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运营,我们很努力,收藏夹里满是有关运营干货的网站,关注了很多专注于提供行业干货的公众号??戳撕芏嘣擞苫跷恼?,但发现自己运营水平进步缓慢,问题出在哪呢?
之前有人写文分析过原因,多是从学习者自身找问题,但原因真的是完全在于学习者自身吗?我想未必,今天就来谈谈在我看来,看了那么多干货,依然做不好运营的原因有哪些。
1.干货不干
首先是干货文章本身的问题, 干货文章内容参差不齐。很多文章只是空谈理论,脱离现实,不具备可执行性,这类文章对于学习者来说毫无价值。曾经有位同事用几篇文章拼拼凑凑出了一篇谈文案写作的文章,投在某知名干货网站,被收录后还被多家网站转载,浏览量和评论量非常高,但我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并非写作者的经验之谈,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未必行之有效。这就是理论上符合逻辑,但实践中很难执行。
也正是这点,我在自己写运营文章时总是避免去空谈理论,所写内容要么来自实际工作心得,要么是表达对一些现象的思考,并将思考利用在工作之中。
另外,在一些运营分享中,分享者很难毫无保留的将项目或活动的细节分享出来,多半是浅尝辄止,因为有些细节会涉及灰色手段或公司秘密,而这些没有披露出的内容,往往对一个项目或活动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是你通过看一篇文章学不来的。
2.背景不同
学习者和文章作者的背景不同。文章作者是从自身出发写一篇文章,也许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多事情做起来或说起来显得很简单,但对于知识储备不足的学习者来说,则很难理解其中的道理。再比如学习者的过往工作经历和作者的经历不同,很多内容也是不能完全领会的。
产品的背景不同。这里的产品背景不同是指所在行业、产品类别、产品功能、资源背景等等,产品背景不同,运营自然很难模仿或复制。你看到一家电商产品做了个规模极大的促销活动,你也想做一场规模很大的活动,但你不知道这电商在此次活动中投入的成本有多大,也许你的产品在运营上的预算很少,那就不适合做这样一场活动。
3.碎片化知识不利于学习
碎片化知识会给人一种假象,就是觉得自己轻轻松松掌握了一门技能或了解了一个行业,这种假象会让你觉得自己进步很快,但实际工作中又不断受挫。碎片化知识体系是不能帮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而知识体系对于你应对工作中的问题,理解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运营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与其每天盯着手机看几篇干货,还不如买几本运营相关的书来仔细研究,那会让你对运营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也会改变你思考的方式,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运营工作中又是比较重要的。
4.技能来自实践
行动学习理论认为,人要掌握一门技能,需要有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练习和践行,还有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这个原则叫做721原则。而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连知识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信息,而想要靠百分之几的信息去成为一个高级运营,显然是不可能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以上内容,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想提高运营水平,仅靠看干货文章,效果甚微。一方面是干货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这种学习的方式对你的提高有限。
因此,在我看来,要提高自己的运营水平,应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系统性学习,不要碎片化获取信息或知识,去读书而不是看文章,去上系列课程而不是听一次分享;二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学习和工作中,多一些思考,多问些为什么,如何做的更好;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好总结,实践出真知,实践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