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世界创新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曾两次获得“麦肯锡奖”,荣获2011年《哈佛商业评论》“当代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第一名。他的研究重心在于科技创新管理、组织能力开发,以及为高新技术寻找新市场等方面??死锼固股诠芾砹煊虺杉橙唬窠蔽奘?。1997年,当《创新者的窘境》英文版出版时,克里斯坦森还只是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而此书一出,迅速确立了他在创新技术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由此,克里斯坦森也跻身大师级管理学者的行列。
本书主要想证明这样的一种观点:良好的管理正是导致领先企业马失前蹄的主因。准确的说:因为这些企业倾听了客户的意见,积极投资了新技术的研发,以期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因为它们认真研究了市场趋势,并将投资资本系统地分配给了能够带来最佳收益率的创新领域,最终,它们都丧失了其市场领先地位。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章),构建了一个失败框架,以解释为什么伟大的管理者做出的合理决策可能会导致企业失败。这些章节所描绘的情景,真实再现了创新者所面临的窘境:管理层做出的合理和适当的决策,可能会对企业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其市场领先地位。第二部分(5-10章),旨在解决这一窘境,旨在解释这一窘境,根据对技术为什么,并且会在什么情况下导致大企业失败的理解,提出管理上的解决方案——企业应如何在集中足够的资源研发可能导致自己失败的破坏性技术的同时,采取有利于企业成熟业务短期发展的正确措施。
本书的研究结论主要是良好的管理正是导致领先企业马失前蹄的主因,应对破坏性创新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客户和投资者。应设立了一个独立的机构,并按照破坏性技术利润率较低的特点,建立一个能够实现盈利的成本结构,这是成熟企业利用这一原则的唯一可行方式。
第二,小市场并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要。破坏性技术通?;嵬贫率谐〔?,但是一个企业越大越成功,新兴市场所发挥的企业增长引擎的作用就会越弱,许多大企业采取等待策略,最终失败。能成功抢占市场有利地位的大企业通常将推进破坏性技术市场化进程的职责,交给了与目标市场规模匹配的小型机构。
第三,无法对并不存在的市场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在进入市场之前,需要得到市场规模和财务收益率的量化数据才能作出投资决策的企业来说,他们通常会在面对破坏性技术时变得束手无策犯下严重错误,正确的市场和开发这一市场的正确战略是无法预知的。所以这项法则建议管理者假定预测是错误的,而不是正确的,而且他们采取的战略也可能是错误地。
第四,机构的能力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一个机构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流程,二是机构的价值观,流程价值观相对固定,但人的可塑性很强,同样的流程和价值观,在某种环境下构成机构的能力,但在另一种环境下决定了这个机构的局限性。在当前机构的流程和价值观阻碍了它成功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发展新的能力。
第五,技术供应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产品技术进步的步伐,通常会超过主流客户要求或能消化的性能改善幅度,而破坏性技术具有破坏性的原因在于,虽然最初只能应用于远离主流市场的小型市场,但是日后随着性能的改善将逐渐进入主流市场,与成熟产品一争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