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朝代的历史中,最喜欢读的就是宋朝的历史。然而即使是喜欢读写宋朝历史的书,却对宋词不甚了解,只觉得宋词很唯美动人。
直到我读了《蒋勋说宋词》,看到蒋勋老师对宋词和唐诗的解读,才渐渐明白为什么宋词会有那种情感上的细腻。
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是一个崇文弃武的朝代,文人治国。宋朝在和西夏、辽、金这些北方强敌面前,是一个这么积弱的朝代,却又能存在三百年,而且宋朝的文化之高,直到现在都是一个辉煌的存在。
相比唐朝,打败了突厥,亲征高丽,有李白的豪迈; 杜甫的沉重; 白居易的磅礴,唐朝开国的气度跟豪迈,那种旺盛的向外征服的生命力。
生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经验,能够感受到春天花的绽放的人,大概必然要在某些时候看到花的凋零的哀伤。那个部分不去看,还是不圆满的。看到春天的灿烂,而不能看到秋天的肃杀和萧条的,他的生命经验也是不完美的。
所以如果我们太眷恋唐了,眷恋唐的开国的气度跟豪迈,那种旺盛的向外征服的生命力,我们大概没法忍受宋的安静,那种收回来的一个内省的力量。向内的征服所要花费的工夫,恐怕比向外的征服还要大。向外的征服可能是养兵千日,去征伐所有的人,可是向内的征服是自己静下来去做内在呼吸的调整,我想宋代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候它的很多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气质非常不同。
在唐朝,对于山的认识大过对水的认识,在绘画里也是如此。宋朝开始慢慢去寻找对水的认识,宋词当中描述水的内容很多。山是比较稳定、雄壮、大气的东西。水比较柔软,比较温和,比较顺从,也比较沉静和反省。
宋朝最可爱的部分,它不像唐朝,唐朝一切东西都是要大,而宋朝可以小。在唐诗里,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伤纬强梢跃补弁蛭锏?,静观万物是因为你有了一个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你可以看到生命来来去去,你有更大的包容,你不去做比较和分辨。
读到这里,联想到人这一生的际遇,何尝不是从向外扩张到内省的过程。四十岁之前,精力旺盛,是一个吸纳的过程。过了四十不惑之年,再多的热闹也不再像从前一样感兴趣,渐渐喜欢一切静的事物,静坐,静读,静写,静观,开始对自己有了观照,性情也较以前柔和,沉静。
以前喜欢往自己身上堆,各种身份标签,各种物品嗜好?;鄣搅艘欢ǔ潭?,反倒感到有些多余,要这些东西有何用呢?于是开始断舍离。拒绝不需要的社交,远离聒噪的群聊,清理虚荣的想象。在减的同时,一点点地剥离外在的标签,静观最真实的自己。正如蒋勋老师所说,经历了春天花的绽放,必须也要看到花的凋零和哀伤,永远活在热闹与繁华之中,大概也是不完美的。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队衤ゴ骸?/p>
“且向花间留晚照”,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两人相对,庭院斜阳穿透花草的间隙,洒在地上点点光影婆娑。晚照本身上感伤的,已经是要入夜的落日了,可是晚照跟花间结合在一起,在“为君持酒劝斜阳”的时候,最后留下一个淡淡的“且向花间留晚照”的愿望,变成了一种对生命美好的祝福。
这是一种生命的祝愿,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点美好的东西,即使这个美好势必要结束,迟早要结束,在结束之前,能够有一个深情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