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非的第207篇原创文章---每周更1
企业的前途取决于每个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追求发展中所作决策的质量。
然而,企业或者个人成功并不一定意味着当初做出了一个优质的决策。
运气和不确定性风险和执行力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幸存者偏差和事后归因谬误经?;崛梦颐峭钦庑?。
2023年阅读的第一本书《偏差》,这本书就比较适合领导者,企业高管,公共决策者,也就是所有需要在组织中作出决策的人。
本书有应对偏差的健全决策架构的3大支柱和40个决策技巧,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循序渐进的决策技巧清单。
每个企业或者组织都应该掌握其中的一些技巧,从而提高决策能力。
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关键任务是成为确定“该如何决策”的决策架构师,在组织的决策实践中引入合作加流程。
本文选取了4个非常重要但是简单有效的决策技巧为大家分享。
1.组织决策需要合作,不能独断地决定
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决策依然是由最高级领导人拍板决定,大多数时候没有可靠且清晰的逻辑;
没有正确的决策框架,更拒绝听取反面的信息,自然没有能力用正确的方式做出优质的决策。
来自于《偏差》一书中提到:决策必须来自流程,不能领导者独裁。
决策者只有德行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能够与他人合作,不能单独作出决策。智慧必须来自流程,而不是源自于个人美德。合作+流程是健全的决策体系的基础。
《原则》一书中:基于可信度加权的创意择优是实现有效决策的最佳模式。
创意择优是一个有效的决策体系:
在有效权衡不同人所提观点的可信度的同时,还能让每个人都觉得过程是明显公平的,这样将会得到最佳的观点和最好的思想家。
为什么创意择优这样的方法好呢?
因为它能够把那些聪明,独立思者召集在一起,让他们砥砺不同观点,从而得出最佳可能的集体建议,并通过可信度的分析排序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因此它胜过其他所有的决策体系。
打造一种氛围:让每个人都有权力和责任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公开捍卫自己所认为的最佳方案,这样才能找出最好的方案来付诸实施。
2.指定一个专唱的反调的“魔鬼代言人”
以开放的心态,与虽不赞成你的观点但具有可信度的人对话,是接受教育、提升决策正确性的最迅捷的方法。
知名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奥也提到:关注可信度最高,与你观点不一致的人,尽量理解其推理过程。
在公司里或者部门里可以专门设置一个专唱反调的,本书采访了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就说自己经常使用技巧,而且每次都奏效:
“当每个人都告诉我某个想法非常好时,我脑袋里的那盏小小的警示灯就可能会熄灭。
所以,我会选出一个专唱反调的‘魔鬼代言人’,他会告诉我这个提议为何实际上是个坏主意。”
怎样才能选出扮演这个角色的人呢?
这位首席执行官认为,主要的考虑因素是那个人的性格:“我一定会选择一位‘麻烦制造者’,他的性格要适合这个角色?!?/p>
除了性格需要合适以外,他本人确实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作者建议是这个人在公司也必须有一定的权威而且和公司最大可能利益一致。
作者公司就有这样一位人物,每当领导者提到想法的时候,他都会提出反面意见,避免了领导者很多冲动且不切实际的想法。
选有一定威望的人士,提前说好他就是担任这个角色,不然非常容易产生领导者对他的误会,而他本人也担当了极大的风险。
当然找不到这样的人士,可以替补方案:这个技巧很有效,但却很少有人使用,这就是要求提出项目建议的人必须同时提出两个建议,而不是一个。
除非建议提交人能够同时提供两种可选方案,否则就不会听取此人的建议。
3.好的决策会进行“事前验尸”:预演失败
这种方法在对抗过度自信加群体迷思这种致命的偏差组合时特别有用。
在作出最终决定之前,在某些反对意见或疑虑可能已经形成但是尚未表达出来的阶段予以实施。
这个时候,要大家一起想象一个项目在未来遭遇了失败,然后进行假想的事后检验,从而找出失败的原因。
如何进行事前检验?
”事前验尸“的核心原则很简单。
会议组织者宣布:“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某某年,这个项目已经彻底失败,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为什么会有这种灾难性的结果?”
接着,与会者写下一系列可能的失败原因,然后轮流与大家分享。每个人都必须发表意见。
4.后见之明偏差:不能根据观察结果来评估决策质量
如果一味的根据决策结果来评估质量,一家企业很快就没有人愿意冒险创新,因为创新的风险很大,不确定性更大。
如果根据决策结果去评估决策本身,那么我们往往低估了运气的作用。更是低估了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
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可能执行得非常糟糕;
而一个平庸的决策,也可能凭借完美的执行得以挽救。人们常说,在商业活动中,执行过程的质量比决策本身更重要。
就算好的决策流程也未必得出好的决策结果,和竞争对手的策略,外部的市场变化,行业的发展,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因素都有关系。? ?? ? ? ? ? ? ? ? ??
你做得正确,这个世界也没义务给你正向反馈。所以需要给它一些时间,一点耐心。只有经过长期,才能显示出正确的价值。
后见之明偏差会导致我们认为决策者应该对失败负责,哪怕那种失败是完全无法预测的。
归因谬误则导致我们把成功归功于决策者,尽管运气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会根据决策的质量而不是结果的质量来为你的成绩损益打分,这是管理自己的情绪、适当衡量个人的表现以及到坚持到第二天继续战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