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领域巨擘罗宾斯的《做出好决定》一书,在总结了千余篇行为决策领域的相关研究后,指导我们用理性决策的6个标准步骤,12条有针对性的建议,避开17个常见的心理险境,在复杂的信息环境里做到快速优质的决策,从而帮助我们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
我们的人生是在不断的决策中进行的,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者已经成为了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决定。决策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你的决策的质量。决策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尽管你不能控制决策的结果,但是提高决策水平可以提高你赢取生活中比赛和战斗的概率。
当你面临重大事件时,需要作出理性决策,对理性的寻求让你了解和明晰你的价值标准,这样你需要有限考虑的事情就能保持一致。但是,因为你永远不会获得决策所需的所有信息,所以作出理性决策很难,为了减少付出,避免权衡一些困难的因素,我们极大地依赖经验、冲动、直觉以及更方便的“抽签”方式。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和人生负责,没有谁能主宰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因此,在做决策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个性,通过了解个性倾向作出理性决策。而做到理性决策,就要克服大多数人都会犯的决策倾向和错误。作者将这些倾向和错误列出了17种,从这些错误的心理根源去追究,归纳一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自信的倾向,使人们对自己的非理性抉择往往过于乐观
人们对自己和自己的表现保持着不切实际的积极看法,高估自己的知识储备、低估风险,高估自己控制事态的能力??梢运?,在判断和决策中,没有任何问题回避过度自信更为普遍和具有灾难性。
由于人们的过度自信,往往会犯以下几种错误:
1、选择性知觉偏差:所有的认知都带有偏见,基于带有偏见的认知,我们选择性的认识和诠释时间,并把这种诠释称为现实。
2、锚定效应、证实偏差和易得性偏差:我们容易受第一印象左右,会不自觉的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这是锚定效应,由这一效应会引起正是偏差,人们会寻找论据来时自己相信已经确信的东西。与之相反,对于我们过分熟悉的事物,会过分依赖我们的记忆,从而受到一些已经存在的、最近的或生动信息的影响。
3、自立性偏差:认为自己总是对的,错误总是别人的。我们在进行归因时,往往会把自己的成就归为内因,把别人的成就归为外因,而面对失败则正好相反。
二、惰性造成的拖延,是我们心里矛盾产生的另一大决策障碍
当我们面对多个相似的无法取舍的选择,就会倾向于避免做决定,继续收集更多的信息,寻找更多的最优方案。而这一后果往往是将决策一拖再拖,错过了最佳时机。
由于拖延症引起的觉得错误有:
1、不能理解沉没成本:忽略之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是努力,我们会表现的不理智,因为忽略沉没成本会让我们看起来优柔寡断、不一致而且过于浪费,我们为了不愿承认错误,总想要结果和自己的期望保持一致,就不去改变决定,不注意及时止损,不会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去重新做决策。
2、有限搜索错误: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会构建一个简化的模型,忽视问题的其他特性。
3、后视偏差:当事情发生,我们有了对结果的准确反馈后,似乎很善于总结性的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就不会再去考虑某是特定事件产生不同的结果的其他原因。
三、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的非理性决策
现实中为了节约成本、节省时间,我们往往依靠自己的经验、喜好作出决策。而这种决策往往会导致错误:
1、即时满足偏差:我们会为自己制造要“活在当下”的骗局,从而推迟或中止一些本该进行长远打算的决策计划。比如我们很不想减肥、戒烟,不愿偿还信用卡账单,因为这些都不会让我们很快看到成果和带来即时的快乐,我们往往就会把代价延迟到不可知的未来。
2、框定偏差: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刻板印象,我们在认识事物时都会创建一种心理结构,以至于每类人看到同一事物时的关注点和框定区域不同。比如说,我们和整容医生看到同一张脸,我们看到的是漂亮的眼睛,整容医生可能看到的是不完美的鼻子。
3、代表性偏差和隐藏的模式:以前发生的事情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影响,而大多数人相信概率会调整到平均,总是很轻易的对随机事件的概率下定义,比如最常见的赌博。不承认有些事情会在控制之外,这是我们把假想出来的模式转化成迷信的最严重的扭曲。
克服这些偏差,实现高效决策,我们需要做到的是:
一、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优先项,制定目标
如果不知道去哪里,每条路都是死胡同,所以制定目标是决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要有长期和短期的目标,有计划表和路线图,让你知道如何从现在的地方到你想去的地方。目标一旦明确,你就会快速剔除与自己利益不一致的选项,并显著降低做出后悔决定的可能。
二、只要有可能就要使用理性过程
根据理性决策的六个步骤,当寻求一致的、价值最大化的选择是,就要尽可能的使用理性决策。
1、识别和确定问题
2、确认决策标准
3、评估标准
4、制定备选方案
5、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
6、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三、挑战自我,质疑现状
不要害怕改变,而是要不断的反思自己是否因为惰性而对现状太过满意,把问题从“我为什么应该改变”变成“我为什么不应该改变”,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解决它。
四、把自己置身局外人的视角看问题
当我们带着有色眼镜时,很难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态度、动机、期望、兴趣、偏见和过去的经验都会影响我们的客观性,让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保持中立,能为自己提供无法发现的见解和视角。
五、不怕犯错
如果害怕犯错,就会失去学习的机会,不应该因为存在潜在的失败可能就错过一些成功概率很大的机会。
通过你所作出的决定,你有力量控制未来,实现更好的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