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的作业是每天30分钟以上阅读,读完后在班级小打卡群里,就金句,评价和我的收获几个点分享读书笔记。学生读的书各种各样,下面是一个特别喜欢东野圭吾的女孩子跟我的聊天记录。
生:
麦子老师,很抱歉这么晚打扰你了,读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写完日记之后,我很想在您这儿知道这种书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喜欢呢?就是作者她那么努力的想活下去,为什么有些人就觉得这个作者是个“异类”呢她经历的那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那为什么都说不要看这种书,这个作者太丧了呢?她明明也努力的尝试了,努力的让自己活下去。
麦子:
走过危机四伏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青春的幸存者。作者有很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时也沉溺其中。我有时在想,我们以为的天崩地裂的痛苦会不会是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毕竟,面对国破家亡,人性被践踏的集中营环境。我们还能对生活指手画脚。于是,我经常在《辛特勒名单》《西南联大》等影片和书籍中去感受生命在极端状况下的状态和自救。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和很多书中的那些生不如死只不过是小情小绪罢了。
我们生命的底色是什么?我们能在上面画什么?我们能为自己还有他人做什么?
生:
谢谢麦子,忘掉自己不好的小情绪才是此时最好的选择[微笑]
麦子:
抓的好[强]忘掉“小我”可心的读书笔记显示她在看西南联大的书,你多看看这类。另外这本书我没看过,作者到底经历了啥大事?
生:
作者林奕含是在十六岁被补习班老师诱奸之后,得了重度抑郁症,而她是靠着文学度过的这段艰难的日子但后来她发现一些人他并不是言有所衷的,不是真正热爱文学的,结果精神状态就越来越糟糕,加上外界对精神疾病的排斥,身边很多人的行为,她在17年自杀去世了??赐暾獗臼?,我就在想,她什么都没有做错,为什么这个社会对待她是这样的呢?
麦子:
这本书哪里来的?你选择的原因是啥?
生:
买的,偶然看到过她的采访,之前也知道这本书。
麦子:
嗯??赐晟陡芯??
生:
看完觉得这个世界对别人的伤害你是无法想象的,为她感到可惜。
麦子:
世界的真像有很多,这个是极端事件导致下的极端结果。只是世界的一面。我不太建议你们看太多这类书。实在收效甚微。时间是最宝贵的。青春大好可以看好多有意义的书,做好多有意义的事。你看看《活出生命的意义》,看看同样面对灾难,人的自我救赎和救他。等你的读书笔记。
生:
好的,以后会注意的。
麦子的问题:
这个女孩子在年级成绩是前几名,上学期末语文考的好,按照我们的约定可以点一本书老师送给她。她点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白夜行》。平时半个月一个的读书书单登记表里,她大都读东野圭吾类叩问人性的书,周随笔创作里也多是冷漠的理性得让人害怕的女性形象塑造。
我一面表扬她细腻的文笔,另一面建议她看些阳光青春的书籍。没有多大改变。其实我心理也不知道这种建议是不是真正的好。可能我年纪大了,个人不喜欢这些灰暗的直击人性极暗面的文字。东野的书和电影也迷过两年,那种刻在骨头上的恨和恶想起来就让我心里难过。
现在阶段喜欢阳光有力的文字。包括剧也是看些《大江大河》《父母爱情》《正阳门下》等没啥悲剧和坏人的剧。而孩子们,尤其些女生貌似对《人间失格》这类尤其钟爱。我觉得青春的孩子应该阳光单纯正能量,这个价值观形成时期也应该培养家国情怀。我喜欢他们读点名著,在“小我”之外去关注时代关注家国。有人对名著的定义是:名著就是我希望自己读过,但永远不爱读的书。那么,建议读名著会不会败坏他们读书的胃口?
群里都是爱读书,对教育有思考的姐妹,希望你们结合读书经历指点一二。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