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66天? ? ? ?
第二次看《当幸福来敲门》感触比第一次多,第一次看真把它当作一个吊丝逆袭的励志电影。这次看更多关注细节,这里面有父爱,有销售技巧,有坚持,有宽容等。不得不佩服威尔·史密斯和他儿子的演技,居然把我看得热泪盈眶。
电影的英文名叫“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故意把happiness拼成happyness,因为主人公在电影里面对着拼写错误的happiness说,“there is no Y(why) in happiness,there is an I”这是一句双关语,翻译过来是“幸福没有为什么,而在于我自己”,的确《幸福的方法》里面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比如我们没有很大的房子没有车子,财富不代表我们不能幸福,我们在精神层面也可以选择幸福。
电影英文名如果直译过来应该是《追求幸?!罚捎谝阑志头氤伞兜毙腋@辞妹拧?,翻译得很好。但是幸福不会主动来敲门的,幸福只有靠自己双手去追求,靠我们的能力去争取。我们想幸福必须得努力,这种努力不一定说只要努力赚钱就行了,更多的努力应该是追求精神上的幸福,养成幸福的习惯。
普通人的幸福=物质(30%)+精神(70%)
我们暂定达到了100分才算幸福,二八法则,那我认为普通人(80%)的幸福的30分要有物质,70分要有精神(个人瞎想),只有在满足物质生活与精神丰收两种情况下,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幸福。在我的视野里面精神是大于物质,只有这两项加起来大于等于100才能幸福。
有精神没物质:很多人都讨厌谈物质,太俗气。没有钱也依然能幸福。但是当吃了一餐没有另外一餐的时候,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很难幸福,只有苦行僧能够做到幸福,这时候如果在1-5%物质的情况下,那你需要95-99%的精神层次,很多人很难达到的,只有苦行僧他们的精神层次能超过90%。有的哪怕饿死了他都是幸福的。比如去乡村支教的老师,他们很伟大,但是他们的物质至少是有保障的,他们能吃饱有一份微薄的薪水。他们不在乎多少钱,他们没有钱依然过得很开心,我觉得这部分人物质是15%,精神在85%。当然还有和尚,不过现在有的和尚薪水比普通人还高,所以他们幸福是必然,因为精神物质双丰富。但是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可就没这么容易了,他们不想去当乡村老师,不想去当和尚,更不想当苦行僧。所以30%物质也是一个必要条件,他们至少能养活自己,同时还要拥有一定的闲钱能够存下来以待突发状况。但是如果他们的精神层面没有达到70%,他们依旧不幸福。这时候就得自己追求幸福了,要么你提升物质,努力挣钱,能够每个月能存下来大部分钱,那就会感到满足。要么提升精神层面,学习哲学,文学,史学。多看文史哲方面的书籍,丰富精神充实自己。
有物质没精神:很多人也懒得去管精神,认为只要赚够了钱,他就能幸福。有很多爆发户,很快又濒临破产。以及有很多富人富不过三代,就是因为精神文化水平不够。他们前期会被假象迷惑,山珍海味,豪车美女,身边一群拍马屁的人,自认为很幸福。但是终究他们不会幸福,因为物质的东西,经不起时间的沉淀,他们会厌烦,会无谓。也许你会说你不是说幸福=物质+精神吗?那我精神1分,物质99分不就行了吗?但是我想说,物质最丰富的一群人(90%以上),他的精神也必然丰富(很明显精神丰富他才能拥有最高的物质)。听过很多人都说过,说那些真正有钱的人都是很低调的,而且谈吐得体,尊老爱幼。是这个道理。在我印象中,李嘉诚算是一位精神物质都非常高分的人,所以他的幸福感应该超级强,他教导儿女的方式,他的家规家训,我觉得秉承他的思想,他们家族一直物质精神双丰富下去。
所以如果现在过得不幸福,那就考虑是钱的问题,还是精神的问题,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说是钱的问题,因为有钱的人啊,他也会开始注意自己的精神培养了。所以一边赚钱养家储存基金,一边读书旅行丰富精神吧。
那这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的幸福处于何种地步了?我想大概在物质只有5%的基础上,他精神上我觉得达到了70%以上。所以主人公在追求物质上的幸福。他有好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具体明天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