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要感谢诺奖,如果不是这个奖项或这个平台,我们很有可能不会去读这部作品。
首先,我不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书名就不会令我产生共鸣,我可能因为口味,甚至因为牙齿承受的能力或觉得麻烦而放弃坚韧的肉食,但我不会因为某种信念而放弃它,毕竟人类进化到今天的程度,接受杂食是件无法逃避的事情,也是最简便的营养补充方式。
我不认为素食是种矫情,甚至于我认为素食是种略带奢侈的行为,因为如果不从天然食材中获取某些元素的话,你就需要精准的浓缩元素补充和定期的体检,来检验以及保证你的健康,这并不容易做到,现代人的吃素跟出家斋戒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因此,我很尊重素食者,因为他们有选择的自由,在我的概念里,有选择自由的个体代表着一定的能力或者权利,因为要付出代价,也代表着精神控制力和社会行为能力的强大。
《素食者》写的并不仅仅是吃素这件事,主角或者说整本书的主线英惠要的也不仅仅是吃素这一种异常行为那么简单,那个噩梦似乎只是个激发她脱离人类标准或者说群体生活的暗示,就像催眠师的一记响指,她突然被激活了,甚至是潜意识被觉醒了,吃素只是表象,她要成为一棵树,一颗向大地伸展,向天空生长的植物,她为什么会这么想,书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包括那个梦,到底有什么隐喻,并没有说明。
你可以理解为她的意识形态突然从社会性服从性中破土而出了,她突然要获得一个更纯粹的自我,为了?;ふ飧鲎晕?,她不惜动用各种主动或被动的行为来抵抗外界的干预。
她要的是自由么?可她并没有获得自由,她甚至是失去了人身自由以及社会行为的能力。
这里我们想到了理解,实际上是没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存在的,即使是最亲密的人,父亲的暴怒殴打,她的自杀抗争,丈夫的离弃,姐夫假艺术之名的侵犯,世界上最亲的姐姐把她送进精神病院。
理解并不是阳光雨露,唾手可得,它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奢侈品。我们永远不要奢望别人理解自己。
看了这篇小说,突然就理解了诺奖。
它要推荐给你的不是这个世界的共性,而是某些个体的个性,或者某些时代下的社会性和人性。
它选择了并展示给你的,是它理解和探知人性的能力,它认为那是一种辨别力的证明,它不再追求大河奔流和长河落日的恢宏的群体魅力,而是转去给你呈现那些原始森林里娇艳欲滴的胭脂螳螂,在如何吃掉刚刚还在新婚亲昵的公螳螂。去呈现显微镜下鬣狗的大肠杆菌拖着粪球跳查尔斯顿舞的步伐,它认为那是它的一种探索深度。
他清晰的把你在泥泞中挣扎的过程展示出来,哪怕它只是历史的一瞬间,它认为它是独特的,他并不需要普世价值。
像是一个追求极端生命品质的古老贵族科学家,当他的生活已经被普罗大众窥探甚至超越时,他就要转而去荒野求生或者苦修以重新定义身份并证明自己的品位与众不同。
当然,它不需要承担引导大众学习文学以及大多数人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