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源即信息
急性刺激压力源肯定比一个温和但连续不断的压力源有益。后者大多是让你在生活中感到压抑的东西,包括按揭贷款、税务问题、因拖欠报税而产生的内疚、考试压力、琐碎事务、电子邮件回复、填写表格、每天上下班通勤,等等。
先做非常安全的工作,随后从事投机性较强的工作。先是埋头行动,随后埋头思考。最可取的就是高强度地工作一段非常短的时间,然后什么都不做,直到完全恢复,并期待从来一次。绝不能从事低强度、无休止、少睡眠、多乏味工作。
数据只能真正提供以否定法界定的知识—它可以有效地用于揭穿,而非确认某种观点。
复杂系统(各部分的关联如蛛网交织)的核心就是,它们通过压力源或者借助压力源,向其组成部分传递信息——你的身体之所以能够获知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非源自你的逻辑机制、智慧、推理能力或计算能力,而是源自压力。
如果你(短期)受雇于钢琴搬运公司,你的骨头在重力之下会变得越发强韧。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圣诞节假期去零重力的空间站度假或花了很多时间骑自行车,那么你的骨头就会变得脆弱(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好办法可能就是在国外被“囚禁”一段时间。
进化得益于两种随机性——突变的随机性和环境的随机性。这两种随机性均通过类似的方式,导致幸存的下一代的特征发生变化。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论点是,阻止一个反脆弱性系统出现随机性,并不总是一个好主意。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以添加随机性为标准操作方法的情况。因为随机性作为一种必需燃料,是反脆弱性系统必不可少的。(作者介绍了“布里丹之驴的典故”和“冶金业的退火工艺”。这些都是通过引入某种随机性来提升整个系统的健壮性。)
实际上古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雅典议会的成员是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的,这一方法是为了?;ふ鱿低趁庥谕嘶P以说氖?,现代政治制度也对这种效应进行了研究。在计算机模拟实验中,亚历山德罗·普卢基诺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议会中加入一些随机选定的政治家反而有助于促进议会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脆弱性的特点就是无限放大一个微小的过失
如果我能预测我未来每一天的轨迹,那我会觉得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已经死了。
反脆弱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压力源的刺激频率非常重要——
人类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出色,尤其是在急性刺激后给予较长的恢复期,这将使得这些压力源成为信息的传导渠道。
第一种类型的压力源是【必要的】,而第二种类型的压力源对人的健康却是【有害的】。
一个是潜伏在我们身边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就是健康。熬夜、不运动、吃垃圾食品以及大环境的污染,彻底荒废了我们的健康。而在我们的观念里,如果给健康划优先级的话,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儿,只有身体释放信息时才会重视。
要么是贵族,要么是冒险家。绝不要做中产阶级。社会政策往往?;と跏迫禾?,同时让强者各尽其职,绝不会帮助中间阶层巩固其特权,因为这样会阻碍进化,造成各种经济政治问题,最终还会给穷人带来最大伤害。
观光客无不抱有目的论错觉,假定愿景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并将其锁入一个难以修订的计划,而理性漫游者却会持续、合理地根据他获得的信息修订他的目标。观光客还会误以为其他人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理性漫游者的理念是,人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提供给他们。
如果你有可选择性,那么你就不要太需要智力、知识、洞见、技巧,或者那些脑细胞中发生的复杂的事情。因为你不必每次都正确。你所需要的只是不做不明智的事情,以免伤害自己(比如忽略某些事情),随后就能在有利的结果发生后乐享受益了。(关键是你的评估并不需要预先执行,只要在结果发生后进行即可)
选择权 = 不对称性 + 理性。理性就是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
试错法不是随机的,由于可选择性的存在,它需要一定的理性:它需要你以一定的智慧来识别有利的结果,以知道该放弃什么。你的理性就在于,同一个地方不必寻找两次。这样在找寻的过程中,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都能提供额外的信息,每一个信息都比前一个信息更有价值,因为你越来越清楚,哪些方法是无用的,或者在哪些地方不可能找到钱包。在一个你确切地知道自己要找寻什么的环境中,每次尝试都会使你更接近于那个东西。我们从失败的尝试中能够逐渐摸索出正确的方向。
精明源于需要,成功则来自困难。
应该把赌注投给积极进取地骑师探索者,而不是马匹。因为创新是需要灵感的,需要具备漫游者般的能力,随时抓住突然出现的机遇,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行事。
问题不是为了答案才设计的,问题的答案永远是根植于问题之中的,千万不要回答一个对你来说毫无意义的问题。
风险比知识更重要,决策的影响将超越逻辑。哲学家谈论真与假,但真正过日子的人谈论报酬、威胁和后果(风险与回报)。也就是脆弱性与反脆弱性。
脆弱性是非线性的,即对于脆弱物体而言,温和冲击的累计效应要低于等量的单一严重冲击所造成的单一影响。而对于反脆弱性物体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冲击性越强,带来的益处越大(相应的,伤害也更?。?/p>
关注核心问题,其他方面并不起主导作用。要让自己有效地行动就必须忽略很多东西。
尽量不要去读过去20年里出版的书,除了不是写过去50年内历史的历史书。
消除一些没有经过进化历练的事物,有助于降低黑天鹅这种极端事件的概率,同时使人类有机会得到改进。如果人们能够改进,我们可以相当确信,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看不见的副作用。同样的,幸福最好用否定的概念来阐释。
有的人只能被称为半个人,不是说他没有观点,而是说他不敢为之冒险。如果不承担风险,那么那些不承担的人带给你的侮辱只不过如同牲畜的吠叫:你不可能因为狗朝着你狂吠而感觉收到了侮辱。
有些人拥有了选择权或者可选择性,却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而后者还不自知。
过去是流动性的,充斥着选择偏见和不断修正的记忆。
不要询问任何人的意见、预测或建议。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
不承担风险就没有资格发表意见。现实世界中的决策,也就是放手去做,而不是用言辞去预测。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的人则寻求获利。要知道在大自然中,意见和预测根本无关紧要;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人的本性更倾向于稳定,在稳定中过安稳的日子,譬如说,“温水煮青蛙”就是描述一种趋于安稳的工作状态,而相反如“破釜沉舟”的选择可见其不一般的决心和勇气。相比传统行业来说,走在互联网前沿的同学,这种面对变化的紧迫感或许更强一些。
我个人的想法,对于重大的社会事件我们无力改变,但对于个人的预测和未知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而为,既然未知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我们就从观念上做出改变,事前储备迎接改变的能力,让未知的变化更有价值和意义。不可预知的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有接受改变的观念和能力。
全球化带来的脆弱性归咎于复杂性。
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不太在意环境。
反脆弱性:从冲击中受益,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从随机事件中获得有利结果。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道德困境:为了得到整体的反脆弱性,必须要让个体脆弱起来。
过度隐藏机制往往隐藏在最不可能的地方。长途飞行后最好去健身房锻炼以消除疲劳,而不是坐下来休息。
声誉受损的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是不可控制的,你不可能杜绝别人的批评,如果你的工作和职业很容易受声誉的影响,那么这些工作就不值得做。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试图帮助我们(比如提供“建议”)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衰老是功能失调和老化的结合,老化无法也不应避免,但功能失调是可以避免的。在自然的环境下,人们会死,但是不会衰老,或者衰老的时间很短。
反脆弱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压力源的刺激频率和程度非常重要:急性而适度、并给予较长恢复期的刺激会更有效。这将使得这些压力源成为信息的传导渠道。
耗散结构:有机体和动态系统的正常状态离不开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信息的连续交换,以及压力。一旦剥夺这些,就会给它们带来伤害。
写作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给予我们一种冒险的刺激感。
每一次飞机失事都降低了下一次事故的发生概率,每一家银行崩溃却会提高下一家银行崩溃的概率。
系统的反脆弱性是通过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于是,我们一定要确保自己的错误足够的小,以便能够生存下来。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将遭受失败、轻谩和贫困,但比我们非常感谢你们为了全球经济增长与他人脱贫而承担的风险和做出的牺牲。你们正是国家反脆弱性的来源。美国感谢你?!?/p>
我们的情绪能量让我们无视事件发生的概率,而媒体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媒体会利用我们对逸闻趣事的痴迷、对耸人听闻事件的渴求来影响我们,并因此造成很大的不公平。
一只火鸡在使用过去的“证据”进行“严格”的未来预测,而无视感恩节的来临。从而产生了“意外死亡”的黑天鹅事件,可是对于养育它的屠夫来说,它的命运早就被安排好了。
卢梭: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而是自由。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风险存在于未来,而不是过去。
拖延是我们的自然防御本能,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驶其反脆弱性的本能;它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结果也并不总是坏的。事实上人类是非常不擅长过滤信息的,特别是短期信息,而拖延则是帮助我们筛选信息的较好方式,它能避免我们由于冲动而轻信某个信息。
人们往往做最好的打算,而希望侥幸逃脱最坏的结果。反感小的损失,但对非常严重的“黑天鹅”风险(他们往往会低估)却毫无反应,因为他们往往会为小的可能的损失投保,但却忽略了大的罕见的损失。
信息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湮灭信息的努力比宣传信息的努力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所以千万不要为自己辩解太多,否则只会越描越黑。信息非常无情,它有能力控制那些试图控制它的人。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它人,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大。
从投资上来讲,也就是避免不确定性。寻找确定的趋势而已。
世界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当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自于对不确定的恐惧;当我们希望用确定性思维去改变不确定的世界、希望世界按照我们的意思运转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获得和初衷相反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需要真理呢?有了真理以后,我们用它来干什么呢?没错,我们要用它来给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感。试想,在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你在下一秒可能就被野兽吃掉了,或者被同伴打死了,你是不是很恐慌?所以,你需要一种确定性,用它来给当下的生活以希望。
理性主义者往往认为世界的变化遵循线性逻辑,“只要……就会……”,所以他们的行为方式是“为了……只要……就好了?!?/p>
理性主义者的行动方式其实反而是感性的,他们非常直接,希望通过积极的行为达到目的。但是他们放大了人的力量,他们对于线性逻辑有一种宗教式的迷信。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其实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因为根本不存在线性逻辑这回事儿!
也许他们可以找出很多证据来证明,“因为我这么做,所以我成功了”。但这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那些同样这么做了但是没有成功的人,根本就没有留下记录,他们被忽视了。幸存者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引用的其实是不完整的数据。
我们可能无法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是我们总是能够非??隙ǖ闹涝趺醋鍪谴淼摹I俜复砦缶褪窃黾映晒β?,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与其关注一个牛人做了什么,不如去关注他没做什么。
有些事情的收益很大损失却很小,有些事情正好相反。我们最好绕开那些收益很小损失却很大的事情,他们一旦发生我们就没办法承担损失,哪怕它发生的概率很低。
单纯的躲避陷阱不能让我们获益,它只是避免了我们毁灭,所以我们最好采用“杠铃策略”。简单的说,我们要把我们的绝大部分资本投资在那些损失可控的低风险资产上面,从而避免我们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我们把一小部分资本投资在收益可能无穷大的高风险资产上面,不让我们错过发财的机会。
让我们从普通金融学中举个例子,......如果你 90% 的资金以现金形式持有(假设你不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或以所谓的“保值货币”储存起来,而剩下 10% 的资金则投资于风险很高或极高的证券,那么你的损失不可能超过 10%,而你的收益是【没有上限】的。如果某个人将 100% 的资金都投入所谓的“中等风险”的证券,那么他很可能由于计算错误而承受毁灭性的风险。
这世界上存在低风险资产,也存在高风险资产,但是并不存在中等风险资产这种东西。
“选择权”或者说“试错”是面对不确定的终极武器。老子说“上善若水”、“顺势而为”,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们要根据外在环境不停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始终和环境达到一个和谐统一的状态。二者殊途同归。
我很好奇,为什么人们认同锻炼的压力对身体有益,但却无法推此及彼地认识到,一定的食物匮乏也会有相同的效果。在我写这本书时,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偶尔不吃部分或全部食物所带来的影响。不管如何,有证据显示,我们在约束的压力下只会变得更加体力充沛和健康。......(意思就是少吃点,对身体好)
让我们记住,我们最早可不是从送餐员手上获取食物的——在大自然中,我们必须费些力气才能弄到吃的。狮子要靠狩猎才有食物,它们可不是为了取乐而去狩猎的。因此,在人们还没有辛苦工作之前就供应食物,无异迷惑了他们的身体信号系统。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间歇性】(只能间歇性)地剥夺食物可以对许多肌体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你不知道的事情比你知道的更有意义
米兰昆德拉早就一语道破生活的真相“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