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的语言造就孩子的大脑发育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籍《父母的语言》,作者是儿童教育学家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她和她的团队发现,孩子在3岁前,父母对于孩子说的话会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可以塑造孩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脑是人类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如何让大脑建立神经连接?是语言的赋予,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
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叫做神经的可塑性,一个正在迅速发育的大脑,会通过听觉和视觉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把大脑比喻成一台机器,父母的言行就是在为孩子创造超级机器的过程。
我们在后边会慢慢的给大家论述,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影响到词汇量、孩子的语言处理速度、孩子的学习能力、成功的能力和潜力。
二、为什么父母没有那么重视0-3岁孩子的教育?
大家知道我们早期的时候的语言环境将决定着每个人大脑当中所分泌的这种荷尔蒙。在婴儿时期,孩子的脑海当中就已经可以分泌压力荷尔蒙,就是皮质醇。
这里这个大家讲一个案例,19世纪的时候,医学界有两大非常重要发现,一个是麻醉,一个是消毒。哪个是被最早被运用的呢?很明显是麻醉,因为人们对于止疼这件事是非常重视的,止疼了马上就会有效果。但是消毒这件事一直到很晚,因为看不见,比如产妇当时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医生不洗手,这个做完手术后再去另外个手术,直到付出很多代价之后,后面才慢慢被人意识到。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消毒这件事,他效果没有那么快表现出来,所以过了很久,有了大量研究之后,人们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0-3岁的小孩教育也是一样,这个阶段小孩的表现都差不多,并不能看出来多大的区别,都很可爱。我曾经最大的一个认知错误就是认为小孩在0-3岁的时,只需要吃饱穿暖就行了,他们啥也不懂。
现在我的小孩一岁多一点,我发现她学习能力真的很强,比如你只需要教她一遍这是小狗,过好几天你说小狗在哪里,她就会指给你看,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研究表明,0-3岁小孩学习速度是她一辈子最快的阶段,大脑的可塑性是最强的,这个时候学习语言,数学,艺术,情商,沟通能力是最容易且最快学会的阶段。
希望我们都能够认识到,父母的语言决定孩子的一生。不要在教养孩子上出现思想的停滞,等到孩子表现出来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出问题的时候再去反思,已经是错过了最好的阶段了。但也不用太担心,任何时候都不晚,因为大脑还是会发展,只是速度会慢下来,通过刻意练习都是可以得到塑造的。而且,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大脑还有一次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孩子大脑的修剪和突触连接能力都会较之前强很多倍。
三、父母的语言是如何影响孩子的?
书中有提到一个数字,3000万,指的是孩子在3岁以前听到的词汇量是3000万以上,会和听到的词汇量比较小的家庭,在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差别。
很多家庭因为父母工作原因或者沟通交流较少,回到家以后家长做着自己的事或者刷手机,对于孩子的单独陪伴和沟通较少,等小孩长大一点,会发现小孩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其他小孩有比较大的差异
这个差别来自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实际上是大脑神经连接的构建,家长输入的越多,孩子的神经连接也就越多越复杂,学习能力也会越强
特别大脑在婴儿时期,快速大爆炸会建立很多连接,而那些不经常用的连接就会被断掉,有的孩子生下来眼睛就有白内障,有的家庭发现得早,就把白内障摘掉了,以后孩子视力就没有问题。但有的家庭发现得晚,等孩子长大后,才发现怎么眼睛看不见,赶紧去医院做手术,但就算把白内障摘掉了,孩子依然看不清,原因是他的视神经长期不用,长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大脑判断可能没什么用,就把这段连接给它断掉
这就是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性原因,如果你在那个时候不学,你发现你长大了想要练习很困难,基于这个原因,你就知道父母的语言是多么的珍贵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书香门第的家庭,培养的小孩会带有一种独特的特质,这个特质就是父母给予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的一个小孩,他叫王恒屹,上节目的时候4岁,但可以让评委随便考《千家诗》,比很多成年人都厉害,为什么他比同龄的小孩在这方面强这么多,分析背后的原因是在他还小的时候,母亲就教他看图识字,故事听读,故事儿歌,她奶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教王恒屹朗诵、爱背诗,还用音响播放古诗词朗诵的内容,逐渐的培养了他对诗歌的兴趣和喜爱
所以父母一言一行对于孩子都很重要,你是孩子最好的导游,带她来看这个世界,她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而语言就是我们和孩子最好的沟通桥梁,也是他成长的桥梁
四、父母的语言怎么来培养孩子?
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和孩子要进行科学的对话,里面有一个选择,叫3T原则。
第一个T叫作tune in,指得是共情关注。
所谓共情关注就是你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比如你说你在陪孩子玩,但是你拿着手机在处理工作,这个不叫共情关注,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比如你给孩子念绘本,我们希望孩子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个绘本上,妈妈怎么念他就怎么听,这也不叫共情关注,而且小孩怎么会那么听的话呢?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希望多尝试,所以要跟着他的节奏,他摸到了床了,你告诉他这是床,噢,这个是床单呢。这叫做共情关注。需要把他的感受和他关注的点解释出来,可以让孩子快速的学习。
如果非得让他跟着你,就给他带来焦虑带来皮质醇的分泌,最后你也生气,他也生气。
第二个T叫作Talk more,充分交流,要多说。
首先是要跟他讲述我们在发生些什么事,他碰到什么就说什么,虽然他可能不会表达出来,但是他也在学习。
而现在好多家长给孩子扔一个手机,说你自己玩吧,但手机最大的问题是这是一个不互动的东西,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手机无法建立链接,那么大脑神经元也就不会连接
充分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就是少用代词。就是他、那个、这个,用代词孩子听不懂。代词的使用是成人社会有了底层共同认知,才能够理解的。比如你指着西瓜跟孩子说,“我喜欢这个”,孩子并不知道这个是西瓜,你应该说“我喜欢这个西瓜”。另外一点是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尽量把话说全,这样孩子会模仿你的语言,会说更多的完整的句子,这就是语言的拓展
第三个T叫作take turns,轮流谈话。
所谓的轮流谈话是跟孩子有互动性,告诉他因果关系,而不是用命令式的语言跟孩子沟通。比如很多父母跟孩子说,你不要动,老实点。你要干这个,干那个?孩子不懂里面的因果关系。
而互动性,就是通过沟通互动,告诉孩子因果关系,比如炉子很烫,你可以跟孩子说,这个炉子很烫,你猜你的手碰到了会怎么样?会不会烫伤,那我们要干什么?我们是不是不要碰。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碰它。孩子也不理解。
命令的词语只会让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去尝试这个世界上的东西
另外一点是尽量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视,他会对于孩子的情感感知产生误解,比如熊大熊二打架,电视中是淡化了双方的感受,而现在中,他可能会模仿,并不知道大家会造成伤害
五、父母的语言影响孩子特质
第一孩子的学习特质跟父母有很大关系。很多人说,女孩学习数学不行,但是研究表明,并没有证据证明男女在学习数学上,大脑上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2个原因,一是认知固定,比如从小就有人跟孩子讲,女孩学习数学不如男生,说的多了,孩子自己都信了。第二是培养方式上,培养男孩时候,会让他玩填格子游戏,让他对于空间感更足,但是培养女孩就是告诉他穿好看的衣服。所以孩子学习数学好不好,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可以给她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有意识的语言鼓励培养
第二孩子的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养成,来自于父母怎么跟孩子互动的。如果父母整天跟孩子讲的话都是“宝贝你真棒”、“宝贝你真有天赋”、“宝贝你真了不起”,用这种肯定结果和天赋的方法跟孩子谈话,这个孩子很容易就变成一个固定性思维的人,因为他太希望得到来自天赋方面的肯定。
当你能够鼓励他去了解坚持探索,不放弃这样的过程性目标的时候,这个孩子就能够逐渐地养成一个成长性思维的心态
第三,孩子的自控力养成也跟父母的语言有关。如果父母总是用命令型的语言跟孩子讲话,孩子的自控力就会不断地下降。因为他不认为这些东西需要我管,因为规则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你说不要做,我就不要做了,所以,他根本不会去探索边界、不会去探索规则、不会去尝试自己掌控这件事情,所以,他的自控力就会不断地下降。
第四,孩子的一些品质比如善良、同情等,也跟我们的语言有关,比如你跟孩子说“来帮我扫扫地”,他可能不太愿意,但是,如果改一下,“我希望你成为我的帮手”,他就愿意来了。因为孩子觉着自己是有价值感的。
当然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就要反过来,不要说他是一个loser(失败者),而是告诉他仅仅是这一件事做错了
END
孩子的区别往往并不是智商的区别,或者基因的区别,我们需要意识到,父母的语言对于孩子的影响更大。
好多人愿意花很多钱给孩子找一个学区房,租一个或者买一个学区房,但是如果可以对于孩子多一些关注和陪伴,他在小的时候具备丰富的大脑神经连接,到了三岁能够有很强的读写能力,这将决定了他将来学习如何,也会决定他认知、情感、社交、情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