排座位上。
眼看友的课就要开讲了,糊涂群主她似乎有些着急,不知为何小宝忽然哭闹起来,在距离目的地200米时,小宝晕车吐了,就这还没停车。到地方,才停车,简单擦拭后,给小宝换衣服,找到地点。刚在讲课礼堂坐定,她像是想起了什么,匆忙离开座位,过了一会儿才回来,原来她去清洗衣物了。有另外一朋友还有大宝看着小宝,我们算是把讲座听完了。之前都是想象中她有多忙,这次我算是亲眼见证了?;褂惺裁幢日飧梦揖磁宓哪??
此次结题讲座要进行时也遇到了网络问题,赶忙换另一个地方直播。她又不顾满身的汗水就开讲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详尽解答,那么详尽、那么明了,而又那么耐心。仔细地听着她对我的问题的解答,听到我的名字,看到屏幕上如此清晰的打着过程性材料、研究报告中,子课题的内容要求。忽然间,泪水竟湿了双眼。这,怎一个服字了得?又怎一个情字了得?此时,只有一个愿望:夜已深,惟愿讲座快点结束,家里的小宝更需要她……
课题路上,难忘真情似清泉,滋润课题这方田;课题路上,真情难忘似阳光,温暖家人小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