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打造出小米的第一天开始,雷军从来就没有掩饰过对于苹果的向往以及对于乔布斯的追随。
然而,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小米并未真正成为苹果,而雷军也并未成为乔布斯。
小米和苹果在分道扬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米全面发力造车,而苹果则是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苹果vision Pro上,看出一丝端倪。
当雷军开始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造车上,并且不断地为小米SU7擂鼓呐喊的时候,在大洋的另一端,库克则开始为苹果找到了下一代的「iPhone」。
可以确定的是,当苹果开始在以vision Pro为代表的AR设备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它将会找到手机出货量降低带来的尴尬,重拾市场对于它的信心。
而小米,则可能将会在造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还将会把自身的竞争对手从苹果的身上,转移到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一众造车新势力的身上。
雷军带领下的小米走向了一条和苹果不同的道路,这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曾经人们口中的雷布斯,或许,将会成为未来人们口中的「雷斯克」。
当小米开始向右,苹果开始向左,我们需要认识到的,并不仅仅只是两者的分道扬镳,而是需要找到在这样一种现象背后,为我们投射出来的小米和苹果的差别,从而找到它们走向不同道路的内在原因。
?
小米的生态远不及苹果强大
?
虽然小米一直以来都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并且想要借助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将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这样一个「铁三角」的产品全部囊括其中。
然而,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小米并未成功。
?
小米仅仅只是一味地扩大自身的生态系统,仅仅只是一味地将不同类型的产品装入这样一个大型的系统之中,却并未在这样一个生态里做精做细。
这才是小米之所以无法和苹果相匹敌的关键原因所在。
反观苹果,它之所以能够沿着AR的道路前进,并且能够将苹果MR看成是iPhone的接棒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业已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生态。
在这样一个强大的生态之下,用户需要苹果vision Pro来获得相应的服务,而非仅仅只是卖这样一款头显设备。
换句话说,小米仅仅只是围绕着手机在做生态,而苹果则是围绕着生态在做手机。
iPhone仅仅只是进入到苹果生态系统,乃至未来系统的一个入口,而小米手机则是为了做手机而做手机,并未真正以生态为核心来打造自身。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小米的生态,其实并不及苹果的强大,才是导致现在的小米和苹果走向反面的关键原因所在。
事实上,并不仅仅只有小米,国内一众手机玩家之所以会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样在于,它们仅仅只是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手机本身,而并未真正围绕着手机打造出一个相对较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系统。
当这样一个生态系统缺少了吸引力,特别是当这样一个生态系统无法给用户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便是我们所看到的手机出货量的下降。
于是,为了缓解手机出货量的下降,手机制造厂商们便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新的硬件上,以此来抵消手机出货量减少带来的尴尬。
我们看到的造车,仅仅只是这样一种发展趋势的直接体现。因此,小米生态的弱势,直接决定了它无法像苹果那样对造车转过身去。
小米的盈利远不及苹果强大
苹果之所以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不被市场裹挟着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说到底,苹果本身强大的盈利能力,才是保证它可以投身到AR的星辰大海的关键原因所在。
可以预见的是,当元宇宙时代来临,特别是当全真互联网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苹果同样将会以苹果vision Pro引领下一代终端设备的发展。
小米之所以无法沿着苹果的道路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在手机市场上的盈利无法和苹果匹敌,最终它只能沿着资本市场真正关注的方向前进,以迎合资本市场的需求,而无法去做自己认为真正应当去做的事情。
这才是小米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而苹果则是从始至终都对造车说不的关键原因所在。
一直以来,苹果的每一款新机的发布,都会引来市场的一片吐槽;
一直以来,苹果都在用微创新的方式来不断地勾起市场对于苹果手机的兴趣;
一直以来,苹果的盈利空间,始终都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苹果通过自身的方式不断地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并且以这样一种方式不断地获得盈利的可能性。
小米仅仅只是以规模优势来获得盈利的空间,仅仅只是以流量的思维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规模效益的优势不再,特别是流量的红利开始消失不再的时候,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必然会遭遇问题。
在这样一个时刻,小米需要找到一个类似手机的产品来填补手机流量的短板,从而实现自身盈利的再度增长。
于是,我们看到了小米将自身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造车的身上,而直到现在苹果也没有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
说到底,小米本身的盈利短板,才是导致它无法像苹果一样引领行业,通过强大的盈利能力,去做自身想要做的事情的关键原因。
当小米开始被市场裹挟着前进,特别是它无法用类似苹果的方式来实现自我造血,而仅仅能够讲述资本市场愿意听的故事桥段的时候,小米便开始走向了苹果的另一面,最终,它距离成为苹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小米的产品竞争力远不及苹果强大
当手机行业的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当手机逐渐成为一种标配的时候,未来,真正能够在手机市场上存活下来的企业,一定是产品竞争力相当强大的企业。
换句话说,只有那些头部的手机产品和企业,才能在未来的手机市场当中存活下来。
雷军之所以会带领小米投身到了造车的行列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小米手机的产品竞争力,难以在未来的存量时代里获得新的增量。
这才是小米之所以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而苹果则是开始在AR新设备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关键原因所在。
观察当下的手机市场,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这样一种端倪。
对于国内的手机市场来讲,未来真正比拼的是,手机产品的竞争力。
只有那些真正能够具备了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并且真正能够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买单的玩家,必然是那些具备强大的产品竞争力的玩家。
华为一直没有宣布造车,而仅仅只是宣布帮助更多的造车玩家造好车,其实,同样是这样一种逻辑。
对于苹果来讲,虽然它并未宣布造车,其实,它同样是想要通过帮助更多的造车玩家来造好车,以此来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而自身则是沿着它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其实更加让我们看到了造车的实质。
所谓的造车,其实并不具备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仅仅只是将造手机的那一套拷贝到造车的身上,最后,真正的胜利者,依然是那些掌握了造车核心技术的玩家。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小米本身的产品竞争力,并不及苹果的强大,才是导致它投身到了造车的行列里,而苹果则是对造车说不的关键原因所在。
当小米能够像苹果一样具备了颇具竞争优势的能力,特别是它能够像苹果那样引领行业的发展的时候,或许,它才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的苹果。
对于雷军来讲,现在如何带领小米活下去,或许才是他真正应当去思考的重要课题。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雷军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造车的行列里,而将手机业务交给卢伟冰。
结语
尽管雷军一直都以乔布斯为榜样,并且一直都想要把小米打造成为「中国的苹果」,但是,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小米和苹果开始走在了相反的道路上。
对于雷军来讲,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好的选择。
原因在于,现在的造车,的确是资本市场所追捧的一个领域,而且造车的确可以为小米带来新的增量。
对于小米这样一个以增量为生命线的公司来讲,找到新的增量,远比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尚未成熟的领域更为现实。
于是,我们看到了小米开始向左转身杀入到了造车的赛道上,而苹果则是向右转身杀入到了以AR为代表的元宇宙时代的新入口的赛道上。
小米,终究没能成为苹果。
?
雷军,终究也没能成为乔布斯。
然而,雷军带领下的小米,只要能够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生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盈利空间,不断地打造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小米和苹果,或许终将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