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Log line
市面上有很多编剧书籍都会提到“Log line”这个概念,(也称“one — line”或者“Premise”) 有的翻译比较拙劣的书籍把它翻译成“故事线”,有的则会翻译成“一句话梗概”,而翻译相对到位的则会称之为“故事前提”。所谓"Logline”简而言之就是“概括故事的一句话”,那么它到底从何而来?有什么作用呢?有多重要?该如何使用呢?本文将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Log line 从何而来?
Log line 这个概念从何而起已经无从考究,笔者收集过的资料中有两种说法比较有意思。
第一种,金主爸爸发明的。
许多电影的投资人或者制片大厂的“executives”每月都会收到成百上千的电影提案或者剧本,他们实在无暇逐部细看再花时间从几百页的剧本中总结故事判断是否值得投资,所以他们要求下游环节就帮他总领总结出整个故事的核心,让他们能迅速看到所提交的故事概貌与商业潜力,再决定是否进一步了解项目提案或者剧本。从看“故事梗概”到后来要求“一句话”,生意人分秒必争,凡是讲究效率的观念促使了Log line 普及,也就是说Log line 最开始是节省交流成本的工具。
第二种,编剧狗发明的。
这个说法与上面也有关联,好莱坞早年编剧/编剧经纪人向制片人兜售剧本创意求投拍时,制片公司的大佬总是“日理万机”,并没有时间听完一整个故事,如果不能迅速让对方抓住你要出售的故事的重点,通过一句话引起对方对你故事兴趣,而是要让“日理万机”的人坐下来听你老生长谈个把钟头,那么可能连下次一推销的机会都再也没有了,因而编剧们开始使用“Logline”,一个故事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将故事的类型,故事核心,噱头,乃至投资规模,受众类型都提炼其中。有了“Logline”,编剧/编剧经纪人可以做到在”电梯”,或者“洗手间”时间,就能推销一个故事。(好莱坞称之为“电梯简报”——“Elevator pitch”)虽然不一定能让对方马上拍板,但是能令人对故事有清晰明了的了解。也就是说Log line 是故事销售环节的一种销售手段,就如同各大护肤品专柜赠送的sample小样。
为什么叫Log line ?
(也有的将之合并成一词“Logline”)
Log在英语中作为名词有“原木”、“航行日志”的意思,而line 则是“线”与“字行”的意思,故事的叙事线也称为“Story Line”。
所以Logline 这个词其实非常形象地说出了这个“总结故事的一句话”的作用与意义:
如果创作故事的过程比作雕塑,那么“Logline ”就是这个雕塑的“原木”。
如果创作故事的过程比作航行,那么“Logline”就是能在远航后能重绘“航迹”的"航海日志"。
换言之,Logline 可视做整个故事创作与开发的依托与核心,但不仅限于此。
Logline 既然是电影销售的必要环节,投资方制片公司能从这已句话中判断故事是否有潜质,决定是否投拍或者再跟进了解。那么,如果编剧反其道而行,先总结得出一个足够有趣足够吸引人的句子,然后再开始写剧本呢?不正是“舍末求本”吗?那么这样创作出来的剧本是否有更高的转化率与商业潜力呢?在通过多年的实验后,Logline被发现切实可行,并且成果喜人,于是“设计一个好Logline ”被许多好莱坞大牛放入了他们剧本开发的首要环节。
好故事是一句话说不明白的!?
这是笔者在影视行业中,常听到的一些反“高概念”的影视创作人绘说的话。这些人当中有编剧、有导演、有策划人。但他们大概对Logline的理解是错误的。Logline 并不是要求你用一句话把故事说“明白”,而是用一句话把故事说得“勾人”。一句话总结一个故事可以轻描淡写,寡淡无奇,也可以有悬念(hook)、有反讽(Irony)让人充满好奇。
就拿最近打得火热的《延禧攻略》来举例,它的Logline 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词汇组合、运用各种句式:
A.一个宫女成为贵妃的故事。(轻描淡写)
B.一个宫女璎珞凭勇往直前的勇气、机敏灵活的头脑、宽广博大的胸怀,化解宫廷上下的重重困难,最终成为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贵妃。——百度百科(寡淡无奇)
C.一个卑微的女人嫁给一个至高无上的男人为妻,原为了替这个男人的前妻报仇,后凭勇气才智披荆斩棘,她终于成为一代皇妃。(悬念与反讽)
试比较上面这三个句子。假设你并未看过《延禧攻略》,就上面三个句子选择一个让你扩写故事,哪一个让你觉得更感兴趣,更有可创作的空间?
笔者相信你选择的应该会是C,因为C这句话中呈现出了多层次的悬念与反讽:
1.卑微的女人成为皇妃。(反讽)
2.妻子为前妻报仇。(反讽与悬念)
3.披荆斩棘成为贵妃,那到底报仇了没有?(悬念)
4.男人知不知道女人原本的目的?(悬念)
5.前妻的死与男人有没有关系?(悬念)
当然《延禧攻略》的Logline 还可以有各种其他形式的句子,Logline 并无定式,但是必定是一句信息量庞大,又凝练而又充满设计感的句子。
一个 Logline 可以在故事开发阶段帮创作者梳理什么?
a.故事基调与影片类型
eg:《倩女幽魂》
Logline :
一个文弱老实的书生与一个平日靠色勾人魂魄为生的香艳女鬼产生了爱情,不料这个女鬼背后有个操控她的恶毒的大妖怪。
故事基调:哀怨浪漫 (书生与艳鬼,人鬼情未了)
影片类型:恐怖灵异
b.主要角色与主要矛盾
eg:《这个杀手不太冷》
Logline:
一个独来独往杀人不眨眼的专业杀手,因恻隐之心救下了一个被警察灭门的少女,并与这渴望复仇的少女一起生活,最终杀手用自己的死亡化解了少女的仇恨,让少女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主要角色:杀手,少女,警察 ;
主要矛盾:被灭门与渴望复仇。
c.激发想想与戏剧可能性
eg.《小鬼当家》
Logline :
一个小孩独自留守在家,却有一帮大坏蛋为了某样东西向他家袭来,小孩以寡敌众,却用古灵精怪的方法?;ぷ×俗约河爰以?,击退了这帮大坏蛋。
激发想象:古灵精怪的方法是什么方法?
戏剧可能性:小屁孩如以寡敌众击败大坏蛋?有无数种有趣的可能性。
好的Logline 不是闭环锁死的定式句子,而应该是能从这一句故事题干中看到各种戏剧可能性,这样的Logline才是能把故事做成充满生机,“有机”(organic)的根茎。
d.角色成长与故事节奏
eg.《王牌特工》
Logline:
一个失去父亲而疏于管教爱胡作非为的小混混,经过特工学院的种种磨砺与训练,继承死去的父亲成为了儒雅绅士的王牌特工。
角色成长:胡作非为的小混混 成长到 儒雅绅士的王牌特工;失去父亲 成长到? 继承父亲。
故事节奏:光从logline 这句话中,以能体现故事的整体节奏——英雄的旅程(Hero‘s journey)惯用的三幕式结构:初始世界,新世界,初始世界。(英雄在初始世界发现问题,启程到新世界学习技能,最后再用在新世界学到的技能解决初始世界的问题)
e.设计原则
eg.《追捕野蛮人》
Logline:
一个小混蛋寄养到一个老猎人家中,没多久这个小混蛋却害得这个老猎人成为警察的猎物。
设计原则:“猎人成为猎物”,这是《追捕野蛮人》整个片子的核心设计原则,这个设计原则填满了整部电影的三分之二的时间。
“猎人成为猎物”这个有趣的、充满反讽的设计,让故事充满趣味:“一个老猎人必定熟悉一切捕猎的技能,他也早从平日的捕猎中从猎物身上学会了如何藏匿自己的技能。一个最懂捕猎与丛林法则的人他成为了别人猎物,那将是多么精彩的一个故事?”
f.人物特征
eg.《火柴人》
Logline:
一个有洁癖强迫症的老骗子,被一个邋遢放肆的小骗子骗了感情,却由此得到了治愈了。
人物特征:
老骗子:洁癖有强迫症; 小骗子:邋遢放肆。
将行为模式有巨大反差的人物放在一起,故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了。
正确的Logline 的必备要素是什么?
A.Irony (相反概念)
很多书上绘把“irony”翻译成意外“讽刺”或者”反讽“。但笔者觉得这些直接从字面上翻译的意义并不太准确,应理解为是“相反概念”。
什么是“相反概念”?可以理解为反义词、转折关系、意思相对的词、或者背道而驰的概念。
比如:
《海贼王》Logline:“一个旱鸭子(路飞)立志成为海贼王?!?/p>
旱鸭子不会游泳,而海贼王则注定要在大海中驰骋争霸,每日与大海为伴。所以“旱鸭子”跟“海贼王”虽然并不是反义词,也不是意思相对的词,但是我们能预设到这两个词在概念上有强大的拉力,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就是“相反概念"。
那么一个Logline 是只有一种“相反概念”吗?未必!
还拿《这个杀手不太冷》举例:
Logline:
一个独来独往杀人不眨眼的专业杀手,因恻隐之心救下了一个被警察灭门的少女,并与这渴望复仇的少女一起生活,最终杀手用自己的死亡化解了少女的仇恨,让少女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这个Logline 包含多少个相反的概念呢?
1.独来独往 —— 一起生活 ;
2. 杀人不眨眼——恻隐之心 ;
3.杀手杀人——杀手救少女;?
4.杀手救少女——警察灭门 ;
5.杀手——警察 ;
6.渴望复仇——化解仇恨;
7.死亡—— 生命的意义
当然如果再在Logline上聚焦,我们还能找到这一部电影种其他“相反概念”的设计。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Logline 中有着非常多的”相反概念“,而且大多还是强烈反差,鲜明对比的”相反概念”。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故事一直被人奉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种强烈的反差除了能营造除了强大的戏剧张力外,也格外容易让观众对故事及人物印象深刻。
在本文上面所列举的众多经典影片Logline 中,其实都包含最少一个的“相反概念”。也有的行业里的老师跟我提出质疑,“并不是所有的片子都有相反概念的吧”,随后我让他随口说一些影片(我也看过的)我来给他指出当中的“相反概念”,他说了《美国队长》、《沉默的羔羊》、《阿飞正传》……我都一一为他论证。
为什么好故事一定是有“相反概念”的呢?因为“相反概念”预示着你的故事会出现“对比”、“转折”、“成长”、“矛盾”、“张力”、反差”、“改变”、“挣扎”、“征服”……
请注意,上面这些词汇都是“动词”,“相反概念”让你的Logline 充满动力,若你的Logline(故事前提)是充满“动能”的,且不说你是否一定能将它发展成为一个好剧本,但起码它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好剧本的潜力。
B.hook (悬念/钩子)
悬念与钩子是判断Logline 优劣的基本标准。
好的Logline是一个钩子,会让听者追问“接着呢?” 、“发生了什么?” “他怎么做到的?”这样的问题的。
又比如经典特工片《谍影重重》:
Logline:一个身受重伤的特工从海里被打捞了起来,他醒来却忘记自己特工的身份,彻底失忆了,而他身上只有一个瑞士银行的银行账号,他决定弄清楚自己是谁……
特工为什么会身受重伤?他为什么失忆?失忆的特工会有什么本能反应?他看到自己超强的能力会怎么反应?他身上那个瑞士银行账号里面是什么?
这些悬念在剧作者拟定Logline的时候能让自己时刻保持创作激情,因为有悬念的故事即是一个还“未知的”,有着各种有趣可能性的故事,是有生命力的故事核心。它就像一颗种子,它的枝干可以有各种朝向,而它的朝向取决于创作者,创作者的思维则是这颗种子的“光”。对这些悬念进行不同方向的推演,就如同从不同的方向对这颗种子给予光照,种子会因不同方向的光而得到不同的躯干。
故事创作,为什么要从写好一句话开始?
故事创作者的工作性质,太像造物主了,而Logline 的设计阶段,就像是造物主的创世纪阶段,“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而这种“造物主”的任性是在进入剧本写作阶段无法重拾的,因为等你进入剧本写作阶段,你要改变任何东西可能都会需要摧毁整个已经造好的世界(架设好的故事,写好的剧本)。
在进入故事大纲或者剧本前,你可以随意地调整你的Logline。哪怕在你的Logline中换一个形容词,都可能得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所以当你对同一个故事的Loglien几个核心关键词或者情节的替换,其实你的脑海中已经轮转过几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了。而在你下定决心写一个故事前,你的试错成本只是一句话。而且如果你愿意,你一天内可以换几百种句式,几百个不同的词语来修饰你想雕琢的句子。
试试看修改这个Logline
“一个女孩的男朋友被绑架,绑匪要赎金?!?/p>
“一个失明的女孩的男朋友被绑架,绑匪要赎金”
“一个失明的女孩的哑巴男朋友被绑架,绑匪要赎金”
“一个失明的女孩的哑巴男朋友被绑架,绑匪要女孩在两小时后内交赎金”
“一个贫穷失明的女孩的哑巴男朋友被绑架,绑匪要求女孩在两小时内交出五十万赎金否则撕票?!?/p>
“一个贫穷的失明的女孩的哑巴男朋友被绑架捆绑在了女孩家附近,绑匪要求女孩在两个小时内交五十万赎金否则撕票?!?/p>
以上,就是调整Logline 得到不同的故事的方式,当然调整的方式不仅限于此,Logline的起始状态也不一而足??梢愿菽愕男枰嬉獾髡鸏ogline中的零部件。
Logline 不仅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可再创作结构体,还是一个检验故事创意度,与趣味的依据,同时也是节省交流成本,减少试错成本的工具,并且它非常适合群体创作。
在群体创作中,当主创人拿不定主意,说不准心中的故事的时候,Logline 是相对科学的办法,相比每个人口若悬河,长篇大论地提出自己的故事大纲,不胜其烦地推销故事创意。还不如每个人提供三到五个经过自己提炼的Logline (当然内容要以主创的创作意念为主)再由主创人决定,或再以民主投票,优胜劣汰,随后再进一步一起围绕选定的Logline 进行加工创作。
Logline 从何写起?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中文老师常教我们写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事情经过、事情结果。
其实在Logline 中也可以运用类似相应的技巧。笔者将他称之为“6W”Logline 模板。分别是哪6个“W”呢?
1.Who(何人) —— Protagonist (正派),Antagonist(反派)
2.What(何事)—— Problem (问题)
3.When(何时)—— Setting (时间设定)
4.Where(何地)—— Setting (环境设定)
5.HoW ( 如何)—— Conflict (冲突)
6.Why(为何)—— Goal (目标)
概而括之就是
“正派xx在何时、何地、为何事、与反派xx如何冲突,他们各自有怎样的目标?!?/b>
或者你可以套用此模板,开始写下你最原始的Logline ,在慢慢调整成你觉得足够吸引人的一句话故事,在你开始写大纲写剧本之前,花一两个礼拜写好一句精彩的话吧。(找到你的Killer Logline)
结语:
常听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Logline 其实亦然,“一句不通,何以通全剧”。若果连一个句子都无法设计得足够吸引人、足够有意思,那又怎么可能写得好一个剧本?如果连一句让自己动容的话都说不好,那谁还会愿意花钱去听你长篇大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