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每周有一天放学要去上乐高课,上了一个小时左右,老师会让他们出来喊家长进去看看他们这节课的成果。
孩子们纷纷从家长的赞许声中找到成就感,然后才一一把乐高积木拆掉归位。
每次孩子上课的一个小时里,我都抓紧用来在外面写稿子。
但是这个月因为爷爷回老家了,没人买菜,我便利用这个时间去楼下超市采购。
结果上周,我一下子没注意时间,回到课室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在收拾积木了。
我怯怯地看了一眼儿子,他脸上有点小失落,不过还是一见到我就阴转晴,高兴地告诉我今天他做了什么。
我侥幸地想:还好儿子没生气,答应过他上课期间好好待在外面等的,估计他忘记了。
于是这周上课,我又去超市采购。结果我还是超时了。
飞奔回到课室门口,同学的家长说:“他们已经做完在收拾了,你儿子哭了,非要等你回来才肯拆,你快进去吧?!?/p>
我好像一个做错事被老师逮住的同学一样,满心忐忑的进去了。
一眼看到我儿子,气嘟嘟的嘴,红红的眼睛,双手牢牢地守护着他面前那个建好的洗车场。
看到我出现,立刻委屈的哭起来。但是很快就多云转阴,然后电闪雷鸣。
他怒冲冲地伸手指着我:“妈妈!我说过!你不可以离开去买东西。你答应我的事情没有做到!我很生气!我不想要你做我妈妈了?!?/p>
老师见他那么生气,好像被震慑到了,目瞪口呆的看着他,然后再看向我。
那一刻我真的好尴尬,觉得像被老师在年级大会上点名批评。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要怎么反驳一下,以示我家长的威严,挽回面子好呢?
可是当我看到儿子眼泪汪汪的样子,顿时心软了下来:明明就是自己错了,狡辩什么呢?知错就改,不是总这么教孩子吗?自己就得做到啊。
老师继续尴尬地看着我。
我内心纠结了好几秒,决定向霸道总裁低头:“对不起,妈妈错了。你很生气对吗?”
儿子哭的稀里哗啦,继续指着我,继续说:“你总是这样,我很生气,我真的不要你了。”
我蹲下来对他说:“妈妈不该答应了你还走开,我只是去买菜,不小心迟到了。我确实做错了,请你原谅我好吗?我向你保证再也不犯错了?!?/p>
儿子本来还一脸凶巴巴的哭着骂我,突然就防线崩塌,“哇”一声大哭起来,然后抱着我说:“妈妈,你以后真的不可以再这样了,答应我的事情要做到。不然我真的会不爱你了?!?/p>
我赶紧用力地抱了抱他。没一会他就擦干眼泪,给我介绍他的作品了。
我好好地听他解说,又向他提问,并且对他的作品表示非常崇拜之后,他才跟着其他小朋友开始收拾积木。
我真觉得自己过分了,为什么自己错了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借口?为什么要做:总要求孩子“说到要做到”,自己却说话不算数的大人?
因为我的潜意识里:在意他人看自己的眼光,多于真正考虑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且默认大人可以提要求,也可以找借口,但是孩子不可以,因为孩子不能养成这种坏习惯。
所以,大人就可以有坏习惯,并且不需要改?而孩子就必须是完美的?
凭什么要这样欺负孩子?要把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就因为你是大人,你已经拥有了“自己说了算的人生”,也因为你生了他?
越想越觉得,做个孩子真的挺难的。
周末的时候,我跟老公正在讨论事情,儿子在一旁喊我看他手头上的玩具。
反反复复喊了我好几遍,最后他用了99分贝的音量吼着对我说:“妈妈!你看到了没有?”
我被吼得不耐烦,用了100分贝回应他:“看到啦!”
他突然眼眶一红,生气地冲着我怒喊:“你向我道歉,你不该这么大声吼我!”
我:“是你先吼我的!”
他委屈的快要哭出来,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反驳我。
我意识到自己过分了,蹲下跟他说:“对不起,妈妈确实不应该这么大声吼你。不过你也吼了我,是不是也要向我道歉呢?“
他:“对不起,妈妈??墒悄悴荒懿惶宜祷埃闾坏轿揖椭荒苣敲创笊税??!?/p>
一点错都没有?。∈且蛭也焕硭谙?,不听他说话在先,所以他才会那么大声的。
我为什么自己错了,还非要拉上他向我道歉呢?
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没有错,如果自己犯错了,肯定是因为别人导致的。而孩子本来就是容易犯错的,所以潜意识里第一时间就会默认孩子犯错了。
惯性地忽略孩子的表达,也是我们没有把孩子充分接纳的一种表现。潜意识里认为孩子的倾诉不会有大事或重要事,不值得随时关注和反馈。
而我们却常常要求孩子必须在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要求,回应我们的问题。
虽然他受委屈了,但是他还是愿意顺应我,先向我道歉,再给我解释。这就是孩子单纯的世界。
对大人而言:我说的话就是权威,你必须听;我提的要求就是为你好的,你必须做到;至于我听不听你的话,我做不做到你的要求,因为你是个孩子,所以还是得我说了算。
这种“强权政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亲子关系中。
但是,谁能给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大人给我提的要求,他们可以做不到,我就要做到?我给大人说的话,他们可以听不见,我就要听话?
不对等的对话,造成家庭教育效果差异的鸿沟。
我们从小不是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要教育好孩子,却忽视了教育者本身是不是以身作则,有没有会换位思考。
当我的孩子越来越有主见,我发现自己也越来越容易被激发反思。孩子需要的教育,不是给他灌输理念和要求,而是需要你言行一致地以身作则,亲子关系没有强权与弱势之分,只有平等和互助。
我引领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孩子也在引领我认识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