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公众号刷到一篇文章“老师讲过多遍的原题,还是有孩子出错,为什么?”文章开始便这样说道:
回想自己在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时,也经?;嵴庋?。当我说出这些话时,其实潜意识里已经把责任推给孩子了,也好像在暗示家长:讲过很多遍的题孩子依然不会,肯定是孩子的问题,老师没有责任了。
题目讲了很多遍孩子就真的会了吗?到底是应该教授孩子学习数学的思维,还是应该让孩子靠记忆力来解决这种常见问题?答案肯定是前者。那我们在讲授过程中以及讲授后应该怎么做?
1.题目一定要让孩子独立思考以后再讲。读题、找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等步骤教师切记不可代替学生,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的必经之路,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试错中成长。
2.教师在讲题时应慢一点,并且要一步一步地追问。提问时不要一来就直接问优生,答案倒是很快得出,可真正懂的还是原本就懂的,不会的孩子依然不会,久而久之后进生越来越没有信心。因此尽量提问中等生,也可以让后进生重复他人的想法,不管孩子说什么都要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
3.重视纠错并及时巩固。首先让明白孩子错因,是知识点的遗忘,还是缺少同类题的巩固?错题最好是让孩子给家长或老师再讲一遍,若能讲明白表示他真的懂了。
4.有温度的鼓励后进生。后进生一般缺乏成长性思维意识,有的自我定性为脑子笨学不会,有的一读题读不懂,就立马大脑“关机”。这类学生需要教师用教学机智敲开孩子的兴趣之门,用兴趣来改变他们的元认知系统,至少做到愿意学、不畏惧学习。
以下这段话是特级教师朱则光的,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