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中似乎天生就有逃避的基因,在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当一只视而不见的鸵鸟,或者成为推卸责任的一方。而真正有勇气直面问题的,恰恰又遵循了28法则。
每个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有些人一生都为苦难所累,有些人一生都在追寻一个真相,更有些人一生为自己所困,找遍无数理由,懂了无数道理,却始终跌倒在同一个坑里。
佛渡有缘人,连佛主都这样无能为力,只能用浅薄的语言来教化世人,仅仅是小小一隅。然而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可又是渡人难渡己,这样的痛苦相信伴随着所有人。在此我想谈谈在心理学领域中看到的真相。但愿能对你有所领悟。
无论从积极心理学还是广域心理学的角度,有很多话都是通用的,例如:“我是一切事物发生的本源”,“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等等,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如何帮助别人建立自我觉察系统,从更高的维度去看待事件发生的真相以及自我内在的探索。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一生所扮演的角色何其多,而真正是否理解每个角色应有的责任和定义呢?尤其作为一个爸爸或妈妈,是否真正从心理上明白了为人父母的意义?从结果看,这个时代的孩子十有八九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来,为何而读书。没有梦想,没有方向占大多数。问过很多初三的孩子“读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得到的答案不外乎“爸爸妈妈让我来读书,如果我自己我肯定不来读书……”“没有什么梦想,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吧……”
各位你能想象的出那种一脸迷茫的孩子说这些话的样子吗?当然不排除将来会有一天会想明白。
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呢,言语中透露着的信息都是诸如这种“将来嫁个好人家,就可以衣食无忧”“读书读不好,就回来学做生意,将来接我班”,更有那种“孩子都是妈妈带的,妈妈没教好….”
在一个孩子连基本的三观都没有建立好的时候,父母亲的言传都是关于未来最简单又最不可能发生的安排,提前写好了剧本,只待发生,孩子越发迷茫。当未来真的到来的时候,这些父母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行,运气好的话真的可以找个好人家,但又能幸福几年了?接班就更加不用说了,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产业,孩子如何能挑得起这样的重担呢?
这样过度的爱,是不是常常不自知的发生?
成年人的世界固然是没有容易的,工作压力大,亲密关系的破碎,亲子关系的紧张等等,明明用尽全力,偏偏培养了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白眼狼。明明爱的满满,却始终求而不得。
如果成为中坚力量的我们,都是沉睡的大多数,代代相传,注定了不幸福的人会占据这个时代。
看清楚了吗?这似乎是一个闭环,一个无限无解的死循环。案主们通常和我说,我把孩子交给你,把孩子弄好就行。
拜托,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不是一台机器,不是哪个地方坏了修一下就能好的?!笆晔髂?,百年树人”,管仲早在千年前就告诉后人这个真理。真正能解开这个死循环的只有自我救赎,从内心生发出力量,去觉察自己,去观照自己,而非向外求解。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古人早已参透人生的真谛,而世人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用同一种理解,对待所有人。后儒朱熹《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先贤们多有类似的观点,简单来说,认识到每个人的人不同,予以不同的方法。个人觉得这种方法最大可取之处在于,每个孩子都会因我被看见而自尊自爱。
成人之所以为成人,难道仅仅是因为年龄和身份的变化吗?有多少成年人内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任性,和过去的自己较劲。
在此分享一个案例,案例中的人物均已模糊。
有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因常常自虐来做咨询,这样严重的咨询案,必然由我的老师——洪新老师来处理,毕竟洪新老师在处理个案上经验和能力是我所不能及的。在家庭集体疗愈中,我们看到孩子的父亲,一个38岁的男人内心里住着一个十几岁的自己,在和已驾鹤西去的母亲做着对抗,心生怨恨,不肯和解,以至于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了自己的儿子,同样的面无表情,同样的疏离感,这样的父亲和孩子,如同坠落人间的恶魔。着魔于自我消亡中而不自知。当孩子开口说“我不原谅你,我不需要你”全场的人都因孩子冷冰冰而决绝的眼神感到震惊。这是一个孩子啊,活生生的人,因为父亲的过失,这样和全世界抵抗,自我伤害。从孩子的视角,我们真的感受到这个孩子的绝望来自于“我究竟要怎样你们才能看见我?”的呐喊,无人回应,甚至恶意伤害。原来我好好说话,你们是听不见的,原来只有我自己伤害自己的时候,你们才能看见我。我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让你们愧疚。
母亲能做什么呢,除了以泪洗面。除了无言的陪伴。
最后这个父亲落荒而逃。承担不起这样的事实。
面对这样的家庭,我们真的束手无策,也只能用“佛度有缘人”来宽慰自己,这个孩子将来的路走向哪里,谁又能怎么样呢?
谁可以拯救这个双重人格的孩子呢?
只有他的父亲。
别无他法。
这似乎是一个关于轮回的故事,也确实,代代相传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气质和爱。在一个爱都不流通,更甚至是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孩子怎么学的会爱呢?孩子因他而来,却受苦与这世。
真正的觉醒,来源于潜意识,来源于生命本源的力量。
而人格仅仅是对这个世界错误的解读方式。
领悟只不过是一瞬间,觉醒也只在一刹那,而真正把这一瞬变成生活里千千万万个一瞬,是每个人一生都在修的。
念念不离觉是不可能了,但常常观照内心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九型人格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这门学问帮助我们建立自我觉察系统,找到“我是谁”,找到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动力来源。
有关于我是谁的哲学性思考,可能很多人都讳莫如深,此前有一个小短片给我带来灵感。
在未来的世界里,对于人类的改造是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一个叫做齐马的人在做完身体的改造之后变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艺术家,在不能满足于对人类轮廓的创作之后开始更深层意义的追求,让他的目光越来越长远,最终直达宇宙的本身,后来开始创作壁画并得到追捧。直到有一天他的壁画上出现了一块蓝色的正方形,称之为“齐马蓝”。引发了所有人的疑惑,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每一副壁画上都有一抹蓝色的存在,哪管形态在改变,并且这块蓝色,越来越大,高耸入云,大出天际,最后齐马把小行星带也变成了蓝色。终于有一天,齐马宣布将展出最后一件作品,并请来记者向世人述说他的故事。齐马向记者展示了一个游泳池,并且讲述了一个聪明的姑娘创造了清理泳池的机器人并改造机器人成为可以自主控制的故事。这个小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像“我,”齐马说“我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又要干什么”,后来才找打线索,自己以前就是这个小机器人,而所谓的齐马蓝其实就是泳池瓷砖的颜色,那个颜色曾经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知道的一切,也是他需要知道的一切,是烙印在他意识深处的颜色,即使他忘了自己是谁,也还记得这个颜色。随后齐马在泳池里进行自我解体,只留下最原始的部分,来获取顺利执行任务的简单快乐。留给世人一句“我对真理的探索终于结束了,我要回家了?!?/p>
影片的最后是引人深思的,齐马是找到了什么样线索,才能知道自己曾经是那个清理泳池的机器人,所谓举世瞩目的齐马蓝,不过就是泳池里方寸之间的世界。又是怎么找到的
短片到这就结束了,颇有一些返璞归真的意思,那个被压在潜意识里的东西,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并且是与生俱来的烙印。带着这个印记生活下去,随着外界给予的附加值,都会慢慢的迷失自己。当我们真的感觉到迷失的时候,才会停下来,认认真真的去思考,我是谁。有些人在这条探寻“我是谁”的路上越来越远,有些人在观望着别人的探寻之路,只要小部分的人能拨开云雾见天明。
所以是否也给你带去一丝探寻自我的灵感呢?你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印记来到这一世,用什么样的智慧让自己,不忘初心?
当然,电影只是电影,可以用一切手法来表达什么叫返璞归真。留给我们的思考的,是在这嘈杂纷乱的世间,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在没有找到梦想的意义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这一世我应该主导些什么,带来些什么。始终相信,在不远的地方,一定有一个我符合我想要的答案在等着我。也许得益于此吧,而立之年,正是人生困惑最大的阶段,遇见了九型人格,把我带到另外一个可以读懂的世界里,去思考关于我是谁的问题。
九型人格是一种一旦植入你的脑中,就永远不会停止的系统,用这个系统,可以更好的理解身边的人,看到身边的人。
而洪老师的课程中,远远不止九型,他会结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禅宗小故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远远不止于传授一门学问,更是输出智慧。
当我真正找到自己并且理解自己的时候,是真的与过去和解。这个自然发生的过程里,伴随着淡淡的喜悦,这应该就是佛法中说的‘“法喜”吧。
当然找到了自己并不意味着现在的自己就不会再有苦难,而是再面对苦难的时候,多了一份游刃有余的选择,而不必纠结于为什么。
就像齐马一样,找到我自己,才能实现最简单的快乐。
齐马用了什么方法才找到自己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用九型人格来找到自己,看到自己??吹皆跣。蛘呋钤谕罾锏淖约?。
毕竟人的一生都在寻求幸福,而寻求幸福,就是寻求满足期待的过程。
当然,法无定法,无有高下。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
祝愿所有人,都能观自在。
“如何才能忘记一个人?”
“找到另外一个人”
“如何才能找到另外一个人”
“先找到你自己”
“我并未迷失我自己”
“也许你从未看见你自己”
“答案也许就在我前面,只要我走过去”
“答案就在你手里,只是你看不见”
“怎样才能看见答案,或者让答案看见我?”
“找到你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