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教育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陈秀玉,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大家习惯称我为小尘老师。今天,我在这里,带着一份激动和谦卑的心情,与大家分享一段关于成长、写作和自我发现的旅程。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教育的行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教育的真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我的故事,或许平凡,但它代表了每一个在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不断求索的你我他。
我出生并成长在闽南的一个小乡村,这里教育相对落后,但人情淳朴。从福建省云霄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就加入了乡村教育事业,至今已近三十年。在这漫长的教育道路上,我曾迷茫、困惑,但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价值。
童年时期,我对作文课充满了恐惧,总是羡慕那些能够挥洒自如、撰写出洋洋洒洒文章的同学。我从未奢望过自己有一天能够撰写并出版个人专著。然而,在结识了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之后,我开始了坚持不懈的阅读与写作,逐渐克服了对写作的恐惧,尽管我仍旧未曾想过自己能够出版专著。
2020年,在完成了第三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的学习之后,受到导师和同伴们的鼓舞,心中萌生了写一本书的念头,它就像一粒种子,悄然在我心底扎根。
为了更好地积累素材,2020年教育行走活动结束后,我发起了“教育行走”陪伴教师日常成长的延伸活动——“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写作活动。这个活动每年度一期。挑战内容为:每天一记录(500字以上自由写作),每月一精品(2000字以上主题作文)。目前,2024-2025年度的第五期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迄今为止,已有507位教师加入挑战,而在前四期活动中,共有158人次成功完成挑战,其中不少人已经或即将出版自己的教育专著。
像刚刚做分享的,尹红艳老师、李启老师和李媛老师都是我们的挑战者。
作为发起者,和一号挑战者,我也积累了几百万的文字。
2022年,张文质老师告诉我,时机已成熟,可以出书了。然而,我内心却充斥着迷茫。手中的文字虽然不少,要将它们精心筛选并编织成章,我感到力不从心。
2023年,张文质老师在文质说中表达了他对我能够在2024年出版个人专著的热切期望,并且承诺将鼎力相助,推动此事。张老师言出必行,始终如一地助推前行。
我的恩师谢云老师为我架构了书籍的整体框架,指明了选择的路径,使我得以在整理思绪时,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被自己文字中记录的美好深深打动,然而对于它们的出版价值,我却反复产生疑虑。这些文字是否值得传播?能否给读者带来启发?这本书的出版是否徒耗纸张,浪费读者的时间?这些问题反复在我脑海中盘旋,让我内心的自卑感愈发膨胀,一次次否定自己及自己的文字。
我转念又想,大千世界,万物皆有价值。大树有其挺拔,小草有其芬芳,我何必看轻自己?、正如我在挑选学生数学日记或教育行走营员的感悟文章时,并不总是选择最完美的作品,而是更倾向于那些有独特亮点、或许尚存瑕疵的文章。事实也证明,这样的选择更能激励作者和读者。
正是张文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晓霞院长不懈的支持,才使得这本书能够跌跌撞撞地完成整理。
于是《一粒尘土也有她的光芒》慢慢成形。
本书分为三辑,每一辑都是我生命旅程中的一段缩影。在“追寻光”的篇章中,我记录了在遇见启迪心智的导师之后,在他们深刻的启发与无私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广泛涉猎书籍的足迹。在张文质老师和谢云师父的引领下,我对读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见证了一束束光芒所揭示的种种美好,并在这些美好事物的滋养中逐渐成长,邂逅了更多的美好。
在“成为光”的章节中,我真诚地回顾了自身在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成长,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我勇敢地尝试教育创新,推行社会化学习模式;我努力融合读写与教学,引导孩子们撰写数学日记,进行数学阅读,并为孩子们精心撰写专稿,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作为对优秀表现的奖励。同时,我还尝试着洞察生活中的种种因果,留下了自己的点滴哲思。
至于“散发光”的篇章,我重点展示了如何将自己的光和热传递给更多的人,收录了我受邀分享经验或担任志愿者的演讲稿和活动总结。我分享了如何策划社群读写活动,以及作为志愿者,如何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的故事。
这本书汇聚了我过往文章的精华,我在浩如烟海的文字记录中,精选了这十余万字。在整理此书的过程中,回顾那些昔日文字,往昔的美好时光逐一重现。倘若没有这些文字的保存,那些生命的印记或许早已随风而逝,如水冲沙,不留痕迹。然而,正是由于持之以恒的记录习惯,这些文字犹如一把钥匙,能够开启记忆的闸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斑斓多姿。
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启发更多的教师,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价值。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交流思想、共同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坚信,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尘土也自有其光芒,每个人都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用张文质老师给我新书的推荐语作结:
我曾发愿一定要助力小尘出版自己的教育专著,说实在限于能力并没有太多的教师朋友得到我这样“公开的许诺”,她确是一个低到尘埃又始终在低处飞翔的独特教师。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做事,一直在助人,一直就在这样低微、明确、坚决的生命状态中成长几乎成了她的精神标签,她慢慢完成了对自己命名,活成了有感召力、独一的“小尘”,不事张扬、又能熠熠生辉。
——生命化教育的发起人,家庭教育研究专家,教育公益研修“教育行走”项目创始人/张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