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一件事100天,看看自己有什么改变。
D041,2017年10月16日? ? 第十一周? ? ? 欧·亨利 周
一、今日小理论
同伴压力:同伴压力指的是:" 因为渴望被同伴接纳、认可、肯定,为了避免被排挤,于是选择违背自己的意愿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同伴压力有两类:从众型同伴压力和竞争型同伴压力。
从众型同伴压力指的是:迫使你和你的同伴 " 保持一致 " 的同伴压力。比如要认可同样的价值观,要使用差不多价位的奢侈品,乃至要按照 " 圈子 " 里的潜规则做事等等,都属于从众型同伴压力。
竞争型同伴压力指的是:迫使你在群体中变得出类拔萃的压力。它会促使你争取在和同伴的比较中胜出,如果无法胜出,就有可能被排斥或是轻视等等。比较的对象多种多样,比如比拼收入、婚姻、乃至孩子的学习成绩等等。本期音频主要讨论的是竞争型压力。
群体中的所有角色,都会遭受同伴压力
同伴压力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
当人们听到 " 压力 " 这个词时,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它的负面作用,但实际上,同伴压力也有两面性,它有消极影响,但也能给我们带来好处。
1.同伴压力的消极面
a. 增加你的 " 相对剥夺感 ",降低你的幸福感
如果你的同伴都很优秀,那么处于这样的群体中,你很容易产生 " 相对剥夺感 "。相对剥夺感指的是,当你的成就比不上周围人时,你所产生的挫败感。举个例子,如果你月收入 5 万,但你的邻居月收入却有 10 万。那么即使你的收入并不低,面对邻居时,还是有种 " 比不上 " 的沮丧感。而相对剥夺感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你发现自己很难为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和自豪 。
b. 降低你的 " 自我价值感 "
研究发现,同伴压力会降低你的 " 自我价值感 ",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而且,你越是重视某个领域里自己的成就,当你被别人超越时,你就受到的打击就越大。
而如果你的价值感来源于很多渠道,那么即使你在某个领域里被人打败,你依然可以从其他途径中获得成就感。
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来自哪个方面,你就越有可能在各方面的同辈竞争中感到无限压力——也就是说,更清楚地了解什么对你自己重要,是缓解同辈压力的重要前提。
2.同伴压力也可以有积极影响
首先,同伴压力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如果你觉得自己原本并不擅长某种能力,然而你发现自己的同伴却很擅长,你会对 " 自己能提升这种能力 " 感到更自信,因为你的同伴向你展现了 " 人们能够做得到 " 的可能性。
其次,同伴压力能够敦促我们进步。它可以成为我们自我提升的动力,在你懈怠的时候督促你前进。同伴压力能促进我们与同伴之间的良性竞争,如果你能和一个与你水平相仿的同伴结成小组,彼此较劲,你能比一个人努力时更快地取得进步。
如何应对同伴压力?
我们已经知道同伴压力有好有坏,那么,如何更好地应对同伴压力,减少它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并加强它对我们的正面作用呢?
1.改变你的心态,平和地看待同伴压力
有时人们面对 " 同伴压力 " 时感到不知所措,是因为他们把同伴压力看得过于糟糕。比如有人会质疑自己 " 感到同伴压力是不是因为自己承受能力弱,所以见不得别人好 ",而实际上,你可以用更平和的态度去看待同伴压力,因为所有人都或多或少会感受到它,有同伴压力不是你的问题。
此外,也不要排斥同伴压力,错误地认为 " 同伴压力是因为自己心胸狭窄、见不得别人好 ",当你感到同伴压力时,你要告诉自己:" 我不是见不得别人好,我只是希望和他们一样好 "。
2.将同伴压力当做自我提升的机会
实际上,同伴压力能为我们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首先,同伴压力像是一个 " 指示器 ",能告诉你哪些人值得你学习,因为你不会在没有优点的人身上感到同伴压力;而在识别出优秀的同伴后,你可以向他们学习,比如模仿他们的演讲方法、参考他们的学习方式等等。
其次,利用同伴压力,你能够敦促自己自我提升。除了和同伴结成 " 竞争小组 " 以外,我们也可以利用 " 不希望被同伴看低 " 的心态,来推动自己自我提升。
3.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愿望,给自己的愿望排列优先级
要记住:你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赢过别人。一旦你试图在每个方面都要成为 " 第一 ",那么分散的精力迟早会将你耗竭,更有可能 " 一事无成 "。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在好几个领域中试图赢得他人时,你要了解自己到底最渴望获得的是什么,最希望能在哪个方面被人尊重,给你的愿望排列优先级,在最优先的领域中投入更多精力。比如,如果我希望他人会因为我的技术而夸奖我,那么或许我不必特别执着于成为一个 " 最受欢迎的人 "。
4.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
当你发现群体中的同伴们热衷于比较某种事物时,你需要冷静下来,试着站在对立面思考一下:他们争抢的荣誉是不是有意义?;蛘吣憧梢韵胂笞约翰⒎鞘侨禾宓囊辉保?b>其他人的角度观察群体的行为是不是合乎情理。这样,你可以避免陷入同伴之间盲目的竞争,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5.在向上比较之外,也要学着向下比较
在和那些更优秀的同伴进行比较时,我们也要学着 " 向下比较 "。看到那些比我们情况要糟糕的人,我们会对自己的现状更加知足也更加感恩。这并不是在鼓励人们自暴自弃,而是希望人们可以有多种比较对象,能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为一味地向下比较而低估了自己的成就。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群体之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感受到同伴压力。即使是再成功的人,也会有 " 我可能比不过别人 " 的时候。
当你觉得有压力时,要更加小心,不要被压力操控着参与盲目的竞争,或是一味逃避;而是应该勇敢而谨慎地面对它,把同伴压力变作自己的助力。
二、今日电影推荐:
《科比的缪斯》纪录片 豆瓣评分 9.1? 2015年上映
缪斯,在希腊语境中寓意“自由”、“诗意”和“灵感”
三、今日文章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
(一)作者介绍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
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生平经历: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
1865年,欧·亨利3岁时,母亲因结核病而去世。同年,他和他的父亲搬到祖母家里居住,他与兄弟被送往堂亲所开办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他后来由他的祖母和姑姑抚养长大,姑姑启发了他对文学的喜爱。
1876年,欧·亨利从姑姑的私立学校毕业。然后他就进入高中读书,但是在1877年被迫辍学,到叔叔的药房里当了五年学徒。少年时的欧·亨利喜欢画画,且颇具天分,他年少时便一心想当画家。
1882年3月,格林斯伯勒的一位名叫詹姆斯·K·霍尔的医生见欧·亨利身体不好,带他到得克萨斯州拉萨尔县的一个牧羊场做客。欧·亨利一去便喜欢上了西部牧场的生活,在那儿一住就是两年。他有时帮忙做牧羊人、厨师、婴儿看护员,并从一些移民那儿学了一段时间的西班牙语和德语。
1884年,欧·亨利来到奥斯汀,住在一位同乡的家里,并在奥斯汀找到了工作。欧·亨利当过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绘图员、记者和出纳员等,改变了贫穷的生活状况。西部生活激发了他的幽默细胞,而且成为他后来的短篇小说的重要素材。他在21岁这一年改变了志向,立志成为作家。
1887年,欧·亨利与阿索尔·埃斯蒂斯(婚后改为阿索尔·波特)结婚,同年在《底特律自由报刊与真实》上发表了作品。
1891年,欧·亨利来到奥斯汀第一国民银行当出纳员。
1894年,欧·亨利花250美元买下了奥斯汀的一家周刊,将它更名为《滚石》,使它成为一份幽默杂志。他既当编辑又当出版商,自己写文章,自己作画。同年10月,联邦银行检查员发现欧·亨利的账目有问题,他只好辞职。
1895年4月,在编辑《滚石》一年后,杂志完全失败,于是欧·亨利将杂志物归原主。接着,他们搬到了休斯顿,欧·亨利转到《休斯顿邮报》当记者和专栏作家。
1896年2月,欧·亨利受到了盗用公款的起诉,被传受审并被暂时关押。他的岳父将他保释出狱。本来欧·亨利的案情并不严重,但他在传讯的前一天逃到了新奥尔良,然后又逃到了洪都拉斯。他在特古西加尔巴的旅馆里呆了好几个月。他早年间学的西班牙语帮了他大忙,他在洪都拉斯开始写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
1897年2月,欧·亨利获悉身患结核病的妻子病危,便赶回了奥斯汀。他回国后随即被捕,但又很快再次被岳父保释出狱。7月25日,他的妻子阿索尔·波特死于结核病。
1898年2月,欧·亨利被判有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3月25日,他开始在俄亥俄州哥伦布的联邦监狱服刑。服刑期间,欧·亨利当上了监狱的药剂师,同时为了维持女儿和自己的生活,以及供女儿上学,他开始认真写作短篇小说。
1899年12月,他以“欧·亨利”为笔名在《麦克卢尔》杂志圣诞专号上发表了短篇小说。他把小说寄给他在新奥尔良的朋友,他的朋友再转寄给杂志社。此后,他的笔名开始为读者所关注。
1901年,服刑3年零3个月后,欧·亨利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而提前获释。7月24日,他在匹兹堡与女儿团聚。
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了职业作家,创作了上百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在纽约,由于大量佳作的发表,他名利双收,有时也受到记者的采访??伤唤龌踊粑薅龋叶牟?,并染上了他父亲的恶习酗酒。写作的劳累与生活的无节制使他的身体受到了严重损伤。
1904年,欧·亨利出版了一生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这是一部结构松散的政治讽刺小说,有时也被视作短篇小说集。
1906年,欧·亨利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四百万》。
1908年,他与第二任妻子莎拉·林德赛·科尔曼离婚。他的经济状况也开始不好,为了缓解生活压力,他不得不以很快的速度创作小说来换取稿费,这也导致了他的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他经常一周六天喝酒、赌博,第七天花一天来写一篇短篇小说,再交给杂志发表。同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城市之声》和《最后一片叶子》。
1909年,欧·亨利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命运之路》。
1910年,欧·亨利创作了《红毛酋长的赎金》。6月3日,欧·亨利在写作他一生中最后一篇短篇小说《梦》时病倒了。6月5日,欧·亨利死于肝硬化。他的葬礼在纽约举行,他被葬于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
创作特点: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
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其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何处,也无论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
一般说来,驱使人们行动的欲望和动机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欧·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对来说却都比较简单,动机也比较单一,矛盾冲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贫与富。这一方面大概因为美国是个平民社会,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贵族阶级,既然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贫富就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另一方面,此时正值美国内战后的“镀金时代”,拜金主义盛行,坑蒙拐骗样样齐全,贪污泛滥成灾,似乎只要人能赚到钱便是成功,并不问问钱的来历是否清白合法,金钱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主宰的世界中,他们的处境动机,他们的喜怒哀乐,大都与金钱的占有有关,所以欧·亨利描绘的世态人情,无论是善是恶,都有某种美国式的单纯。
欧·亨利小说中感人至深的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做出难能可贵的牺牲。
欧·亨利对恶具有同样的敏感,他把美国这个名利场上的把戏看得十分透彻,那些“丛林中的孩子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巧取豪夺,行的都“丛林法则”。残忍遇到狠毒,小骗碰上大骗,强盗骗子纵然高明,却仍然斗不过金融家,华尔街的经纪人是决不手下留情的,更可悲的是,在这种对财富的角逐中,人们的灵魂受到腐蚀,年轻的姑娘明明在饭馆当出纳员,却偏偏装腔作势,假冒名门望族。
欧·亨利笔下的善与恶并不那么截然分开,泾渭分明,它们之间有着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其中存在着良心发现,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的种种可能性。
风格:意外结局
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
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即“欧·亨利式结尾”。
悲剧在欧·亨利的笔下是很少发生的。然而,意外的结局不能不经常依赖于某种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与现实产生距,所以“意外结局”一面使欧·亨利的小说显示得趣味盎然,同时也使它们缺乏深度。
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触及中下层人群的日常状态,并提炼出贫苦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一面;善用各种戏剧性巧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尾,这正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典型风格。
幽默
两难的处理和意外的结局往往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幽默是贯穿始终的,有的专门是为幽默而幽默的。
欧·亨利讽刺,但不流于讽刺,他的嘲讽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时能令人震惊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如《生活的陀螺》和《钟摆》那样,它们体现了欧·亨利透视生活的能力。
欧·亨利的语言本身也充满了夸张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剧性的作用,使大众读者更能接受。
叙述视角
欧·亨利的小说常常采用全知叙述者,即采用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上帝视角”对故事世界的一切予以揭示,还会不时地站出来对故事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评述。
不过,“即便在一些以全知视角为主导的小说中,故事外叙事者有时也会暂时放弃自己的视角,采用人物视角来揭示人物对某个特定空间的心理感受?!比宋锸咏蔷突嶙魑宋锏母兄钩晒适履谌莸囊徊糠郑佣行У厮茉烊宋镄蜗?、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进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人物形象:人物类型化。
在欧·亨利的小说中,有关人物外在特征的细节描写,远远超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解析。也许是受篇幅所限,也许是欧·亨利对于呈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不是很感兴趣,他常把小说中的人物称为“提线木偶”,认为他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带有典型的宿命论色彩。
由此,他更乐于描绘和呈现“木偶们”身处的社会背景。由于缺乏人物心理描写,很少触及人物的内心冲突,被刻画的人物有时会显得缺乏个性和深度,不免陷入类型化的窠臼。
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男性,而且常常被贴上传统类型的标签:好人与坏人,以及一些变体。经常出现的人物有:牛仔、牧羊人、骑警、医生、强盗、银行家、小职员、农夫、厨师,以及他们的妻儿。
在每一个短篇中,欧·亨利只需从形形色色的人物类型中挑选出几种,把人物关系稍加变换,再辅以有趣或离奇的情节,就能炮制出使读者满意的作品。
有评论家认为,欧·亨利这种创作态度削弱了他的小说力度,导致了他的小说过于简单、类型化;不够细腻,缺乏深度和复杂性。
尤其是他的“西部小说”,人物的动作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结果使得多数小说只描绘了一些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诸如:爱、恨、恐惧、贪婪和愤怒。
除此之外,人物之间的大多数冲突都以婚姻或死亡结束,不管读者感到满意还是悲伤、愤慨,都只能被动接受,因为小说已经随着“令人吃惊”的结尾戛然而止了——没有任何分析人物动机的内容了,因为短篇小说的篇幅非常有限。当然,这对读者也是一种挑战,对结局不满意的读者,完全可以把故事结局当成开放式结尾,对其进行加工再创作。
负面评价:“欧·亨利的作品是小把戏,叫人眼花缭乱,趣味横生,但毕竟只是小把戏?!保ā督G琶拦难贰菲溃?/p>
“(欧·亨利)整个是一个消遣作家?!保拦骷业吕橙溃?/p>
正面评价:欧亨利是美国流行文学的中心人物。他享有大量的、长久的读者,他的名声几乎等于短篇小说这种文体,虽然他说不上是这种文体的创造人之一,或者说是主要的创新人之一。他的喜剧天赋相当突出……对于欧·亨利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留住了一个世纪的观众:普通读者在他的故事里看到的是他们自己,不是更真实或者更奇怪,而是像他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一样。 ——美国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评
(二)、《麦琪的礼物》
1.双重线索、虚实并重
小说从开篇就构筑了两条线索,即明线与暗线双重线索:吉姆卖表买发梳是暗线,德拉卖发买表链则是明线;双重线索又非平均用墨,作者沿德拉卖发这条明线展开故事,并不惜笔墨,将笔触着重放在刻画德拉的形象上。
通过对许多细节生动描述,将德拉卖发前的焦急、忧愁和犹豫的内心活动以及买表链送给吉姆时的急切、兴奋和忐忑不安表露的淋漓尽致。
但是,对于吉姆卖金表、买发梳的过程,却没有作任何描写,只是在最后吉姆“我是卖了金表换了钱给你买的发梳”这句极其平静的话中一语带过。虽然对吉姆卖表买发梳的过程没有详细交待,但由于之前有德拉数钱等场景作为艺术铺垫,使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买发梳过程同样充满感人的场景。
短篇小说引入入胜的特点在于作家能“以少胜多”,笔墨凝练,紧抓一两个侧面迅速勾勒人物风姿,完成人物刻画。
作者通过两条线索一名一暗、一实一虚,围绕“互送礼物”交点,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经过读者补充的想象,吉姆的形象仍然是丰满的,这就是作者表现手法的独到之处:对两个同等重要的人物描写,一个是精雕细镂、浓墨重彩,另一个是惜墨如金、简单勾勒,从而使小说虚实相应、有详有略,同时又保证了人物形象丰满。
2.悬念叠加、引入入胜
巧设悬念,突发逆转的结构方法是欧·亨利善用的写作手法,也是其叙事性作品引人入胜的法宝。
小说开篇即点明“明天就是圣诞节了”,使故事一开始就处于一种张力之中。随后,通过设置一个接一个的悬念,使情节曲折跌宕,使作品生动感人,能紧扣读者心弦。
作者在开篇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圣诞节前一天,女主人公德拉三次数她仅有的一元八角七分钱,且大哭一场。作者并没有直接解开谜底,转而描述主人公生活的拮据和夫妇两人笃厚的感情。
通过这种“垫疑”为情节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之后,才回转笔头点给出了答案“明天就是圣诞节了”,而她“只能拿一块八角七分钱给杰姆买一件礼物”,而且是“一件精致、珍奇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在情节发展部分,德拉突然在镜子面前端详,她的表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并很快地把头发散开?!闭庵种璞涞脑蚴鞘裁矗空馐亲髡呱柚玫牡诙鲂?。同样,作者仍不急于释解悬念,而是运用夸张手法,“使那女王的珍珠宝贝黯然失色”,借助古代美貌著称的阿拉伯希巴皇后极力渲染了女主人公的头发,其目的是加重她为丈夫作出牺牲的份量,为情节发展作必要的铺垫,同时这也是含蓄地在释解悬念:德拉卖了头发,为丈夫买来一条白金表链。
可以说,从标题到正文到结尾,处处都有作者精心设置的悬念,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悬念的设置,把故事情节逐渐推向高潮,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原动力,使这篇名著的情节环环扣紧、错落有致、曲折跌宕、有张有弛。这当然使得小说紧张精彩,引人入胜。
(三)、《最后一片叶子》
一、结构明暗浑然一体
短篇小说不同于长篇小说,因为它篇幅与容量短小,不能多线交错展开,只能在二、三人之间单线地发展情节关系。但是手法高妙的作家却可以在短篇中巧设明线与暗线,使两者交相辉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欧·亨利的小说在这方面则是很成功的。他小说的结构多是明暗重叠,明暗交叉,共同构筑情节发展。众所周知,叶子是在此文中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叶子像一条丝带一样把松散的全文给穿了起来。作者不断的提到叶子,并对叶子生长的环境进行描述,这甚至超越了对主人公的描述。文中数次提到了叶子生长环境,一次比一次更加恶劣。先从琼西一片片地数落叶入手,将凄凉、悲观的氛围烘托得恰到好处。
恶劣的天气,纷纷的落叶自然会带给主人公,尤其是个病人,悲凉的心情。我们本以为愈发恶劣的天气会使那片孤零零的叶子掉下来,特别是经过雨雪交加的黑夜之后,谁知它却毅然地挂在树上,而且作者对其叶子还进行了详细地描述,深绿色的根,枯黄的叶边,将整片叶子像水彩画一样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一步步地伏笔,前后呼应,也为最后一段揭示真相打了很好铺垫,致使最后结局不会显得那么不合逻辑。
同时,作者还在整个作品中铺垫了很多暗线,例如,对琼西愿望的描述,对琼西食欲的描写,及医生出现场景等等都是暗线,但是也在一步步恰到好处地演绎着故事的发展。
二、思想上充满人性美
《最后一片叶子》就是一篇充满人性之美的文章,琼西和苏的友谊、贝尔曼的牺牲精神以及最后一片叶子所蕴涵的深远意义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尽管生活如此艰辛,却有一种力量在支持着我们不断向前,去改变现状并追求美好的明天,那就是人性的真、善、美。
文章中对琼西和苏的友谊并未很多笔墨,但从作者在细节上生动、细腻的刻画不难看出两位姑娘之间的真挚友谊。首先她们志趣相投,对艺术、生活共同的追求使她们走到一起,她们“发现彼此对艺术、食品和时装的爱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那间画室”;更为重要的是,当琼西患上肺炎时,苏对她的关心和照顾。
当医生告诉苏,琼西的生存几率只有十分之一后,她“把一条餐巾哭得一团湿”,而后却装作精神抖擞的样子走进琼西的屋子,告诉琼西“医生说你迅速痊愈的几率是,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他说有九成几率!”苏自己承受痛苦而不把真相告诉朋友,是为了让琼西能以乐观的态度与病魔作斗争。
此外,琼西的饮食起居也完全由苏照顾。如果说琼西和苏是温暖的火苗,那贝尔曼的自我牺牲就是熊熊燃烧的烈火,令人震撼、热血沸腾。文章中鲜有对贝尔曼的正面描写,仅寥寥几笔,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六十多岁、长相不出众、身材瘦小且艺术生涯不得志的老头便跃然于眼前。
正是这样一位老人,当听到琼西身患肺炎、认为自己的生命如冬天的常春藤叶般摇摇欲坠时,他暗自决定为她画一片永不凋零的藤叶。于是,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老画家不畏严寒,画出了他的第一幅也是最后一幅杰作。而为了最后的杰作,贝尔曼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贝尔曼是成功的,因为他的牺牲,年轻的琼西活了下来。牺牲自己、挽救别人,这是一种人性的善。
文章并未对贝尔曼画藤叶进行直接描写,却在最后定格为“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只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这些物体安静地摆放着,除了贝尔曼死后给人们留下的悲伤和寂寞,欧·亨利似乎在向我们传达着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他让这种牺牲挽救了琼西的生命,向我们表明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是人性中为伟大和美好的东西,正是它在支持人类不断向前发展。
四、今日收获
1、同伴压力:这种说法第一次听说,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作为“攀比”,实际上攀比也只是同伴压力中的一种,这个理论中有一句话“你不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来自哪个方面,你就越有可能在各方面的同辈竞争中感到无限压力——也就是说,更清楚地了解什么对你自己重要,是缓解同辈压力的重要前提?!?/b>
所以,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是抵抗任何问题的前提。
而寻找什么是自己重要的,唯有尝试,一句话,就是实践,行动,行动,行动。
缓解压力的方法:了解自己-------行动起来------调整心态------思考-----行动
2、学习欧·亨利的文章:
一是了解了外国短篇小说,认识了欧·亨利与他的小说,接触小说的社会背景及相关知识。
二是欧·亨利的文章的视角,与前面学习的文章不同,知道写作小说,人称、视角的不同,“上帝的视角”是一种强势的,不容置疑的效果。
三是欧·亨利的文章的结构,明、暗两条主线,在笔墨上的轻重,效果上不同,值得学习。
四是文章的思想性。人性的温暖和善,任何文字,都应是正能量的,美好的、温暖的思想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