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间打开了微信,突然发现初中同学群里面竟然有了上百条信息,点开其中看了看,无非就是谁家的二胎出生了,谁谁结婚了,听说她(他)老公(老婆)长的不错,谁谁又换男(女)朋友了……突然间竟然觉得自己不知道该童他们聊些什么了。
记得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几乎无话不谈,这才短短几年他们都已经为人母,为人父,而在学校里面却还有一个我。
记得去年的时候,一个初中玩的好的朋友,她的女儿过三周岁生日,把我们这些老同学都请了过去,大家吃吃喝喝,酒过三巡,都聊起了家常。一个朋友问我:小童这都大学快毕业了吧?我说:对,还得过两年。他说:哎哟,巧了,等你毕业考个老师,正好带着英子她闺女上一年级!大家哄堂大笑,而我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有时候我都在想,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以前大家都有好多好多话要说,现在即使见面了,也就相视一笑,然后各走各的路。伤心了,难过了,看着通讯录里的300多个好友,却连一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感觉都没人认真听自己说话了。
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怎么才能与人更好的交流,网上说:
第一招:围绕事业追求,寻找话题的“闪光点”
事业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一个对事业勤奋努力,对人生追求不怠的青年人,一旦与人谈起工作、人生方面的话题,就会神采飞扬起来。因此紧紧抓住他在这方面的一些“闪光点”去挖掘话题,你们一定会谈得热火朝天。
第二招:围绕兴趣爱好,寻找话题的“共鸣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使一个再沉默寡言的人,只要与人谈起他的兴趣爱好,他也会口若悬河。然而,初次见面,你还不知道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这怎么办?不要紧,不妨先谈谈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个抛砖引玉,然后在彼此的兴趣爱好里寻求共鸣点,以此增加了解和深化感情。
第三招:围绕环境氛围,寻找话题的“着眼点”
环境氛围是一个动感变化、随意性较强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话题。它不是逢场作戏般的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而是通过抓取这种话题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品德智慧、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水平和品位??梢哉庋?,一个善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处理矛盾的人,只要把寻找话题的着眼点放在环境氛围上,话题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四招:围绕社会生活,寻找话题的“兴奋点”.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你在生活中总有一些最深切的体会、最想说的话、最厌恶或最喜欢的人和事、最关心或最希望得到的什么吧,那么,你与朋友的谈话出现“卡壳”时,就随便地拣其中一个你最兴奋的“点”去谈吧。
看着第一点,围绕事业追求,寻找话题的“闪光点”,说起事业,毕竟我还是个大三的学生,哪有什么事业可谈,最多也就是做做兼职之类的。第二点,围绕兴趣爱好,寻找话题的“共鸣点”,感觉这个挺不错的,后来我还了解了一下,却发现,好多的初中同学都已结过婚或者生过子,哪还有什么兴趣爱好,我很惊讶,这是为什么?但他们也反问我了,问我有什么兴趣爱好,我说我喜欢摄影啊,喜欢旅游啊,喜欢听音乐啊……但是我的这些爱好却成了他们的吐槽点,摄影能当饭吃吗?器材多贵啊,旅游有钱吗,有时间吗,有那个精力还不如攒点钱买辆车,换台电视机,我竟哑口无言;看了第三点,围绕环境氛围,寻找话题的“着眼点”。怎么围绕环境氛围呢,我在学校,经常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面,那些好友早已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应该是最明显的对比了吧;第四点,围绕社会生活,寻找话题的“兴奋点”,这估计更不可能了,我在学校的专业是传媒类的东西,平时偏重关注新闻热点,记得有一次我在微信群里面问他们知不知道4A公司,结果一个群里七八十个人竟然没一个回我的。
后来跟我的大学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身边也会出现此类的现象,朋友说他是这么理解的,我们的朋友圈是由好多个圈子组成的,有知识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生党,学生党又分为不同等级比如初中、高中、大学。有工作圈,这又分为好多个圈子,一是大学毕业工作的,一是没上过学工作的,另一种是继承家产的。有奶爸奶妈圈,年纪轻轻就当了爸爸妈妈,自己都还照顾不好自己,又要照顾小宝宝……每个人生活的圈子不同,接触的东西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啊……
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