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比较忙,但也竟然能忙里偷闲,读完这本充满禅意的小书。现在有点时间抓紧写个感想。要不然又不知拖到何时。
这本书结构上并不复杂,无非是作者旅途中发生的事情和对自己的过去的穿插回忆,还有就是对于各种概念的评价。
关于旅途中的思考,确实非常有意思。平时我们的时间总是有限,被各种琐事占据,大脑难以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但是在旅途中,除了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思考,更难能可贵的是旅途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或者称之为矛盾更好,会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思考。
言归正传,作者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一对夫妇骑着摩托车横穿美国。作者本人已经对摩托车旅行有自己的心得。而另外一对夫妇则毫无经验,并且对旅途中需要自己维修摩托车毫无兴趣。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潜意识里对科技的排斥。这也为后文作者所讨论的的古典与浪漫两个概念的讨论,而且这个主题的讨论实际上也贯穿了整本书。书中刚开始的描述是从旅途中人们对景色的反应开始的:两个摩托车穿行在公路上,两边则是一成不变的荒原,远处几只乌东鸟惊起。作者觉得很有意思,提醒儿子和另外一对夫妇,他们则不感兴趣。
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是经常发生的,细微的东西往往过于稀松平常。人们往往十分渴望看到壮美的、瑰丽的景象,并认为这样才称得上美丽。这应该跟感官刺激有关系,或者说人们的心灵不再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关上了门窗。这里进一步讨论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对周围的事物丧失了好奇心。佛家讲,一花一世界,只要认真观察,总有不同的方面使我们惊奇?;叵牒⑼逼冢颐堑闹犊晌揭黄瞻?,对世界的好奇应当理所当然。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的提升,我们则更倾向于去拓展更空白的领域,无法再深入原本已经认识了大概的领域。这里我们便遇到了另外一对概念“深度与广度”,从少年到青年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以“广度”为重,重在对于这个世界有一个基本的架构,掌握认知世界的方法论。然而随着进一步探索,“深度”更为重要,如果我们深耕某各领域,那么是否还有深入另外一个领域的必要呢?这里我有一个比喻,自以为很恰当:这个世界有点像两个横和无数个竖组成的符号,类似一个工字,不同的是竖有很多。上面那个横可以看做我们的认知开始的地方,首先我们要拓展宽度,然后选择一个领域开始“向下深挖”,最终你会发现大家虽让从不同的地方向下,但是最终又到了下面这个横线。我们姑且把这个叫做“天堂”,在这里我们的认知不再“向下”,而有开始横向发展。在我们深挖的过程其实也是要有横向的过程,甚至有能力横向的人会更快的到达下面的那一横。所以我的结论是能否欣赏另一领域的美并不在于人是否过于忙碌,而在于对下面那一横的好奇。
回到书中,在经历与另外一位男主人的冲突之后,作者开始讨论科技所代表的古典主义??萍汲S幸恢止诺渲饕宓拿溃呒拿?。一个系统,以摩托车为例,可以无限细分解构,由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却决定了整个个系统的确定性,而这种确定性却仅仅是由几条简单的规则所决定的,系统也是可以无限细分下去的,并且这个过程并没有人的参与。而浪漫主义则与此相反,由人所决定,即唯心论。所有自然定律的伟大发现本来就存在,但是如果没有人这种高等的生物去发现,那么也是不能被感知的?;蛘咚?,它们(客观存在)并不存在,只是因为有了人类美丽的眼睛去观察,聪明的大脑去思考才能够寄托于人类的思维存在。如果没有人的存在那么,世界将是铁板一块,是因为人的存在,才有了概念的存在,才有了各种门类去规范他们。用认知这把锐利的刀去切分这个世界。而古典的看法则认为,人与这些的存在是没有关系,世界是独立的运行的,这才是真正的矛盾所在。古典的方法在不断细分对象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加假设,仿佛永远不能基于几条简单的假设来解释一切,现代各种理论的发展模式便是这样。伟人如爱因斯坦花费终生也没能找到宇宙大统一理论,后半生基本上只是在不断的给大统一理论加上更多的假设。而旧的理论由于假设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从这方面来说真理和科学天生就是一对反义词。科学真理不像宗教教义一样能永远存在,它像所有的一切一样可以被研究。而当今的理论的失效仿佛越来越短。
我们目前所谓的理性模式并没有把社会带向更美好的世界,反而离它越来越远。当理性模式运作的系统开始运行时,实际上它便是独立的,离开人的参与照样运转,并带有其自身的目的。进一步,机构或者成为系统会反过来奴役人类,使它能够更好的运行。
接着作者介绍了以前的自己(当然也是现在的自己,但是是分裂的)关于基本的形式的讨论。基本的形式是稀有的讨论题材,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讨论模式。比如说,你从事物的表象来讨论,或是从它们的基本的形式来讨论,当你想要讨论这些讨论的模式时,以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平台的问题。因为除了这些模式自身,你将没有平台可以依附。
“前面我曾谈论过他的基本形式世界,或者从外部来说,谈论过基本的表象,科技现在我想应该从基本形式本身的角度来看他的基本形式的世界,也就是基本形式世界的基本形式”
作者引用二分法这一西方的经典方法对机车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以展现古典逻辑的力量。接着作者开始评价浪漫的模式:浪漫的模式主要有丰富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和直觉。最主要的是情感而非事实。和科学相对的艺术往往就是浪漫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理性或是法则,而是依赖于感情直觉和美学。
这两者的矛盾有着致命的冲突,难以调和。这就是问题的根源,人在思考和感觉的时候往往会偏向于像某一种形式,而且会误解和看清另一种形式。然而没有人会放弃自己看到的真理,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人真正融合两者,因为两者之间找不到交汇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古典和浪漫的冲突也可以具体为东方和西方的冲突,西方种分析(当然艺术也很璀璨),东方更重整体。对于认识世界来说,西方浪漫主义往往可以清楚的认识世界。而东方的浪漫主义的整体性认识,更能认识人本身和人所在的关系。东方才刚刚接触到这种古典的模式,并正加以运用,准备超越西方的发展。但是成功的并不多,因为这些东方的国家浪漫的情怀太多,难以真正的拥抱古典的美。
逻辑的基本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具体到抽象,而演绎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浪漫主义模式中是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的。作者的过去的另一个分裂的自己试图统一古典的和浪漫的形式。
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在这座高山上,已经有许多前人走过的路径,但是都被世人遗忘。虽然他们都声称自己的答案是永存的,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文化的差异,使我们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在他们自己的体系内可以说是正确的,但是即使在同样的文化内,旧的思想仍然被新的思想所取代。
所以有人认为,人类精神领域并没有任何进步?;镜娜诵缘拿苋匀淮嬖?,并和远古时期并没有什么不同。
人类的理性源于直觉,这又恰恰说明了古典与浪漫的统一。
后记:
记录的过程也像是一场旅行,边记述作者的观点边插入自己的评论,在写的过程中间我也有大把的时间思考,与作者碰撞,最后我也分不太清哪里是作者的观点,哪里是我自己的观点。
前段时间在准备给导师讲的PPT的过程中,想到一个结论:概念>思维>科学>技术;存在于人们脑中的概念才是我们世界的极限。从物理空间上说,我们占有的空间确实是在不断变大并趋于无穷,并且明白空间时间都是从无有到无穷。概念(或模式)是可以打通古典与浪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