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类驯服了小麦,
还是小麦驯服了人类?
这句话来自知名的畅销书《人类简史》。
在一万年前,人类所食用的小麦仅出现在中东的一小块地区,起初只是野草的一种,但却在短短1000年里,小麦遍布全球各地,成为人类食用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当人类天真的以为“小麦可以作为稳定食物来源”而暗自窃喜的时候,小麦在暗地里窃笑着:呵呵,你们这些人类,为我们创造了如此适宜的生存环境,不仅扩大了我们的生存范围,还帮我们消灭了“竞争对手”(可食用的其他作物)。
由此我们可以反思:我们的生存是否在一定程度上由小麦所决定?
小麦犹如一张生存价值网,捆绑着人类的生存价值,那么,我们进一步反思下:我们的价值真的是由“小麦”这一张价值网络所决定的吗?
从“怀才不遇”说起
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各路媒体在鼓吹网红经济、知识付费的红利时,总会有人一拥而上,然后在一旁暗自感慨: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学习了,尝到红利甜头的却不是我?为什么我总是怀才不遇?
明代短篇小说家冯梦龙曾在《喻世明言》里对“怀才不遇”做了如下解释:
怀才不遇,指的是“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不被赏识任用,多指屈居不得志”。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之所以怀才不遇,要么“生不逢时”,要么“不被赏识”,要么“难以施展”??墒?,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的才能(即我们所认知到的价值)真的是由这个时代所决定?由我们的上司所判定?由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设定的吗?
千万不要这么轻易下结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会掉进“小麦驯服人类”的价值陷阱里。
01
“重力价值网”
要么冷静,要么撞墙
在设计思维里,有一个词叫“重力问题”,即那些作为现象普遍存在的,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被叫做重力问题。
而“生不逢时”恰好就属于这种重力问题,“时代”是我们所不能去改变的一个生存大环境,当我们懊恼“生不逢时”,我们也在失去这个时代。
那么,为何总有人在某个时代中脱颖而出,时势造英雄?大部分的人只能看着眼前的“英雄造时势”而选择跟从或者抱怨?问题出在哪里呢?
时代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唯一的差距在于不同人所感知到的“时代机遇”是不一样的,以及我们是否能够抓住这个“时代机遇”取决于我们是否为这个机遇“真的做好了未雨绸缪”。
相信提起秋叶大叔,很多人的印象里都会出现“PPT”这个词,他原先开始的时候是在PC端的网易云课堂讲PPT课程,讲着讲着,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火了。后来,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他也完美跟上了这一波红利,而其实,他只是做了个迁移,他以前所积累的那些优势全都在新的平台上显现了出来,他所拥有的扎实的内功(讲课能力+PPT制作能力等等)塑造了他的现在。
而对于“生不逢时”的人而言,看到的不过是“红利来啦,再不上船就晚啦!”,然后一拥而上、顿感焦虑不安,最后只能哀鸿遍野。
面对趋势的到来,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
这波红利真的属于自己吗?
如果是,那么再反问一下自己:我们是否为此修炼好了相应的内功呢?
如果没有,这个时代趋势的红利只会成为我们的隐形“重力价值网”,将我们牢牢捆绑在“为什么不是我的【生不逢时】困境当中”。
?02
“才能价值网”
要么需要,要么不要
?
从“生不逢时”到“不被赏识”,一个是时代的重力问题,一个则是“自我价值认同”的问题。既然重力问题不可改变,那么价值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所谓的“价值认同”,即我们所感知到的自身的价值,其实并不是由我们自身所决定,而是由你所选择的行业和上司的需要所决定。
在房地产被炒得如火如荼的年代,买房的人簇拥而上,卖房子这件事情不会太难,可是到了房地产经济下滑的时代,即使我们拥有着如此厉害的口才以及共情客户的心理,客户仍然不愿为此买单,不是我们错了,而是时代变了。
当一个年轻人满怀热血想要打下一片江山的时候,却忘记了眼前这片江山早已日落黄昏,这种英雄迟暮的画面感才真正令人惋惜。
而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才能得不到上司赏识”?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一家公司非常推崇产品文化,另一家公司不懂产品也不推崇,试问哪一家公司最有可能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呢?答案可想而知。有时候不是我们的能力不行,而是选择的公司与自己的“追求”有点背道而驰,这也是不被赏识的原因之一。
想要我们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去看这家公司的文化推崇什么,我们自身是否喜欢这样的文化,是否处在一个上升的朝阳产业?
我们所具有的能力真的是对方所需要的吗?越是想清楚自身的价值感和公司的适配性,我们的才能才越有可能得到发挥!
03
“社交价值网”
要么有情,要么有利
在人际相处当中,有这么一句话,想必很多人都想避而远之,那就是:你是个好人。
被发好人卡意味着什么?仅仅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好人”,然后换来对方一句“好人一生平安”吗?不不不,如果我们拿到了好人卡,要时刻警惕了,我们是否有可能成为了“取悦者”?
在生活当中发生过这么一个案例:
小A是个活跃在各种公众场合的社交达人,一到周末,不是去社交的路上,就是在组织社交的路上,还常常拉着我说:嘿,哥们,跟我一起去吃个饭呗,介绍几个大佬给你认识认识。
这句话听起来其实蛮不错滴,吃个饭,还能认识大佬,太值了,内心里不由得点了个赞!
这种事情,一回两回就还好,可是呢,这哥们几乎有空闲的时间都会浸泡在“社交场合”当中,对于我而言,那可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之后,有件事情发生了,这一天,小A有事需要人来帮忙,他找了好多人,几乎都以谢绝帮助而告终。奇了怪了,在小A看来,明明他认识了那么多的人,应该人缘还不错才对呀!可是,为什么在关键时候,却没有人愿意帮他呢?
后来,经过和他的交流,我才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
小A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社交上面去了,对于自己本身的学习成长却从来吝啬时间,导致在其他人看来,小A给到的“价值感”很低。
这件事情告诉了我们:好人缘 不等于 好人脉,经常社交 也不等于 对方就有义务帮你。
在熟人社交关系中,注重彼此情感的连接,像我和小A的关系就很好,有什么事情,能帮的都会帮,这是基于我们彼此的情感才有的现象。
而在陌生人社交关系当中,则注重于价值利益的交换,如果自己本身对于对方没有价值,那么这段关系本身就不可持续,人家对咱也不熟,既然不存在任何价值交换的可能,有何义务帮忙呢?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弱连接”的“陌生人”相处,我们既要学会如何在社交场合里表现出自己的高情商,还要让自己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感给到对方,从而可以玩到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
社交价值网决定了个体在所编织的社交网络中有多大的价值,当我们的社交价值网大部分是以“情感”为导向的时候,反而要小心了,是不是陷入了“取悦者”的好人陷阱里?
当我们的社交价值网大部分是以“利益”为导向的时候,也要小心了,我们是不是真的和对方产生了一定的“价值交换”,如果这种价值感不存在,这张网会变得很轻,随时会破裂。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价值网,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被眼前的这张价值网所禁锢,禁锢得越深,我们越难成为“有价值”的人,因为一旦脱离这张价值网,我们才会愕然发现:原来,我们真的什么也不是!
而其实,并非我们什么也不是,而是我们选择的价值网络,出现了问题!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