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曲学家王长安有一句描述明代徐渭的话常常被人引用: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堪嗟叹!”
这《十字歌》真真切切地写出了徐渭一生的坎坷。
不过,也许正是他的不幸,才创造了他在艺术上的奇迹。
徐渭的绘画作品始终充满了饱满的情绪,既悲壮又恣肆淋漓。压抑与狂放达到了奇异的统一。
徐渭的绘画作品大部分都是水墨写意花鸟画。
徐渭也是大写意的代表人物。
《墨葡萄图》是徐渭晚年的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画中描绘了一枝恣意生长的野葡萄藤,无拘无束,随随意意。
浓密的叶间,悬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野葡萄。似有微风吹过其间,又似乎只是静止。
在这张画里,画家没有刻意的追求形似,枝条、叶子、葡萄,都在似与不似之间。
甚至在纵横挥洒中,连笔墨技巧,都被画家忽略,退至其次。
我们看到的是第一视觉感受,往往是水墨淋漓的畅快,是内心情感的肆意宣泄。
刷刷点点,笔法随意,毫无雕琢之感,如同一个尽情舞蹈的舞者,挣脱了所有有形与无形的束缚。
中国绘画从追求形似,到表达内心,在徐渭这里,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除此以外,我们依然能够从画面中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美感。
先看那些藤蔓,线条多么随意洒脱。而右上角粗大的枝干又收拢了它们。
收与放,张与驰,形成了对立统一。
在看叶子。不讲求形似,却在大小、浓淡、疏密上,都变化丰富。
还有叶间散落的一颗颗圆圆的葡萄,只有蒂部点出浓墨,显得饱满而透明。
葡萄连同叶子、枝蔓,都活泼泼的,蕴含着内在的力量。
同时,葡萄、叶子、枝条又形成了点线面的丰富变化。
在构图上,画家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左上多而右下少。
看起来像是分开的,又用一条藤蔓将其相连,形成了分与合的变化。
两部分之间的空白,只有几根细细的藤蔓悬垂期间,十分空灵,让人充满遐想。
再看画面右上方。画家的自题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满腹才华,空掷半生,读来唏嘘不已。
重新再看这画上串串的野葡萄,分明透着画家的身影:孤寂、悲怆,又充满内在的力量和令人迷醉的美感。
徐渭的大写意画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八大山人、郑板桥、齐白石等,都对他推崇备至。
郑板桥更是制作了一枚印章,上写:“青藤门下牛马走”,以表达自己对徐渭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