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电影形式展出的纪录片。记录了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社会下,小人物的命运、情感及生活。
《归途列车》于2006年开拍,导演范立欣辗转多家工厂,找到了张昌华这个有着十几年打工史的家庭,并通过广州、四川两地拍摄,展现了他们三年的真实生活。
16年前,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俩离乡背井去到广州打工。
他们不断寄回微薄的收入,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留在家乡四川的一双子女身上。
“让孩子读书成材,有朝一日能离开农村到城市,不再重复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对孩子全部的期盼。
但他们的所有期盼在女儿张琴的叛逆行为中被一一打破了。
《归途列车》中,导演用了大量的镜头去呈现夫妇二人的归途。知乎上很多高票回答也在集中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都赞同《归途列车》是在以小见大,用一家之生活看社会农民工之生活。
有人喜欢看苦大仇深的画面,觉得那才是真实。
比如镜头里,农民工一定要为归家而逃票,跟乘务员冲突后痛哭流涕,才叫归家不易;
比如镜头里,一定要有沧桑,一定要有烟圈里若有若现的脸,才可体会生活辛酸。
所以《归途列车》里,车厢里农民工之间的高谈论阔,很多人认为太不实际。
生活苦痛快乐交织,但都是平淡过的。起起伏伏、波涛汹涌,生活里不常见。常见的是小水花小波浪,一家的水花俯冲上来,就有一家的水花平静下去。
《归途列车》里,尤其是这样。
抢票归家,在列车上跟同乡谈天说地,大过年的,谁不想高兴回家。
女儿叛逆。张昌华夫妇愿望破灭,所做的也是不断去女儿工厂看望,请她下馆子,跟她说“你终于知道我们的苦了哈”之后,低声问询,“你再想想,回去读书轻松些。”
还会烧东西、求神灵祖宗,觉得女儿的叛逆是妖邪入体。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最后,父亲张昌华和女儿张琴大打出手的时候。
张琴不断说,“老子要你管?!?/p>
张昌华拳打脚踢,说,“你再跟我说老子,你是谁的老子”。
扭打过后,张琴从地上站起来,指着镜头讲,“你不是要看真实的我吗,这就是真实的我?!?/p>
归途这趟列车或许本来就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是张昌华夫妇从广州回四川,其中艰苦万难,为的是回到家这个实体??纯锤改咐先?、看看孩子,叮嘱他们的吃穿住行,叮嘱孩子成绩为先。
等到春节一过,立马返程回到车间,开始马不停蹄地工作。
这是最为内敛、朴实的一种思乡与爱,是中国许多打工家庭的生活轨迹。
只是女儿不懂,所以在镜头面前口无遮拦地说:“他们还不是为钱。”
另一方面,是女儿张琴和父母对“家”的回归。
张琴能真正地理解父母苦楚,父母也能体味女儿心思。这是感情对家的一种回归,也是他们最为需要的回归。
但太难。父母与张琴之间的隔阂太深。所以影片结局以张琴去夜店当啤酒女结束。而不是一家团结和睦,皆大欢喜。
其实很久以前,关爱留守儿童的标语就出来了,物质保障、教育资源,外围的东西大家都在做。因为这相对来说容易。
真正难的,是在孩子与父母之间。隔阂太深,并非列车就可抵达;真正的归途,也并非某地某楼某号。
但如果不离家,哪儿来收入;离家后收入微薄,养家糊口艰难,又怎么能接孩子一同前往;想接孩子去,但各种政策条规束缚,去了未必就是好策.......
归途列车,何处是归程。