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做好朋友
回避型人格分享
自有心理学科以来,许多大师从不同的角度把人格分为各种类型。
比如感性的和平型呀,活泼型呀;理性的完美型、力量型。
又如心理障碍诊断的偏执型、冲动型、强迫型、依赖型、边缘型、回避型等九种人格。
海伦·帕尔默更是发明了风靡全球的九型人格,什么完美型呀、助人型呀、成就型呀、自我型等等。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我随意搜索了一下,关于九型人格的书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当然,作为科学研究,方便诊断、治疗、归类等等,无可厚非。但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如果你是专业的学者或心理医生,这些书都能给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通过这些书去解决你的心理问题,那就是自找苦吃,除非你从头研究心理学,并达到可以为别人治病的水平。
这个话可能有点得罪人,可这是事实。记得我本人读医学院的时候,学到诊断学,每天老师讲授一种疾病,比如大叶性肺炎呀、慢性咽炎呀、慢性胃炎呀等等常见疾病,马上就觉得自己已经患上这种疾病,什么临床症状都像。这跟我们门外汉看心理学的道理是一样的,本人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的时候,同样的场景立马出现。所以,非专业人事,切勿看专业书籍,结果都一样,立马对号入座。
谈了这么多废话,那你就会问了,那我怎么办呀?不是说学习知识可以解决问题吗,怎么就不对了?
我告诉大家怎么办,很简单,两条:一是别想多了,二是找专业人士。
很简单吧,生活本来很简单,是我们把他搞复杂了。
我们先来说第二条解决办法,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问题你不找专业人士,你吃多了自己瞎折腾啥。前面我说了,心理学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要么你就成为专业人士,要么你就求助于专业人士。
好,我们现在来说第一条。不要想多了,在你没有到疾病发作的程度,到不了心理障碍的程度,你没必要想太多。下面我们就用这条来解决回避型人格。
很多书籍介绍,回避型人格具有一堆特征,诸如自卑、敏感、羞涩、行为退缩、不敢冒险等等,你一看,这不就是我吗,我是回避型人格,我有心理问题了。你看,马上陷入我前文说到的对号入座了吧。其实,这是人类几千年进化过程自然形成的思想逻辑,就是尽量用简单化的分类来归纳我们的行为,以便于处理和应对,但这不是我们真是具体生活。同样,人类几千年的进化过程赋予我们安全感至上的行为预设,自卑、敏感、羞涩、行为退缩、不敢冒险等内心预设,都不过是安全感难以保证的一种表现。关于安全感,这里只是先引用一下,以后会跟大家分享。
好,言归正传,基于以上前提,我们来讨论,回避型人格的症状是人类追求安全感的一种基本反应,你有,我有,大家有,再正常不过了。凭什么就是有问题了呢!so,因此,大可不必过于紧张!鉴于此,一是正视这些问题,大家都有的问题,正如我们都有五官,不必奇怪;二是这些现象我比其他人更在乎一点点,更多一点点,仅此而已;三是凭什么我跟别人不一样,其实都一样,ta怕被拒绝,我怕被拒绝,ta迈出一步,其实我也可以,我想等下一次。
说白了,回避型人格就是社会交往障碍而也,这是专业的说法,其实也就是交朋友方面比较差,这就是专业问题简单化。
那么,怎么破?
学会交朋友,交应该交的朋友就行嘛!
最后,谁是你应该交的朋友?
@就是我们自己嘛!
谁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自己!
首先,我们应该以好朋友的角度对待自己,尊重自己的偏好、习惯、爱做的事、讨厌的事,先让自己舒适了,开心了,你就发现,除了违背社会所不容许的一切,自己这个朋友,其实也不错的;这就是,第一步,接受第一个朋友,自己。
其次,与自己同进退,我们生活中有父母、有超市的啰嗦老板娘、有网络电视烦人的广告、有送快递迟到的小哥哥、披萨店繁琐的点餐程序等等,我们必须与人互动;更不用说我们应该承担赡养父母、照顾他人的社会责任。马克思老人家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属性是人的第一属性,人实现社会属性的第一需求,就是与自己交往,与自己同进退。
最后,我们接受了自己,与自己同进退,我们首先与自己做朋友。懂得与自己交朋友,我们就会懂得与其他人交朋友,我们就会有了好朋友。
最简单总结一句,回避型人格,就是不懂交朋友,怎样交朋友,跟自己成好朋友。
就这么简单。
综上,所有的心理问题,一是不要想多了,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二是确实有问题,我们求助于专业人士(插播: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社会支持,以后有机会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