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名词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瞬间牵扯起你勾连细密的情感。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请回答1988》里的这句台词,每次看到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妈妈是彪悍的,可以跟任何人吵架,仿佛自己是世间唯一的真理。
妈妈是能干的,总是可以像变魔术一样把一家人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
妈妈是温柔的,她为了身后的我们与世间残酷奋力搏斗,余下的气力用来冲我们微笑。
可我们对于妈妈,总是要经历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日本电影《记我的母亲》,就是关于这个过程。
这是日本导演原田真人拍摄于2011年的家庭片,由役所广司、树木希林和宫崎葵等人主演。
家庭题材向来是日本电影的长处,寥寥几笔却意味无穷。
例如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b>。
这两部电影都像是汩汩流淌的小溪,宁静清澈,携带着时间在屏幕上漫过。
而《记我的母亲》的出现,则又一次发扬了小津和是枝裕和家庭片中的这种波澜不惊。
本片改编自日本作家井上靖的《我的母亲手记》,原著以一个大家庭为中心展现了从1959年到1973年间的昭和风貌。
井上靖用异常刚硬清醒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母子亲情的故事,文字与情感之间少见地保持了相当的距离。
用读者评论井上靖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主人公有奇特的与亲人疏离的倾向和对一切都毫不在意的可恶本性。”
在电影中,这个主人公就是日本畅销书作家伊上洪作。
伊上的家看起来富裕而美好。
他有贤惠的妻子,三个漂亮的女儿,有地位有财富。
影片刚开始不久,伊上的父亲就过世了。
就像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一样,伊上拒绝承认自己和父亲有相像的地方。
但事实上他意识到父亲的影子无处不在,总是透过无数的瞬间展露出来。
想从走廊到庭院里去时用脚摸索木屐的样子,意识到自己弓着背看报纸的时候,摆弄香烟盒子的习惯……
所有这些,都是父亲的曾经,是伊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而父亲的去世也让伊上突然意识到:死亡与我之间的隔阂真正消除之日,便是母亲不在的时候。
此时的伊上对于母亲的情感中,似乎怨恨远超过敬重和爱,因为他觉得自己是被母亲“抛弃”了。
5岁那年,母亲把伊上留在了汤之岛,带着他的两个妹妹跟随大家庭去了中国台湾,伊上只得跟着祖父的小妾生活到了8岁。
这样的经历让伊上始终无法原谅母亲,他也总是在带着恨意写作。
也正是这段被母亲遗弃的经历,使得伊上总是希望能够掌控三个女儿的人生。
他认为这就是爱,就是关心和在乎。
体弱多病的二女子桑子喜爱文艺,常?;崛サ缬霸嚎吹缬?。
伊上有一次听说电影的名字叫《处女泉》,以为是色情片,硬是把看了一半的桑子拖回了家。
伯格曼如果泉下有知,估计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小女儿琴子18岁的时候,因为要参加一个摄影比赛在房间里准备,因而没能去参加家庭劳动——帮父亲整理新出的书。
伊上发现之后冲进琴子的房间,打翻了她为比赛准备的蜗牛,并指责她“冷漠、没有责任心”。
比起姐姐,从小叛逆的琴子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父亲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勇敢地反抗。
而另一边,伊上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总是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说一些气得人跳脚的话。
比如她总是带着奠仪簿,时刻记住要还哪家的礼金。
比如她称呼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女儿是“仆人”。
比如会在和琴子散步时颠倒黑白,最后把好脾气的琴子都气得跑掉。
在母亲病症逐渐恶化的过程中,伊上却展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耐心和体贴。
但这种耐心和体贴又是建立在一种疏离和审视的基础上的。
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把这一切写成书。
这其实是异常残忍的,一种属于作家的残忍,因为身边的人和物对于他来说都不过是能够写进书里的素材。
说得过分一点,伊上甚至在享受母亲患病的这个过程。
而这样的情节与伯格曼的另一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犹在镜中》。
《犹在镜中》里,作家父亲大卫同样是在享受着观察患有精神病的女儿发病的过程。
他的耐心和温柔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处在一个作家的角度去榨取女儿的痛苦、崩溃和分裂。
《记我的母亲》中的伊上是分裂的,作为作家他需要这样的素材,所以他有足够的耐心去忍受母亲的胡闹。
但作为儿子,他始终怀揣着对母亲当初遗弃自己的恨意。
这就是琴子在喝醉时对父亲说的那句话:
母亲发疯时,总是会重复地嘀咕一些话,比如会害怕儿子将她背到冷山上等死。
这其实是日本的一个传统习俗:
因为生活困窘,粮食不足,因此只要家中老人到一定年纪,无法劳作却要消耗食物的时候,就会由儿子背到冷山上,然后留在那里活活饿死。
这种弃老的风俗实际上不仅存在于日本,很多国家在贫困时都经历过。
▲日本知名导演今村昌平在《楢山节考》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无论是身为作家,还是身为儿子,伊上的身上处处是母亲的影子。
就像他的学生濑川说的那样:
老师写的爱情,是无意间的心灵交错,阴差阳错和擦肩而过,想要细水长流,在肉体上确认了爱时,恋爱就终止了。
年幼时与母亲的疏离,造就了伊上这种“分隔”的爱情观。
而对母亲的恨意,则是伊上写作的动力。
然而在一次将要乘邮轮送桑子前往夏威夷的前夕,伊上偶然从妻子口中得知真相。
母亲当初并不是抛弃了他,而是想要他活着。
向来怕海的母亲,带着两个妹妹坐上了可能一去不回的前往台湾的船,留下了性情刚烈的伊上。
所以她什么都不说,什么都没有解释过,任由儿子怀揣着对她的恨意而疏远她。
纵使她老了傻了痴了,也依旧像守着珍宝一样守着伊上当初写的那首诗:
可是,我最喜欢的
是不存在于地球上的小小的新海峡
和妈妈一起渡过的海峡
即使就连伊上自己也不记得诗里到底写了什么,母亲依旧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张不知道抚摸过多少遍的纸,一字一句地读出上面的内容。
原来她在神庙前的跪拜,是为了与自己相隔千里的儿子。
原来她半夜握着手电筒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查看,是为了寻找离开自己怀抱的儿子。
终于,在那个海边,伊上背着自己的母亲,将目光投向了海天相接之处。
此刻的伊上,不再是一个作家,只是一个儿子,一个深爱着母亲的儿子。
为了此刻,他整整误解了母亲将近四十年。
《记我的母亲》是平淡的,仿佛不过是记录了一些小事。
比如父女之间的斗嘴,比如对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的照顾。
属于三代人的冲突,在片子里显得异??酥?。
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心结、女儿对于专制父亲的反抗、孙女对于祖母的细心照料。
但这所有的一切实际上都在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无法像奠仪簿那样“相互抵消,一切皆空”的。
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的牵绊和纠缠,更何况是亲人之间呢?
伊上在情感上是“弃母”的,但是在他背起母亲的那一瞬间,不仅亏欠得以偿还,更多的情感也得以绵延奔涌。
结尾时,伊上从电话那头听到母亲的死讯时,明明早就知道这一刻会来,但依旧无法自持。
人何以能丢弃母亲呢?人的一生都是在向母亲走去。
《记我的母亲》讲述的是关于爱的故事。
对于父亲,我们反抗、逃离,却又尊重、敬爱。
母亲则更像是一个谜,一个奇迹。
她如此柔弱,却又充满力量。
她不是完美的,她甚至可能是粗俗的、无知的、泼辣的、霸道的,但她永远是爱我们的。
这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值得世间最美好的赞颂的。
但母亲似乎不需要这一切,她只需要我们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只要母亲尚在,我们就还可以当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